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视觉与心理探知实验性课程教学研究

来源 :华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723694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研究,笔者构思和设计了几个艺术视觉与心理探知的实验性训练的课程主题,旨在培养艺术类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并希望能够通过愉快的实验性训练来激发他们更多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艺术视觉 心理探知 实验性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012-03
  
  对于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如何培养他们对于艺术和心理两者之间的感知能力以及如何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性精神,是我在近几年教学过程中始终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对于如何将设计课程融入新颖的训练元素,让学生更加热爱艺术设计,是我在做课程设计的指导性目标,希望将好玩的实验性训练方式和基础的设计理论相结合,坚信“开心时学到最多”的理念,让学生在愉快的艺术实验中学习知识。以下是我设计的关于艺术视觉与心理两者的探知实验性训练课题,旨在鼓励学生对艺术和心理的探索与领悟,并能运用到自己今后的设计实践中去。
  一、视觉平衡的掌握训练
  (一)课题阐述
  视觉平衡不同于物理平衡,因人的眼部生理构造的特殊性,对于物体除了在视网膜上形成影像外,大脑视觉处理中枢会对图片组成进行二次处理,以达到视觉上获得图形信息的快感,某部分快感来自于平衡感的形成,因此本课题着重训练平衡感。
  (二)作业步骤
  1.由教师选取和提供四至五种几何造型或具体产品造型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
  2.要求学生在一张纸上采用拼贴或者透叠等各种组合方式,使其达到一种画面的平衡,即视觉上的平衡感。
  (三)训练要点
  着重训练学生对于视觉平衡的感知能力。
  (四)媒介
  书本、报纸、网络和其他媒体、相机、纸张、笔,构思创作材料不限。
  (五)作业技法
  主要采用拼贴和透叠等制作技法,可辅助以手绘等其他擅长的表现技法。
  (六)解题方法
  1.学生需要对教师提供的若干张几何造型或具体产品造型图片进行观察和比较,选取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图片进行仔细观察,然后进行分析、拆分或解构等。
  2.对这些已有资源进行构思、延伸、提炼和变化,运用拼贴或者透叠的组合方式,可辅助运用手绘的表现技法,创作充满创意的作品,力求使画面达到视觉的平衡效果。汇总后裱贴好,进行展示。
  3.创作思考引申,思考其在具体的设计中的应用。这部分不做具体深入,只做思考和想象,也可以是自己认为哪些设计可以改变,运用上自己的作品或者部分元素。
  二、印象捕捉能力及还原能力训练
  (一)课题阐述
  视觉对于物体的信息捕捉倾向于简单化及规则化,即一个不规则图形在被观看的过程中很容易被观看者分割成普遍认知的规则形状或自己熟知的形状以方便记忆,因此造型简单的物体比复杂的物体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以时下流行的简约风格为参考方向,培养学生对于关键造型及关键点的敏感度。复杂部分的练习可在之后进行,毕竟简约和复杂都有各自的欣赏人群,也必须明确简约不等于简单。
  (二)作业步骤
  1.选四张简单的几何造型图片或普通图片,内容简洁明快、色彩鲜艳为主。
  2.每张图片给学生三至五秒的观看时间,要求学生重新还原这四幅图。
  3.选四张复杂的几何造型图片或普通图片,内容以丰富和色彩鲜艳为主。
  4.每张图片给学生五至十秒的观看时间,要求学生重新还原这四幅图。
  (三)训练要点
  印象捕捉能力及还原能力。
  (四)媒介
  书本、报纸、网络和其他媒体、相机、纸张、笔,构思创作材料不限。
  (五)作业技法
  表现手法不限,抽象线描、大色块涂鸦等技法均可,只求还原原图的大体效果。
  (六)解题方法
  1.学生需要对教师提供的四张简单(或复杂)的几何造型图片或普通图片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进行观察和感知,并记忆直观的视觉感受;
  2.将瞬间记忆映射于大脑皮层中的图形影像进行强化记忆,随后进行分解和概括,在此过程中力求保持原图形的特点和大致感觉,之后运用自己所擅长的手法,使用抽象线造型或者大色块涂鸦的技法,力求还原原图的大体效果,创作出充满创意的作品。汇总后裱贴好,进行展示;
  3.创作思考引申,思考其在具体的设计中的应用。这部分不做具体深入,只做思考和想象,也可以是自己认为哪些设计可以改变,运用上自己的作品或者部分元素。
  三、线条及装饰纹样的训练
  (一)课题阐述
  线条本身具有其张力,单一的直线(多条直线)及单一曲线(多条曲线组合)各有魅力,可参考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改良设计的罗马柱,原本直角的造型在修改成曲线组合后,其“定向转换”原理得到充分发挥,令柱体充满动势。
  本课题旨在培养学生对线条和线性装饰纹样的感知。
  (二)作业步骤
  以花瓶作为主体,搜集不同花瓶的形态,以线描于图纸的形式交作业。
  (三)训练要点
  体会不同线条的视觉效果及装饰条纹(花纹)对整体造型的影响。
  (四)媒介
  花瓶、相机、纸张、笔,构思创作材料不限。
