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奠基健康人生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cc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学校体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实践者,这一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课程体系做支撑才能得以实现。近几年来,烟台市牟平区宁海街道中心小学立足学生的生命成长需求,在充分发掘已有体育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强化两项球类运动技能培养,三路并进推行中华武术项目,多措并举开设体育拓展课程、家校联动课程和校园体育节,积极探索体育竞赛和评价制度,逐步构建形成“四二一X”多元体育课程体系,实现育体与育心、育德相结合,培育具有一定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未来建设者。
  一、立足实效,强化督查,促进课程规范实施
  “四二一X”多元体育课程体系中的“四”,是指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四大目标,即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二”是指学校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国家课程中的两项球类运动,即足球和篮球;“一”是指在国家课程、大课间体育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中以不同形式共同推行的运动项目——武术;“X”是指在拓展性课程中开设的课程、校园体育节中的体育活动和家校联动课程中的体育锻炼项目。这样的多元课程体系是“体育与健康”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表达,彰显了学校特质,全面指向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促使课程体系在学校规范实施,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统筹规划课程内容。在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不同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之外,学校重点开展了足球、篮球和武术项目的教学,并且针对不同年级进行不同的规划和设计。其中,一、二年级主要进行武术项目学练,其他年级侧重足球和篮球学练,三项内容分别从每周的体育课中安排1节课进行专项教学。在大课间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始终以武术学练为核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定期变换穿插柔韧操、跳跃、往返跑等体能训练项目,让学生在提升体质健康水平的同时培养自强不息的武术精神。
  强化督查评估考核。国家课程重点在开齐开足和开好上下功夫,教导处每周至少进行3次不定时抽查,凡是发现有其他学科教师挤占体育课、体育课教师不按时上课或者不认真上课的情况,均要按照《宁海街道中心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的相关要求,扣除相关教师考核分数,检查结果列入个人年度考核总成绩,以确保体育课在学校各年级的“刚性化”实施。每个学期末,学校都要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每位体育教师任教的班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进行体质监测,并以此作为评定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之一。同时,加强对大课间体育课程和拓展性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的督查。大课间体育课程重点督查学生的动作规范程度和参与秩序,拓展性课程重点督查指导教师的课堂组织与实施效果,根据每次督查的总体情况,给全校各班级进行分等计分,同时将分等计分结果列入各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个人年度考核成绩。
  二、着眼成长,潜心研究,促进课程扎实实施
  “四二一X”多元体育课程体系落实了教育部提出的“1 X”体育教学改革要求,全面指向学生终身健康的体育意识、习惯、能力的培养和自我选择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承载着“让体育真正回归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潜心研究,深入探索,全力促进课程体系在学校落地生根。
  足球、篮球着力培养学生专项技能。为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确定一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学校给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其中将足球和篮球作为国家课程中的重点推介项目,主要采取了三个层面的措施:一是“请进来”。学校长年聘请有教师资格证和教练证的专业足球、篮球教练员各1名,对二至五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足球与篮球的专项教学和训练,同时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破解教师专业指导性不强的难题,充分保障足球与篮球运动在学校的正常开展。二是“走出去”。学校积极创造机会让体育教师外出学习,参加烟台市骨干体育教师培训班、烟台市校园足球师资置换培训班、篮球与足球夏令营等各级各类培训,让所有体育教师都具有相应的运动专项知识和技能,为全面普及创造条件。三是“挖下去”。这里的“挖”,主要指挖掘足球和篮球运动的育人功能。学校经常抓住平常训练和各级比赛过程中出现的典型事件,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座谈和研讨,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永不服输的精神。
