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方交流的日渐密切,汉语对英文词汇的影响也逐渐加深,汉语新词不断融入英语中,这就催生了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借词也称外来词,是指一个民族的语言吸收或借用另一个民族语言中的某些词汇的语言现象。本研究旨在从词汇学层面分析英语中汉语借词词汇层面的特征,为以后的词汇学研究等提供指导借鉴。
二、研究方法
文章从一些期刊,如《英汉语之间借词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李育卫,牛励强,2010)等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以及相关学术网站中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对比,概括出汉语借词构词方法、分布领域以及主要特征,并做出总结。
三、研究发现
1.构词方法。英语构词方法主要有派生法、合成法、转换法、拼缀法、截词法、声音重叠法和专有名词普通化等。与英文构词方法不同,英语中汉语借词来源主要以音译为主,意译、音意结合、加词缀等方式为辅。外来词进入英语中,经过改造后融入英语词汇系统。
(1)音译法。音译法是指根据汉语发音或拼音翻译成英语的方法。例如,jiaozi(饺子),kungfu(功夫),yin and yang(阴阳)等。还有些源于某些方言的发音,例如 tea(茶)。
(2)意译法。意译法是指把汉语语素译成对应的英语语素。例如,moon cake(月饼),The Four Books(四书),lion dance(舞狮),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等。
(3)音意结合法。音意结合是指音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例如,Kun Opera (昆曲,“昆”的音译 英文词 “戏剧”“opera”), Beijing Opera (京剧,“北京”的音译 英文词 “戏剧”“opera”),Yangzi River (扬子江,“扬子”的音译 英文词“江,河”“river”), tea cart (茶具车,“茶”的音译 英文词“车”“cart”)。
(4)加词缀法。加词缀法是指在音译的汉语后加上英文词缀来构成新词的方法。例如,Taoism (道学,Tao “道”的音译 -ism“主义”),Taoist (道教徒,Tao “道”的音译 -ist“人”),Confucianism(儒学,Confucius “孔子”的音译 -ism“主义”)等。
2.分布领域。英语中汉语借词分布范围广泛,主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中国特色文化鲜明。例如:
政治:One country, two systems(一国两制),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heory(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Three Represents (“三个代表”)等;
经济:yuan(元),reform and open-up(改革开放),special economic zone (经济特区)等;
文化:yin and yang(阴阳)fengshui (风水)erhu(二胡)Kun Opera (昆曲) mahjong (麻将) Taiji Quan/Tai Chi Chuan (太极拳) Chinese Kungfu(中国功夫)等;
风俗:kow-tow(磕头) red packet(红包) chopsticks(筷子)等;
宗教、哲学:Taoism(道教) Confucianism(儒家思想) zhuangzi(庄子)等;
饮食:toufu/doufu(豆腐) jiaozi(饺子) Maotai(茅台) oolong(乌龙)等;
服饰:hanfu(汉服)silk(丝绸) cheongsam(旗袍)Sun Yat Sen suit (中山装)等;
医药:ginseng(人参)bird’s nest(燕窝) goji(枸杞)等;
节气:the Spring Festival (春节) Dragon Boat Frstival (端午节) Lantern Festival(元宵节)等;
人名地名:Mencius(孟子)Guangdong(广东)Xia Dynasty(夏朝)the Palace Museum(故宫) 等;
社会现象:dama(大妈)tuhao(土豪)enter by the back door (走后门)。
3.主要特征。经过分析,英语中汉语借词主要有以下特征:
(1)英语中汉语借词采用音译、意译、音意结合、加词缀等方式来构词,形成各种词类,方法多样,构词量丰富。
(2)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展现了中国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中国文化、地理景观、哲学知识等,博大精深,文化特色鲜明。
(3)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汉语借词广泛进入英语中且不受时空界限,它们通过派生、转类、合成等方式扩大词义,进行词义转换,随着交往的频繁,原有词义不断发展变化,语域也随之拓展。
四、结论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广泛使用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对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有助于跨文化交流,为以后的词汇学研究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
[2]李育卫,牛励强.英汉语之间借词的跨文化对比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20(01):52-54.
[3]马锦然,董秀丽.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英语新词中汉语借词使用情况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3):55-56.
[4]宋錋,宋银秋.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文化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4):56-58.
[5]王彦侠.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语言文化探究[J].科技資讯,2018, 16(02):190-191.
