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体能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hin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前段时间疫情防控及近几年受恶劣天气影响、一些本来安排在室外的体育课被改到室内等实际情况,本期研讨对室内体育课中如何发展学生体能进行交流探讨,对今后室内体育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开展体能练习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一、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合理选择练习内容
  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运动能力,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受到场地限制,体能练习容易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小学中低年级应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平衡能力等支撑类练习为主,配合徒手的上下肢及腰腹动作练习;小学高年级以手持器械如矿泉水瓶、徒手自重、俯卧撑、仰卧起坐、跳绳等练习为主,提高肌群力量和各运动器官协调做功的能力,练习后注重拉伸练习,提高学生的柔韧素质;初中年级可以增加素质练习内容的数量和形式,如各种柔韧性的练习,可以结合中考体育体能项目,在体能的设置中结合好相对应的中考体育项目;高中年级可以加大力量和耐力素质的练习,如俯卧撑、仰卧起坐、举重物、健美操、搏击操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好的项目,如发展力量的健美练习、长时间慢跑的有氧练习等。
  室内体能练习主要目的是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三个维度,室内体育课既要让学生习得技能,还要发展学生体能。
  二、把握安全适宜原则,有效组织练习活动
  室内进行体育活动时第一关注的是安全问题,教室内可以活动的空间相对较小,如桌椅等一些物品,都是存在的安全隐患,尽量避免磕碰;第二要从实际出发,受室内活动空间所限,应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年龄、性别、体育基础、身体状况,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简单易组织,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第三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动作难度、练习数量逐步提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要有实用价值,不能流于形式,应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第四要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采用各种不同形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应遵循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原则,要针对地方特色,推广一些特色的项目,使学生乐学,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室内体能的练习以原地或小范围进行为宜,因地制宜,运用桌椅等室内器具、多媒体等设备,组织一些室内小游戏穿插锻炼体能,豐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灵活组织练习形式,科学规避不利因素
  室外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而室内体育课受场地因素的影响,相对比较单一,因此室内体育课不需要各项体能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学生活动范围、幅度、运动负荷等需要合理控制,避免相互发生碰撞等。可以围绕身体组成、肌力与肌耐力、柔韧性、心肺耐力等内容适当安排,如单人双臂支撑桌面、双人直臂支撑悬空、单人站姿压腿、两人合作压肩等小范围的力量与柔韧相结合的组合练习,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的力量与柔韧练习等;室内进行体能练习学生受外界干扰少,注意力集中,教师可以全程监控,教师可以适当改变教室布局,将课桌适当往两侧集中,将教室中间空间适当增大,充分发挥容易分组的优势,让一部分学生在两侧利用桌椅进行静止的练习,另一部分学生适当利用中间空间进行小范围的活动练习等;一节课可设置两项以上的运动,科学分组,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轮换,最大可能地增加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
  室内体能教学要提前制订计划,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室内状况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设计,对学生严格进行安全教育并全程参与,制订好安全防范措施,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地参加锻炼,根据室内设施灵活安排,适当控制学生情绪,声音不能太大,避免干扰其他班上课,注意减少挪动桌椅造成一定的噪音和安全隐患,有效避免组织混乱和伤害事故,无论什么样的练习都要做到安全、安静、适宜。
  四、掌握有效练习方法,培养良好锻炼习惯
  室内体能教学可以灵活运用场地设施与器材,如借助电子白板等设备,在不影响相邻班级的前提下,适当配上音乐效果更好。教会学生充分利用教室的桌椅等设备,以身体自重为主,开展一些静力性动作或者平衡练习,如双臂支撑、直臂支撑、支撑悬空、支撑悬空提膝、下肢深蹲、各种核心力量等练习;开展一些身体的柔韧性练习,如压肩、压腿和下腰等;利用班级现有的“物品”进行练习,如手持书包锻炼,利用自己的桌凳进行高位俯卧撑、举凳练习等;开展从上到下的练习内容,如简单的搏击操、室内操、手指操、柔力拉伸操等,采用低强度高密度的练习方式,达到足够的运动量。
  ——罗兆杰(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红军小学,266404)
其他文献