  武术运动着眼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牟平区是武术之乡,习武风气浓厚,学校许多学生从小就在各類武校习武,对武术有着特殊的情感。因此,学校根据这个实际情况,将武术确定为学校的特色运动项目,在国家课程、大课间体育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中联动推行。在国家课程中,一、二年级每周拿出1节体育课,聘请校外武术专职教师进行武术基本步法、意拳基本拳法等武术的普及与训练,让学生初步领悟武德的基本内涵。在大课间体育课程中,顺承武术普及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展需求,重点打造武术特色学练项目。近几年来,先后将前踢腿、侧踢腿、外摆腿、马步、弓步、并步等武术基本功和刀法、棍法、枪法、剑法等武术技法杂糅统整,创编了武术操《精忠报国》、器械武术操《英武少年》等多套武术学练项目,有效发展了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同时,培养学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坚强意志力和自强不息、坚毅开朗的精气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效激发起了他们为祖国振兴而立志奋发图强的内驱力。在拓展性课程中,为有一定武术天赋和兴趣的学生搭建提升平台,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在武术专职教师的指导与训练下,提升武术运动技能。三类课程的组合发力,共同培养了学生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协同发展。
  拓展性课程与家校联动课程锤炼学生坚强毅力。拓展性课程指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体系中设置的体育类课程,主要包括抖空竹、花样跳绳、中华武术、快乐足球、活力篮球等。这些课程内容,要想在零基础上学有所得,都必须具有不怕失败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教学中,学校抓住学生训练与成长中的点滴,进行适时指导与教育,引领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让他们真切体会到“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的深刻内涵。   家校联动课程指以家庭为主要锻炼场所、家校联合行动,对学生进行锻炼指导与监督的家庭体育锻炼课程,主要在节假日进行。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跳绳、踢毽、仰卧起坐、体前屈等规定内容以及跑步、篮球、足球、武术、游泳、骑车、爬山等自選内容,每名学生一张课程实施表格,表格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和家长督促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1)。为了在学校定期举行的“体育小达人”争霸赛中取得理想成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假期健身不“掉线”,锻炼标准不降低。
  三、以赛促练,多元评价,促进课程长足实施
  实践表明,竞赛是促进运动技能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基于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训练热情。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以赛促练,多元评价,促进课程体系得到长足发展。
  建立校园三级联赛体系。学校建立起各年级、各项目的校园三级联赛体系,不管是足球、篮球还是武术校本项目,不论是抖空竹、花样跳绳还是踢毽子、仰卧起坐,都要经历“班级—级部—学校”的三级联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你追我赶”,营造了浓厚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也为学校参加全区乃至全市各项比赛活动挖掘和储备人才。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对在平日体育活动和竞赛中涌现出的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主要采取3种方式进行评价和激励:一是颁发“校长奖章”(图1),凡是在学校各类体育运动中取得相应项目前三名、代表学校参加区级以上比赛获得前六名的学生,在各种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不缺课、不怕吃苦、认真练习、表现优异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由校长亲自颁发的纸质奖章,有机会跟校长共品甜点、促膝谈心;二是颁发“体育小达人”证书(图2),根据学生平日在学校举行的各项竞赛和每学期举行的家校联动课程检测竞赛成绩,颁发各项目类别的“体育小达人”,有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三是颁发“小海娃”奖章,根据学生平日上体育课、参与体育大课间、参加体育竞赛、参与拓展性课程和家校联动课程等方面的班级积分情况,每月、每学期定期评选拥有健康体魄的“小海娃”,被评上的学生将获得小海娃卡片和小海娃挂牌(图3-1、图3-2)。到毕业时,如果能攒够10枚小海娃挂牌,还将获得一个立体小海娃(图3-3)。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施,有效激发了学生们参与体育运动项目训练的热情,全面促进了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
  
  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实施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教师和家长都动了起来,学校处处充满活力。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刚毅开朗、积极阳光。此外,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也全面提升。近几年的体质监测结果表明,学生的各项数据逐年攀升,跳绳、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50m跑等项目监测中的优秀率和良好率也都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向。在2017年全国小学体育活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学校的武术特色大课间案例被评为课外体育活动创新奖,并在烟台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做交流。《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校园体育节案例在2016年山东省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小学组阳光体育运动会特别奖。学校的足球队和篮球队先后获得牟平区“区长杯”男足冠军和女篮冠军,学校男子足球队在烟台市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中获得亚军。今后,学校将不断健全完善“四二一X”多元体育课程体系,努力培育出更多具有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健康的未来建设者。
