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的比较与合作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_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个行业面临着人工智能的竞争压力,翻译领域也是如此。翻译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使用翻译软件,这些翻译软件大大地提高了翻译速度,减少了翻译时间,提高了文本翻译的效率。但是仅靠翻译软件就能完成翻译工作吗?人工翻译就一定会被机器翻译所代替吗?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的不同点,证明在翻译过程中,人工翻译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机器翻译的可利用性。
  【关键词】翻译;人工翻译;机器翻译;比较
  【作者简介】岳妍,大连外国语大学。
  一、 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的比较
  1. 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的发展。翻译在我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史前的三皇五帝时期,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翻译和翻译人员经历了多次发展。目前,根据文献记载,一般学者认为我国的翻译事业经历了三次大变革。在这三次变革中,对当代影响最为深远的便是第三次变革——“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在这一段历史时期,多位优秀的人才将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文化新潮。进入到21世纪,伴随着我国翻译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翻译人才培养的系统化,翻译流派以及著名的翻译大师也层出不迭。
  2. 从三个方面比较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1)词汇量。翻译工作的实质就是將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要尽量保留原语言的韵味与意义,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信、达、雅”。要想翻译出一部“合格”的作品,词汇无疑是关键。即使是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语义下都会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在词汇量的比较上,机器一定多于人类。而且,在语言的数量上,机器也是毫不逊色。但是仅因为词汇量的差距,人类在翻译工作上就不如机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虽然在词汇量上,人类远不及机器,但是在词语的运用上,机器也不能和人类相比。机器在翻译过程中,如果遇到单词意思很多的时候,往往会采用这个词的首要意思,这样有时会使译文很生硬,也就是人们常提到的“翻译体”。但是,人工翻译却会考虑到上下文、读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原文的文化背景,从而挑选出最合适的译文。因此,尽管机器的词汇量远大于人工,但是人工在译文的把握上则胜于机器。
  (2)语法的运用。词构成词组,多个词组构成句子,而众多句子组合排列则变成一篇文章。因此文章的翻译还要集中于句子的翻译,而句子的翻译则离不开语法。词是个体,要是想把它们变成整体,需要一套规则,而语法就是规则。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法规则下,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完全相反。在翻译的过程中,人工翻译就比机器翻译显得灵活得多。人工翻译可以通过调整语序、句序来使译文表达得更加清楚。但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翻译软件可以更好地理解语义、运用语法,将句子的意思更加完整地表达出来。也许,在当下,机器翻译还显得有些生硬,但是,在未来,机器也许就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语法了。
  (3)效率。人工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无疑是费时费力的。在翻译之前,翻译人员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进行素材积累;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不断地斟酌揣摩,不断地调整用词;在翻译结束后,翻译人员会对译文进行校对,而这个工作也是极其耗时耗力的。机器翻译往往就不会有这种苦恼了。因此面对一些要求时效性的翻译材料时很多人会采用机器翻译 人工校对的方式,先使用机器翻译对文本进行首次翻译,之后人工进行校对、改良。这样既可节约成本,又提高了译文质量。这一合作模式也为人工翻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二、在竞争中谋求合作
  1. 竞争。在当下的市场中,大部分还是以人工翻译为主。因为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只有人工翻译才能满足翻译需求,例如常见的会议同传、国家领导人会面时的交替传译等。在这些场合下,只有更为灵活的人工翻译才可以适应。但是这并不代表机器翻译没有市场,很多客户还是会选择机器翻译。因为机器翻译在工作效率上更具优势,更能满足客户要求的时效性。而且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的水平也获得了提高。因此,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机器翻译可以和人工翻译竞争,甚至是超过人工翻译。
  2. 合作。竞争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进而失去机会。其实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大量的客户需求,仅仅依靠人工翻译或者机器翻译都无法满足客户的多元化要求。因此应该使二者相结合,将机器翻译词汇优势和人工翻译的灵活性相结合,这样既保证了工作效率,又可以在最大程度保证译文与原文的匹配性,使译文更加趋于完善。
  三、结语
  进入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在时代的浪潮下,翻译若是还像之前一样形式单一,则无法应对市场需求。因此,翻译也应该寻求变化,突破形式。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在翻译领域各有利弊,具有竞争性,但是如果将二者的长处相结合,则会有1 1
其他文献
【摘要】隐喻不仅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法,也是人类非常重要的认知方式,既包含了文化的共识性,也体现了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因此,隐喻翻译是翻译中的重难点,并在日常的翻译中,面临诸多问题。面对这一现状,笔者尝试将文本分析法应用到隐喻翻译中,显著提升了翻译的效果。基于此,笔者针对文本分析法在隐喻翻译中的应用价值,展开了简要的研究和分析。  【關键词】文本分析法;隐喻翻译;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王媛
【摘要】一年级作为小学英语入门阶段,而笔者面对的教学对象是本校特色班级设置中的全女生班,名为淑女班。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还需要关注区别于男女混合班的学情,在考虑以上两种情况后制订针对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英语启蒙学习,在实施英语教学一学期后进行总结与思考。在参考资料较少的情况下,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记录与思考能对类似班级的教学有所启发,也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英语知识。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以多种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研究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了微课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价值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  【关键词
【摘要】本文对拓展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出需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拓展学习理论的要求,从而使高中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关键词】拓展学习;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戴建萍,江苏省南通中学。  1987年,恩格斯托姆最早提出拓展学习理论,强调社会情境与个体间的动态关系,尤其对个体重构活动、改变实践的主动性进行强调,注重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中纳入
【摘要】随着混合式教学的进一步推广,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课堂上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两个角度分析学习通在大学英語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并探索学习通在翻转课堂和任务型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课堂;超星学习通;翻转课堂  【作者简介】吴丹(1982-),女,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基金项目】2018年南京农业大学工学
【摘要】课程教育改革之下,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对教学重心合理转移,对学生思维能力合理培养。这种教学的转变预示着教学的进步,同时也是满足社会发展对小学英语教学要求的重要途径。传统教学形式体现了一定不足,需要教师突破。以创新教学方法合理运用为主,对学生多元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学生认真参与到英语学习课堂中,获得真实的英语学习感受。教师教学的时候要关注学生思维特点,以合适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多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英语微写作的优势,并从确立小微目标、创设真实语境、搭建写作支架、实施即时评价这四个方面阐述笔者如何开展初中英语微写作的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写作教学;微写作;写作训练  【作者简介】徐艳华(1976.19-),女,汉族,江苏海门人,江苏省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是考查学
【摘要】在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将新课程改革作为研究背景,将提升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作为研究目的,将自主学习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侧重于分析小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策略,从培养策略构建基础、培养策略基本内容及自学习惯培养实践三个层面逐步展开分析,期望能够为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学;习惯;小学英语;有效
【摘要】初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性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英语掌握情况通常都会对其以后英语能力的提升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社会交际最为关键的口语部分。但是从我国初中英语现实教学情况来看,很多英语教师都因为口语不在考试范围之内而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张不开口”的现象普遍发生。为了改变以上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初中英语教师就需要在加强口语教学的同时不断对具体教学策略进行改进与创新。  【关键词】初中
【摘要】现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改变了很多的老旧教育机制,它的产生也是从以往的模式演变出现的,现在互联网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都产生了更多深远影响,并且跟传统模式对比它所得到的效果也是最好的,所以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应更多地应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现代教学结合互联网可以打造出一个更加现代化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