体育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学校体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实践者,这一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课程体系做支撑才能得以实现。近几年来,烟台市牟平区宁海街道中心小学立足学生的生命成长需求,在充分发掘已有体育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强化两项球类运动技能培养,三路并进推行中华武术项目,多措并举开设体育拓展课程、家校联动课程和校园体育节,积极探索体育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隔离不隔爱”。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效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树立积极心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武汉市体育教育工作者自疫情暴发以来,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开设形式多样的网络课程,制作丰富有趣的居家体育锻炼内容,分享视力防护的科普知识,开展心理健康在线公益讲座的运动课堂,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让疫情下的学校体育工作持续向前,成效显著。  一、优化策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一节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氛围融洽、充满学习乐趣的体育课。  一、以生为本,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本案例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练兴趣,真正做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教学理念。  其一,教师非常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心理需求,知道学生由于长时间练习实心球已经产生倦怠心理,在这节课中多次利用多种游戏和竞赛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练兴趣,
11月3-5日,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体育局主办,江苏省学生体育协会三门球协会协办,连云港市连云区教育局、连云港市海滨中学承办的“江苏省第十八届中小学生三门球比赛”在连云港市海滨中学顺利举行。江苏省教育厅学生体协普通中学工作委员会主任江俊浩,连云区教育局局长殷振利,连云港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武强刚,连云区教育局副局长相入通,江苏省学生体协中小学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黄一兵,江苏省学生体协三门球中小学协
一、投掷动作整体发展的特征  投掷是体育活动中常用的基本动作技能之一,如果从“技能”的角度解读,投掷的远度、初速度及准确性就成了教学中需要研讨的话题。体育教学应该向数学这门学科借鉴,数学具有层层递进的教学逻辑思路。如,在小学数学中通过等式1 1=2的不断变化理解单元和内容的排列。在小学的高年级阶段则通过a b=c的代数形式,使得1 1=2具有了抽象意义,在初中通过y=kx b这一函数式或者是直线式
据统计,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的一个学期中,笔者所在地区共计约90天的上课日中,雾霾、雨雪等天气占了20多天。因此,加强室内体育技能课的教学势在必行。当前室内课教学还是以知识教授为主,涉及技能教学的比较少,即使有,也存在片面教学、简单教学、单一教学等问题。为此,笔者以一节五年级《足球:原地正面头顶球》为例探讨室内课技能教学。  一、解决不利因素,合理调整器材  考虑到教学安全、活动空间、“
日本学者中内敏夫认为,学校设置的各类课程按照认知性质,可以理解为“概念性认知”“形象性认知”和“身体性认知”。[1]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讲解向学生传授动作要领属于“概念性认知”;教师示范、挂图或观看视频等形式属于“形象性认知”;而最常用的各种身体练习则属于“身体性认知”。在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这3种认知方式,值得每一位体育教师关注和探讨。  一、技术动作学习前应先明确动作的目的  技术动作学
肺活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以及呼吸技能水平的重要身体机能指标,也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的项目之一。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设计出多样的肺活量呼吸練习方法,可以在短期内提升学生的肺活量指数。当然,提高身体机能的锻炼方法有很多,应多管齐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根本上提升心肺功能。  一、吹纸巾,看谁久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最大吸氧量,提高学生“缓吸缓呼”的能力。  游戏方法: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和解决现阶段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有效提升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水平,2017年4月13-14日,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安徽省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黄山市歙县教育体育局承办的“2017年安徽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工作会议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歙县新安小学举行。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吴桥、黄山
名师工作室是指由特级教师或指定教师领衔,本区域学科教师自主参与,期待能够具有“成长有方向,教学有智慧,团队有特色,成长有品质”发展愿景的民间学术团体。  2017年7月,在仪征市教育局的支持下,成立了“仪征市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这是仪征市首个以乡村体育教师为主的局级名师工作室。三年来,工作室坚持课题引领,立足课例研修,开展阅读工程,提升教师写作能力。因此,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扬州、仪征两级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