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在幼儿园的语言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使用虽然十分广泛,但在提问的设计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如:提问的时机不当、缺乏层递性、忽视幼儿的思维发展、启发性不强、问题形式单一等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阐述了幼儿语言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及原则。
  关键词:幼儿;语言;有效提问
  思源于疑,只有问题才能引发人的思维变化。在幼儿语言课堂教学中,提问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帮助孩子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及新旧知识的融合,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更加高涨。那么,在幼儿语言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提问呢?
  一、 抓住关键点进行问题设计
  作为幼儿语言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不要停留在检查学生知识的储量上,而应该以问题的提出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已有的知识与将学的知识产生共鸣,来促使新知识的获取。因此,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提问
  新知识的获取需要旧知识的辅助,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进行提问,可以使幼儿对知识间的联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有利于新知识的理解与接受。例如:在学习《小猴卖0》时,我首先呈现了“0”的形状,随后提问:“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这一问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随之浮上水面,有的说是呼啦圈,有的说是鸡蛋,有的说是数字0……趁着孩子兴趣高昂,我紧接着问道:“小猴卖0,你觉得谁会来买呢?买0有啥用呢?”这一问引发了孩子们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二) 在关键处提问
  幼儿语言课程教学的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新授内容的教学重点,二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难点。幼儿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对知识潜移默化的环节就是所谓的教学重点。难点就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知识点以及孩子没有真正内化的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这两个点。例如:学习故事《萝卜回来了》一文时,我以形象思维导向提出问题:“故事中有哪些动物?萝卜去哪儿了?小兔子送出去的萝卜为啥又回来了?”这样在重点处设疑,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够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再如:语言优美的散文《秋天的树叶》,首先,我声情并茂地为学生朗诵了课文,学生欣赏全文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听完老师的朗诵你们想到了什么?你喜欢文章中的哪句话?为什么?”这就是所谓的难点,它可以引发学生深思,挖掘孩子的潜能。
  (三) 在幼儿的思维转折处提问
  人的思维往往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从事幼儿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然而,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足,思维多处于顺向形式,这正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转折点,在这个环节教师应给予相应的问题点拨。例如:读完《乌鸦喝水》一文后,我问道:“乌鸦的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大多数学生认为是好的。但是有个孩子却说:“不好,石子那么脏,放到水里水就脏了,喝到肚子里会生病的,能衔来一根吸管就好了。”我又问道:“假如乌鸦生活的地方没有石子怎么办呢?”经过一段思考,有的孩子回答:“可以找小伙伴帮忙,把瓶子倾斜一些。”孩子们你一言他一语地开始讨论了。就这样孩子的思维方式就有了改变。
  (四) 在引发联想的敏感处提问
  在我们的幼儿语言教材中,《小鸡和小鸭》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小故事,小鸭掉进枯井的片段正是容易引发幼儿联想的素材。此时,我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小鸡你该怎么办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了想象,瞬间我们的课堂就热闹了起来,“可以把鸭妈妈叫来”、“拿绳子把它拉出来”、“打110请求警察帮忙”……问题的提出拓宽了孩子的思维空间,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又启迪了他们的智慧,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 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一) 空间保障原则。问题提出以后,教师要为幼儿留足思考的空间,让幼儿有时间理解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曾记得有一位教师在《圆脸和方脸》一课的教学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什么地方最有趣?”開始让小朋友回答,说的都是一些故事里的简单对话,再让幼儿重新思考,他们就说出了诸如“分东西的时候怎么分”等实质的问题。
  (二) 开放性原则。如果课例中的“老公公分家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为“他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这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将会大幅度提升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他们会在自身生活经验的支撑下,大胆设想,冲出故事中人物的思维重围。紧接着,引导幼儿想象生活中方、圆的实物特征,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二者分开会怎样。此时,故事情节和现实生活巧妙融合,既加深了幼儿对问题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抽象思维。
  (三) 层递原则。教师在进行问题追问时,切忌急切之情,万万不能一步到位,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例如:在《圆脸和方脸》的教学中,这样安排提问:“老婆婆长得有什么特征?”“她喜欢什么样的东西?”“为什么她喜欢圆的东西?”“她和老公公喜欢的东西一样吗?”这样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引导,使幼儿真正理解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使幼儿在井井有条的问题引导下理清了思路,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能力。
  (四) 形式的多样化原则。幼儿园儿童的主要特征是好动、好奇心强、表现欲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我们在提问上力求多样化。譬如回忆故事中的对话可以用抢答形式进行提问,如“分家时老公公和老婆婆是怎么说的?”探索性的提问可用辩论式,如“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又圆又方的?”“你觉得老公公和老婆婆可以分家吗?”鼓励孩子在辩论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齐答式、轮答式、补充式及追问式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总之,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语言课程的特征以及幼儿的成长规律,以开放性、层递性、多样性的问题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教学的重难点、幼儿思维的转折点、引发联想的敏感点,科学合理地创设疑问,培养幼儿灵活的思维方式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幼儿语言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慧和.对幼儿园早期语言教学几个问题的认识[J].学前教育研究,2008.