  (五)作业技法
  根据自己擅长选取各类线造型的表现技法。
  (六)解题方法
  1.学生首先需要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寻找到生活中各种形态的花瓶,进行观察和归纳。可到图书馆等场所查找相关图书的内容,选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进行采集,然后分析其特点等。
  2.对这些找到的花瓶实物上的线构成和线性纹样进行构思、延伸、提炼、变化,创作出自己的纹样作品,汇总后裱贴好,进行展示。
  3.创作思考引申,思考其在具体的设计中的应用。这部分不做具体深入,只做思考和想象,也可以是自己认为哪些设计可以改变,运用上自己的作品或者部分元素。
  四、突破常规约束的左手创造性训练
  (一)课题阐述
  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变化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可以这样发生也可以那样发生的情况。偶然性和事物发展过程的本质没有直接关系,但它的后面常常隐藏着必然性。科学的任务就是要透过复杂的偶然现象来揭露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即必然性(与“偶然性”相对)。
  该课题让学生用左手(如是左撇子即用右手)创造一幅图,体会一下偶然性创造的不规则线条的美感,突破规则线条的约束。
  (二)训练要点
  突破常规束缚,寻找和创造偶然。
  (三)媒介
  相机、纸张、笔,构思创作材料不限。
  (四)作业技法
  完全手绘,可借助电脑手绘板。
  (五)解题方法
  1.学生首先需要摆脱规则的束缚,尝试用左手(如是左撇子即用右手)握笔进行随意的创作。
  2.体会在摆脱常规性束缚之后得到的意外的创作作品和感受。汇总后裱贴好,进行展示。
  3.创作思考引申,思考其在具体的设计中的应用。这部分不做具体深入,只做思考和想象,也可以是自己认为哪些设计可以改变,运用上自己的作品或者部分元素。
  五、“图”与“地”的关系训练
  (一)课题阐述
  在视觉心理上,把视觉对象从其背景浮现出来,而让我们视认到的物叫做“图”,其周围之背景叫做“地”。“图”与“地”间其形、色、明度必须有些差异,我们才能视认其存在。在绘画和广告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主体与背景交待含混不清,难以辨认的情况。
  本课题就是专门针对这类问题进行训练,背景处理得好可对主体产生烘托作用,更加突出主体。
  (二)作业步骤
  1.寻找一个产品主体(各种产品均可,手表、护肤品、服装、手工工具等具有造型感的产品)。
  2.为其进行文字及其他氛围性的装饰设计。
  (三)训练要点
  在设计的过程中体会“图”与“地”的关系。
  (四)媒介
  书本、报纸、网络和其他媒体、相机、纸张、笔,构思创作材料不限。
  (五)作业技法
  通识性照相构图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简单装裱方式、手绘、模型制作等。
  (六)解题方法
  1.学生首先需要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寻找到一个产品主体(各种产品均可,手表、护肤品、服装、手工工具等具有造型感的产品),可到图书馆等场所查找相关图书的内容,选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进行采集,然后分析其特点等。
  2.对找到的产品主体资源进行构思、延伸、提炼、变化,创作出自己的广告作品,要能够明确区分出“图”与“地”之间的关系。汇总后裱贴好,进行展示。
  3.创作思考引申,思考其在具体的设计中的应用。这部分不做具体深入,只做思考和想象,也可以是自己认为哪些设计可以改变,运用上自己的作品或者部分元素。
  六、复合透视点训练
  (一)课题阐述
  复合透视就是一张画面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失点,并非一般正常透视出现的例如三点透视的方向,而是在一点透视的前提下,进行多个透视点的造型描绘。
  复合透视的绘画方式常出现于超现实主义画作中,因透视点多(如同时出现平视的物体、俯视的物体、仰视的物体等),造成画面有一种不真实感及梦幻感,虽然并不符合实际的透视原理,但是其独特的风格可以令画面产生与众不同的氛围。
  本主题训练旨在锻炼学生对于复合透视的领会、组成、描绘创作的能力。
  (二)作业步骤
  要求学生画一张图,使用复合透视的方式,画面内容可加入故事性。
  (三)训练要点
  复合透视点的感知和创作训练。
  (四)媒介
  书本、报纸、网络和其他媒体、相机、纸张、笔,构思创作材料不限。
  (五)作业技法
  表现手法不限,可根据自己所擅长的表现技法,进行复合透视图形的创作。
  (六)解题方法
  1.学生首先需要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寻找到一些复合透视点的作品,进行学习和领会。可到图书馆等场所查找相关图书的内容,选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进行采集,然后分析其特点等。
  2.对这些找到的资源进行构思、延伸、提炼、变化,创作出自己的复合透视点作品,汇总后裱贴好,进行展示。
  3.创作思考引申,思考其在具体的设计中的应用。这部分不做具体深入,只做思考和想象,也可以是自己认为哪些设计可以改变,运用上自己的作品或者部分元素。
  
  [参考文献]
  [1]邬烈炎,主编.艺术设计课题实验教学丛书系列[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
  [2]王秀雄.美术心理学——创造[M].台北:台北市立美术馆,1991.