其他文献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于11月14、15日召开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田学军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新一届理事、监事和领导集体,深入研究了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战略问题,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秘书长薛彦青和副秘书长张
从阅读角度来说,读一篇案例,首先是标题进而就是案例背景,案例背景是整篇案例的开篇,具有引领作用。这段文字的“出场”像相声里的“包袱”一样,能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想看看何时破“包袱”,这篇文章便有“门”了。但也有些案例十分可惜,纵使案例描述写得精彩,反思写得独到,但案例背景空洞晦涩,读者也会在不经意间“错过”,因此写好案例背景是很重要的。  一、普遍问题——一种被忽视的存在  起笔写案例背景,若是大而
中国和世界都进入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代。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世界经济衰退,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塑,世界体系正在发生重构,世界秩序正在发生重组。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于伟大复兴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期、矛盾转换的叠加期、理念碰撞的震荡期,二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面向未来,如何从新时代的大变局中洞察我国学校体育的新变化、新机遇、新挑
一、快速力量性项群的营养需求特点  从供能特征的角度,快速力量性项群单次运动持续时间短、强度大,在运动中机体高度缺氧,能量来源主要依靠高能磷酸原和无氧糖酵解系统供能,短时间内体內磷酸原系统被大量消耗,机体中产生大量的乳酸。在训练的间歇时间,机体通过磷酸原系统进行有氧代谢的补充与消耗,同时廓清外周代谢产物,从而使身体能够继续承受训练负荷。  作为磷酸原系统的底物,肌酸在接受高能磷酸键后成为磷酸肌酸,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笔者所在的学校于2013年1月由5所村小合并而成。学生来自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为随迁子女。5所学校合并在一起,校园文化呈现多元交叉态势,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文化互融,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学校选定跳绳为特色项目,并围绕“绳”构建校园文化,开拓出了一条特色项目向特色学校发展的道路。  一、做好顶层设计,确定特色项目  1.项目选择  学校传统的
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考核评价是评判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中考体育制度在人才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及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中考体育如同一把“双刃剑”,如由其引发的功利化对落实现行课程标准造成的冲击等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其方向是要优化中考体育方案,使其减少负面影响,进一步提高中考体育评价的检验和激励作用。从体育课程一体化的视角综合考虑中考体育的优化方案,力求達到更加理想
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运动场上布满了鹅卵石。虽然这些小石头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起到快速渗水的作用,但是给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不少麻烦,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一节“50m快速跑”的公开课即将在本校举行,新入职的教师苗老师对此信心百倍,精神劲十足,但是为了安全起见,他时常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学生打扫操场,然而鹅卵石就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一样“顽强”。他们刚把地表的石头打扫完毕,地下
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各行各业众志成城,采取各种积极的应对措施。全国学校“停课不停学”,全面施行居家线上教学。作为广东省体育教师工作室,笔者所在团队积极响应和行动,负责珠海市金湾区的小学体育线上教学内容的录制。线上教学开展以来,在全区进行的各学科线上教学反馈调查中,小学体育课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满意率高居各学科之首。  一、小学线上体育教学的定位要准确  在开展小学居家体育
体育备课是引领业务学习与教学创新的阵地,是教师资源之间共享、互补的桥梁和纽带;是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充分发挥“帮、扶”功能,助推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是年轻教师“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精心雕琢、精益求精提高教学设计与教学能力的舞台。体育备课组应对集体备课进行小革新,优化集体备课形式,夯实集体备课的过程,强化集体备课互补功能,把课备深、备透、备活,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一、革新制度  备课组应
乡村体育教师的职后专业培训方式具有多样性,主要形式有聆听专家学术报告、参加运动技能培训、进行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等。实践证明,立足课堂教学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教学能力,是乡村体育教师最喜欢同时也是最有效的培训方式之一。笔者在连云港市惠志东乡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育站的2年实践工作中,亲历并组织了培训站的运行,收获了思考,与广大同仁分享。  一、准确“诊断”,有针对性的培训  30名连云港市的乡村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