  [2]姚芸.小提问,大智慧——优化幼儿语言教学中的提问[J].基础教育研究,2006,(12).
  作者简介:杨艳,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 要:把幼儿美术创作定位于“生活教育”视野下,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探究美,而且利于他们基于现实生活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提升。本文秉承“生活教育”理念,着重指出幼儿美术创作主题要衔接生活、创作环境要借助生活、创作材料要取自生活、创作评价要融入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一支“活”画笔。  关键词:幼儿;生活教育;美术  所有美术创作都是在生活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生活,一切美术活动都变得没
摘 要: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有效的开端。良好的教学开端,精彩的导入环节,是确保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首要条件和基础工程。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促动学生更好的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导入活动的高效运用。本文作者根据数列章节教学导入的体悟,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学科如何开展好课堂导入环节活动这一主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列章节;教学导入;学教活动;效果;谈论  常言道,动人的故事源于精彩的开始。
摘 要:高考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强调数学思想的渗透;备考过程要回归教材、研究教材,提炼数学思想和基本方法,立足基础,适当拓展;本文以函数与导数为例,探究复习从课本抓起的具体做法和有效性。  关键词:高考复习;回归教材;母题拓展  一、 从教材中寻找高考母题  真题1 (2015·全国卷Ⅱ)设函数f(x)=1 log2(2-x),x0可化为f(|x-1|)>0;因为f(x)在[0, ∞)上
摘 要:白蛇传是我国四大传说之一,流传至今已经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并由最初的简短粗陈叙述朝着世俗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全新的民间文学作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其以网络剧形式出现,突破了时空限制,为群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文章对网络剧与白蛇传传说的演变分析,并研究白蛇传传说在网络剧中的重构,采用影视形式诠释白蛇传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网络剧;白蛇传;传说  “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播迅速,形成了全新的网络舆论环境,对政府舆情引导提出了更大的挑战。2015年,山东非法疫苗案曝光,引发全民热议,将政府再次推向舆论高潮,如若放任不管,势必会影响到社会和谐性,我国政府如何进行应急沟通成为其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该事件为切入点,对网络舆情与政府应急沟通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舆情;应急;沟通  一、 事件回顾  山东非法疫苗案2010年发生,2015
摘要:“学习故事”是教师评价儿童学习的一种新体系,通过教师对儿童学习行为的注意、识别与回应,用叙事的方式对儿童进行形成性评价,促进教师不断丰富理论与加强实践,注重知识、技能与心智倾向复杂混合的评价,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学习故事”;观察;评价  随着课程的改革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方法和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行业。世界各地幼儿教育事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随之涌现了新的幼儿教育理念
摘要:“动力型”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基本没有偏常,学习上缺乏了前进的力量,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障碍的学习困难生。在辅导的过程中,通过行为分析、作业错误分析、能力诊断分析、教育会诊,关注“动力型学困生”个案。同时抓住外在因素(家庭环境特点)及内在因素(学生心理特点)为突破口进行心理辅导。针对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在教育上的特殊性,寻找例外,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觉察自己,悦纳自己,运用
摘 要: 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迎接挑战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来说,文本解读是关键。文本解读是一把利剑,利用得好,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主导阅读教学,反思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的现状,探讨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新思路。  关键词: 文本解读;写作背景;文章中心;写作方法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学会善待文本,走进文本,
摘 要:“三生教育”提倡教育的价值应更关注人的生命意义、生存能力和生活品位。三生教育资源在地理学科中无处不在,本文结合地理教学实际,了解三生教育的真谛,从而寻找地理教学与三生教育有机整合的途径。  关键词:三生教育;地理教学;生活教育  “三生教育”注重学生通过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
摘要:根据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朗读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朗读,学生既可以学习汉字的拼读,也可以通过朗读,提升学生对课程中文章的情感的体验。文章通过分析朗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培养朗读习惯,培养学生的发音,流畅朗读以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角度,阐述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朗读习惯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  关键词:朗读习惯;发音;感情朗读;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