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epnui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教育中,语文课程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广义上讲,语文课程是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任何学习均离不开语文课程的效用。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正处于关键的过渡阶段,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均非常重要。就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语文学科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对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不仅是人类用来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而且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媒介与载体,人文教育功能强大,通过对学生实施语文课程教育,可对学生的情感与智力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无法满足当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进高中语文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语文教学观念陈旧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要求语文教师顺应语文教学发展趋势,更新教学观念,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就当前而言,许多语文教师往往忽略新课改的要求,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强调学习成绩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忽略学生的主观意识,使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受到压制,不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教育模式落后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语文教师将考试视作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在教学中偏重于应试教育,将学生视作承载知识的容器,一味地灌输,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许多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让学生死记硬背,在对文言文的讲解中只是重视字词意思的讲解,而对文章背景、文章内涵等重要内容产生忽略。还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用备考资料取代语文教材,向学生讲解备考内容,对精编教材中的优秀课文没有深入研究,只是一味地强调学习成绩,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提升。
  (三)考核机制欠科学
  当前,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与评价中,通常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从某种角度来讲,虽然考试能够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但因考核机制不健全、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的存在,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使学生的命运仅仅被考试成绩所决定。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考核往往都是课本上的固定知识,且以学生最终学习成绩来判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整个考核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使其个性发展受到束缚,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现代化教育观念引入课堂,摒弃以往传统落后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应根据新课改要求,开创新式课堂,摆脱教材知识的限制,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转变以往对知识的被动接受状态。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
  第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当前,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并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学习多媒体的应用方法,充分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使抽象难懂的语文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学习效果。
  第二,分层教学法。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在个性特点、学习水平与接受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接受能力,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摒弃落后的教学理 念,充分运用教学资源,联系实际情境,将语文知识融入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技巧进行沟通,并对语言使用场景加深认识。
  (三)完善考核机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当前我国的考试制度来讲,在短时间内就实现全面改革是不现实的。但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意识到考核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活动中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转变应试教育思想,改变以往过分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能力培养的现状,在关注学生语文知识传授的同时,强调对学生语文素养與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用有效措施,教授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课程是高中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重点学科,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思想,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水平,改进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流春.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
  [2]王琳.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境及解决措施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3).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是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每个老师应当重视的问题。下面,我将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局限性”“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途径”三个方面入手,浅析在高中語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摘要】文道统一,是古代指导写作的传统观点,也是现行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南;同时,更是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语文学科的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文道统一要求语文教学根据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兼顾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两方面的因素,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阅读教学也承担着道德教育的任务,只是现在很多人在阅读教学中道德教育出现了两种极端的
【摘要】如今,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预习的理念越发推广。然而,很多学生对于为何要进行语文预习以及怎样进行语文预习,并没有深入理解。本文就以自主阅读和预习提问为基点,来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习环节。第一,预习首先需要的是学生的自主阅读,而预习提问应该出现在学生初读文本、自主感知之后。第二,语文教学要充分重视预习提问,并丰富预习提问的形式,且提问的形式需要根据不同的学情合理选择。  【关键词】语文教学
【摘要】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重点。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是识字教学的目标之一。传统的识字教学生硬而机械,只是看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孩子感到索然无味。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量大,而学生又回生快这一特点,想尽办法丰富情境活动,教给孩子儿歌识字、谜语识字、游戏识字等方法,他们从中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记得也比较牢固。我还让他们寻找生活素材,利用影视、广告、生活电器、商店门头
【摘要】高职院校中国古典诗词意境欣赏教学方法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规律进行应用性研究,通过对意境欣赏教学法的内涵,意境辨识教学法,意境分析教学法,意境欣赏教学法进行研究,探索适合高职学生古典诗词学习的方法,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中国古典诗词;意境欣赏;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
【摘要】本文主要尝试谈论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利用名著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写作水平。提高阅读水平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  趣,然后才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而利用名著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则要注意从名著中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和学习足够的写作技法,然后能够对这些东西加以灵活的运用,使写作能力得以升华。  【关键词】阅读水平;阅读速度;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学名著
【摘要】相关调查表明,反复操练有助于能力的形成,语文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文字的学习出发点是  ‘知’,而终极点在‘行’。”这就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新课标也指出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根本方法是语文实践。现在的语文课堂必须更突出学生动手实践与实际操练的训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活动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  【关
【摘要】记叙文的阅读教学是初中阶段师生关注的重点,尽管如此当前中学生对文体的分类仍然较为混乱,其主要原因就是对记叙类文本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文无体而不立”学生不了解文体知识就等于没有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能力。学生不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就等于没有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记叙文;教学模式;范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记叙文这种文体是一种可以充分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