【作者简介】孙雪珂(1997.09-),女,汉族,河南巩义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学生,本科,研究方向:英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方交流的日渐密切,汉语对英文词汇的影响也逐渐加深,汉语新词不断融入英语中,这就催生了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借词也称外来词,是指一个民族的语言吸收或借用另一个民族语言中的某些词汇的语言现象。本研究旨在从词汇学层面分析英语中汉语借词词汇层面的特征,为以后的词汇学研究等提供指导借鉴。
二、研究方法
文章从一些期刊,如《英汉语之间借词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李育卫,牛励强,2010)等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以及相关学术网站中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对比,概括出汉语借词构词方法、分布领域以及主要特征,并做出总结。
三、研究发现
1.构词方法。英语构词方法主要有派生法、合成法、转换法、拼缀法、截词法、声音重叠法和专有名词普通化等。与英文构词方法不同,英语中汉语借词来源主要以音译为主,意译、音意结合、加词缀等方式为辅。外来词进入英语中,经过改造后融入英语词汇系统。
(1)音译法。音译法是指根据汉语发音或拼音翻译成英语的方法。例如,jiaozi(饺子),kungfu(功夫),yin and yang(阴阳)等。还有些源于某些方言的发音,例如 tea(茶)。
(2)意译法。意译法是指把汉语语素译成对应的英语语素。例如,moon cake(月饼),The Four Books(四书),lion dance(舞狮),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等。
(3)音意结合法。音意结合是指音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例如,Kun Opera (昆曲,“昆”的音译 英文词 “戏剧”“opera”), Beijing Opera (京剧,“北京”的音译 英文词 “戏剧”“opera”),Yangzi River (扬子江,“扬子”的音译 英文词“江,河”“river”), tea cart (茶具车,“茶”的音译 英文词“车”“cart”)。
(4)加词缀法。加词缀法是指在音译的汉语后加上英文词缀来构成新词的方法。例如,Taoism (道学,Tao “道”的音译 -ism“主义”),Taoist (道教徒,Tao “道”的音译 -ist“人”),Confucianism(儒学,Confucius “孔子”的音译 -ism“主义”)等。
2.分布领域。英语中汉语借词分布范围广泛,主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中国特色文化鲜明。例如:
政治:One country, two systems(一国两制),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heory(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Three Represents (“三个代表”)等;
经济:yuan(元),reform and open-up(改革开放),special economic zone (经济特区)等;
文化:yin and yang(阴阳)fengshui (风水)erhu(二胡)Kun Opera (昆曲) mahjong (麻将) Taiji Quan/Tai Chi Chuan (太极拳) Chinese Kungfu(中国功夫)等;
风俗:kow-tow(磕头) red packet(红包) chopsticks(筷子)等;
宗教、哲学:Taoism(道教) Confucianism(儒家思想) zhuangzi(庄子)等;
饮食:toufu/doufu(豆腐) jiaozi(饺子) Maotai(茅台) oolong(乌龙)等;
服饰:hanfu(汉服)silk(丝绸) cheongsam(旗袍)Sun Yat Sen suit (中山装)等;
医药:ginseng(人参)bird’s nest(燕窝) goji(枸杞)等;
节气:the Spring Festival (春节) Dragon Boat Frstival (端午节) Lantern Festival(元宵节)等;
人名地名:Mencius(孟子)Guangdong(广东)Xia Dynasty(夏朝)the Palace Museum(故宫) 等;
社会现象:dama(大妈)tuhao(土豪)enter by the back door (走后门)。
3.主要特征。经过分析,英语中汉语借词主要有以下特征:
(1)英语中汉语借词采用音译、意译、音意结合、加词缀等方式来构词,形成各种词类,方法多样,构词量丰富。
(2)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展现了中国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中国文化、地理景观、哲学知识等,博大精深,文化特色鲜明。
(3)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汉语借词广泛进入英语中且不受时空界限,它们通过派生、转类、合成等方式扩大词义,进行词义转换,随着交往的频繁,原有词义不断发展变化,语域也随之拓展。
四、结论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广泛使用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对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有助于跨文化交流,为以后的词汇学研究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
[2]李育卫,牛励强.英汉语之间借词的跨文化对比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20(01):52-54.
[3]马锦然,董秀丽.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英语新词中汉语借词使用情况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3):55-56.
[4]宋錋,宋银秋.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文化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4):56-58.
[5]王彦侠.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语言文化探究[J].科技資讯,2018, 16(02):190-191.
【作者简介】孙雪珂(1997.09-),女,汉族,河南巩义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学生,本科,研究方向: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