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canyu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中职教育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大量初中阶段文化基础较差、尤其是数学科、又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不断涌入中职学校,给中职阶段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我们中职数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兴趣;有效性;效果【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14-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需求越来越高,中职教育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观察,大量中职学生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中职学习时,对数学不感兴趣,望而生畏,成绩低下,形成了数学学习障碍,给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要改变这一状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对此,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中职生数学学习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性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作法与体会。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激发学生求知欲
  案例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生活中无处不体现数学模型,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在二面角概念教学设计中,笔者结合实际生活中常可看到的“一辆满载货物的拖拉机为了能爬上一斜坡,常常把车头扭来扭去,走成了一条S形路线”和“骑自行车上一较陡的斜坡时,若沿S形路线骑行,就会感到轻松许多”的事例提出问题:S形路线有什么奥妙呢?这样的现象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与学生自己密切相关,学生自然感兴趣,于是纷纷动手作图研究。通过探究发现,省力与否关键看是沿直线向上骑行,还是沿斜线向上骑行,进而给学生提出猜想,再引出二面角定义。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虽然不是很严格,但它是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得出的结论,学生更容易理解其本质特征,也更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2把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环节设计为探究性学习
  案例2,在诱导公式(三)的推导教学时,笔者作了如下设计: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可以通过诱导公式(一)将其转化为0°到360°角的三角函数,那么,是否对任意一个角我们都能求出它的相应三角函数值呢?
  问题1:求420°、480°、870°、600°、1055°的三角函数值,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通过计算之后,通过教师引导进行讨论研究得出结论:利用诱导公式(一)转化后,0°到90°的三角函数值可直接计算或查表得出,90°到360°的三角函数无法解决。继而再提出:
  问题2:如果我们能够解决90°到360°这段空缺,那么就可以求出任意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试试看,你有办法吗?
  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展开讨论、探究,此时再引出:
  问题3:若α是锐角,任意一个90°到360°间的角β能否用α来表示?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热烈的讨论、探究,得出如下结论:
  当β∈[90°,180°)时,β=180°-α;
  当β∈[180°,270°)时,β=180°+α;
  当β∈[270°,360°)时,β=360°-α。
  之后,进一步提出:
  问题4:角180°+α的正余弦能有办法用角α的三角函数来表示吗?
  此时教师引导:大家在单位圆中画出角α和180°+α,讨论研究一下,你能发现什么?(它们的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再引导:大家再探究它们的正弦线和余弦线,你又能发现什么?
  通过讨论研究,得出结论:
  sinα=MP,sin(180°+α)=M’P’;
  cosα=OM,cos(180°+α)=-OM’;
  MP=-M’P’,OM=-OM’。
  进一步得出:
  sin(180°+α)=-sinα;
  cos(180°+α)=-cosα;
  tan(180°+α)=tanα。
  问题5:以上是α为0°到90°间的角时得到的结论,是否可以将其推广到α是任意角时的情况?
  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得出:可以。这是因为当α∈R时,α与180°+α的终边始终互为反向延长线。
  问题6:除了上述方法外,我们还能有其它方法推导该公式吗?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探究。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地探索、讨论、研究,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得到了加强,一个个结论的获得使学生一次次品尝到了成功的体验,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对例题进行引申、联想等,挖掘探究性学习内容,开展探究性学习
  案例3,已知x、y皆为正数,求证:(x+y)(1x+1y)≥4。
  问题的证明可用公式x+y≥2 xy来完成,多数学生对此都能理解和证明。此时教师可作进一步挖掘、引申。
  引申1:若x、y、z为正数,(x+y+z)(1x+1y+1z)大于等于9吗?
  在学生来了兴趣、证实结论后,再进一步引申:
  引申2:若xi(i=1,2,…,n)均为正数,那么∑xi∑1xi≥i2成立吗?
  通过对问题的引申,让学生体会到多角度地、以更广阔的视野思考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勇于发言,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备课,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数学本身不是数学符号,它有丰富的内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識,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一有效手段。讲百遍不如自作一遍。中职数学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大力组织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性学习,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每个教师应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灵活采取相应的教法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教学,才能充分提高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晓新 数学的魄力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
  [2]王良骏《如何设置情境引动探究》.《中学数学教学》,2002,5。
  [3]周道明《让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中学数学研究》,2003,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03-02  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何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所以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的前提。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
【摘要】在新课改下,化学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能力搞好化学教学,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是基础;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动态实施课堂教学是关键;运用合理的方法做好课后反思是教学的提高和升华。  【关键词】教学设计原则; 课堂实施策略; 课后反思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07-02  课堂是学校中最普遍、最平常、最基本的细胞,新课程理念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08-01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情趣、导思等重要作用。善教者,必善问。教师何时何处问什么,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  1在无意处追问  日常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地进行一些数学活动,教师很满足这种“无疑”的狀态,便很快进入下一个预设的环节。但在一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06-01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随着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普及,许多教师将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中,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结构。在教学中,最为普遍的是多媒体课堂教学,它是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现教学内容,既有教师的精讲启发,又有现代媒体的适
【关键词】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研究永恒的主题,也是推行减负增效的根本途径。我们通过对三类不同课型:常态课,公开课,创新课的不同要求,以期达到预期的功效,进而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  【摘要】开放常态课;精磨公开课;勇上创新课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09-02  “课”是滋养思想的源泉,是研究教学
实现高效教学,使学生得到高效发展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面对内容多,时间少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要做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
【摘要】 “共享备课组教师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指的是一种改变以往的“一班一师”制教学,充分利用本备课组教师资源而采用的“一班多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博采众长、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它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通过整个备课组的统筹安排,备课组所有人员的通力合作,来共同完成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们共享整个年段老师的最优质教学,还会有一种新鲜感,消除因长期由一个语文老师教学所产
【摘要】在农村初中英语的教学中,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要想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针对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初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为指导,以新课改思想为理念,以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为原则,围绕以创设教学情境为中心,着重阐述如何创设初中英语新教材课堂教学情境的教学策略,以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初中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2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16-01  从语言文字训练的众多看法和认识中,我认为语言文字训练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的过程。曾经有个心理学家说过“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习得的。”对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识字量  课堂教学中,课文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
【中图分类号】G424.2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11-01  曾沛鑫老师是一位初中物理新老师,从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公开招聘到广州市第一一五中学工作刚满二年,选择一位新老师读解他的课堂教学艺术,是因为教学艺术本来就存在于每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学艺术并不是教学经验的使然,而是人们心灵相通本性的使然。曾老师年轻气盛、心智水平高、物理知识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