  [3]〔英〕布莱恩•劳森.设计师怎样思考——解密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收稿日期]2010年3月22日
  [作者简介]王紫茜(1983~ ):女,江苏无锡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创意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助教,南京艺术学院2008级高师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组织单位。加强教研组建设,对促进教师发展、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价值。  近年来,我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新内涵、新思路、新功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教研组建设的目标定位  我们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期刊
新疆天山北麓呼河大地这片热土上,有一所新崛起的学校——呼图壁县第四中学,在建校之初被称为“五所乡镇薄弱学校的组合”。学校建立“4466”文化管理体系,经过三年多的运行,已办成呼图壁县规模最大的寄宿式初级中学,教育有品质、管理有特效、教学有智慧、校园有品位、教师有魅力、学生有修养的“区域名校”。  建校之初,学校建立“4466”文化管理体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提出了“1258”学校发展目标,提出一年
期刊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在关注和研究一个很有意思的教育现象。那就是主流教育专家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在民间却不断遭遇到怀疑甚至抵制。  最为典型的便是南京名校对“县中模式”的借鉴——近几年来,一直倡导素质教育的南京,由于高考整体成绩不如那些并不避讳“县中模式”的一些苏北城市,在升学压力之下,不得不悄悄变招。一些县中来的校长将三天一小测、五天一大测,步步为营的评价模式引入南京,月考、单元测试的“县中模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符合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符合学生学习的认识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并且能够促进体育教师对业务的学习,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素质。本文从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出发,探讨了合作教学的一般规律,并指出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 合作学习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010-03  
期刊
[摘 要]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学生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内在联系说明学生工作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分析了我院学风建设中面临的现状,并结合实际就促进学风建设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生工作 学风建设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007-03    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期刊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办学理念和院校精神以及管理水平的集中展示,高度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每个高等院校的当务之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高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
期刊
[摘 要]儒法合流是中华法系成熟过程中的主要特征。从荀子开始提出儒法合一的思想,自汉至唐,法律儒家化的进程便延绵不绝。终有唐一世,法律儒家化方才成熟。这其中又以刑事司法方面最为明显。本文试探寻其中的过程,以期究查其规律,以兹人共享。  [关键词]法律儒家化 进展 规律 刑事司法  [中图分类号]DF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004-03    自荀子提
期刊
[摘 要]孙伟铭案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案件,它引发了我们在伦理、道德、法律等多个方面的思考。本文试从法律解释的三个视角——即法律解释的适用场合和效力、法律解释的理论模型和法律解释的方法——出发,对孙伟铭案所涉及的法律解释进行剖析和评价,并对其中部分有争议的问题,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的适用场合和效力 法律解释的理论模型 法律解释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DF5[
期刊
[摘 要]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军队院校进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提高军校学员教育质量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教学手段,构建新型校园文化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军校教育 管理理念 管理体制 教学手段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023-02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着内外部
期刊
场景识别作为计算机视觉的重要分支之一,在无人车,无人船的自动驾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场景识别的方法一般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为基于底层特征的场景识别方法,这种方法需要人为的提取图像特征,对于数据庞大且场景特征信息较多的目标而言,这种方法耗时耗力,且训练的网络泛化能力较弱;第二种是基于场景模型的场景识别方法,这种方法需要人为的设置一些场景模型,每个场景模型中包含了单个场景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特征信息,通过训练场景模型,并将需要识别的场景图片分别与场景模型匹配,得分最高的场景即为识别的场景,这种方案的识别效果一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