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声“声声入耳”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f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其中上联的意思是说在校园(书院)里,周围环境的声音和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我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返璞归真,顺其自然,让原汁原味的童真童声“声声入耳”。
  【关键词】语文课堂;朗诵;声声入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情之伊始,语文课堂要有琅琅的读书声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它是眼、口、耳、脑等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的综合活动,是一种深入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将不厌其烦的讲解转变为学生反复朗读、吟诵。王财贵先生说:“孩子从三岁就应开始读经诵典。”在反复吟诵过程中,学生像一个个小诗人,摇头晃脑、如痴如醉的样子,这种表现和过程,正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文本情节,乃至对作者情感的体会过程。那么,在课堂上如何鼓励学生多读、乐读呢?我认为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特别是散文、诗歌等文体的教学,教师准确、流利、有感情的示范读,往往能让文学作品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像涓涓溪流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和朗读的欲望。学生在模仿教师读的过程中再创造,同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和启迪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思想感情及文章蕴含的哲理,得到真的启迪,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只要课堂上能激起学生读书的热情,课堂一定是个书声琅琅的课堂。
  二、情之所需,语文课堂要有即兴的歌唱声
  有人说,歌声是音乐课特有的东西,其实,语文课也一样飘扬学生心中的歌声。如教学《怀念母亲》时,教师即兴轻轻地唱起姜育恒的《烛光里的妈妈》:“妈妈,我想对你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你笑,眼里却点点泪花……”不仅激起学生对课文中母亲的兴趣,还使母亲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大脑中得到唤醒和再现。又如我在教学《找春天》一课,学生诵读课文对文本有了一定了解时,突然有一位小女孩举起手来说:“老师,老师,我想用歌声来歌唱春天。”我鼓励这位女生说:“你想唱就大胆地唱吧。”于是她走上讲台,唱起了《春天在哪里》,下面的同学一个个也跟着唱了起来……全班同学都手打节拍,摇头晃脑地唱着。这场面不仅把本课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同时也让学生通过歌词进一步理解了春天。这种即兴的歌声,不仅令人感动,而且还是如此的真诚、和谐和自然,学生是那样的畅快自由,还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比这更奏效呢?
  三、情之所动,语文课堂要有哀乐的哭笑声
  笑是一种语言,哭同样是一种语言,還是保护人心理的一种方式。笑和哭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表露,是表达人感情的方式,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若把真挚的感情投向教学活动,把顺心的话语洒向学生,把会心的微笑送给学生,学生一定会受到感染、鼓舞,获得“亲其师,信其道”的情境效应。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笑声,首先教师自己要有亲切、自然、和蔼的笑容,甚至是放声大笑,这是一种对自身素质的自信,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自信,是一种把爱心融入课堂,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有了教师的笑声,学生学得开心时,就可以放声一笑;得到认可时,就可以会心一笑;得到表扬时,就可以举起大拇指“耶”的一声自豪地笑。当然,当学生与文中主人公有同样遭遇而伤心或文章的故事情节实在让学生伤感时,一样可以让学生哭上一把,哭后的心情就会畅快许多,比憋闷在内心好得多,能有效地调整不愉快的心情。这样,学生的喜怒哀乐才能在语文课堂上和谐而自然地流露,每一位学生才能感到生命的润泽和学习的快乐。
  四、情之所感,语文课堂要有热烈的鼓掌声
  掌声是一种鼓励,一种赞扬,更是一种信任和肯定。在语文课堂上,用师生的掌声来鼓励来赞扬学生,比语言给学生带来的触动更大。如学生有进步时,特别是后进生,哪怕就是一丁点进步,给他送去热烈的掌声也许就能给他带来更大的进步,甚至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当学生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时,当学生提出精彩的问题时,当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想法时,当学生获得荣誉时……我们都可以给学生送去鼓励的掌声,这掌声的效果和力量是很大的。同样,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魅力也能赢得学生给你送来的掌声。这种掌声不断的课堂,一定是互动的课堂、融洽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五、情之所困,语文课堂要有激烈的讨论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学生有困惑时,是沉默听讲还是热烈讨论?我们不用思考都会选择后者,但要做好并非易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诵读课文外,还必须利用小学生强烈的好胜心理,让他们参与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当学生求得知识后,心理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会增添学习兴趣,进而强化学习动力。教师必须做好精心的讨论设计和科学合理的引导,课堂上才会源源不断地传出精彩的讨论声。
  六、情之所悟,语文课堂要有意外的惊讶声
  “惊讶”往往让人难以忘怀,让人的思维峰回路转,还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能多一些让学生“惊讶”的回答,那么,我们的课堂将变得更加精彩。是的,一节精彩的好课,必须要有“惊讶声”。怎样引发学生的惊讶声呢?这就要看我们的教师综合素质——能否深层次地挖掘教学内容,能否巧妙设置惊讶情境,能否呈现出让学生惊讶之举。有惊讶声的课堂,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还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掌声、笑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心事、情事、伤心事,事事可述。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开放的、学生声情自茂的成长乐园。
  参考文献
  [1]曹利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编辑:张驰)
其他文献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高中文科班级管理要强调学生文科素养能力提升,这既是高中教育阶段学生考试的基本要求,也是班级管理中重要的内容。文科素养说到底就是学生语言交流、文字写作和对口语交流、文字写作、逻辑思维等多方面的把控,需要多方位、多措施加强练习,强化训练,日常运用沉淀,这样才能打好文科素养的基本功。笔者从事高中文科教学管理多年,本文结合高中教学中班级管理工作经验,从听、说、读和写
去年秋播期间,小麦主产区土壤墒情好,小麦播期集中,播种质量高,出苗整齐,越冬前苗情总体较好。但去年10月份以来,华北、黄淮等冬小麦主产区基本无有效降水,旱情出现早、发生面积大。持续发展的旱情,对小麦正常生产发育构成严重威胁。为此,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提出,今年春季麦田管理要按照“抗旱保墒,浇水保苗,镇压划锄,促根壮蘖”的技术路线,实行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因时、因地、因苗、因墒落实好田间管理措施
【摘要】古诗词鉴赏能力,属于综合性能力。它涉及文言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朗读能力,甚至是美学鉴赏能力。唯有突破诗词教学的三重境界,方能从容应对灵活多变的鉴赏。因此,作为语文人的我们任重道远。  【關键词】古诗词;鉴赏能力;学;玩;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诗词教学。传统的疏通、分析的方法,疏通仅仅是读懂诗词的内容
她拥有着皇族般的优雅气质,她展现着邻家女孩的可爱美丽,爱新觉罗·启星,以她与生俱来不张扬的自信成为了银幕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清新中有着独立坚强,在智慧外又加从容淡定,正因如此,她实现了电影表演创作上的不断跨越,在获得电影新人奖三连冠之后,又荣膺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优秀女主角奖。  在银幕外的启星,有着与众不同的知性气质和特殊魅力,她在北京这座留有满清皇族深深印记的古老城市,开启了不同于家族记
【摘要】“部编本”教材是多种教材并存情况下的示范,国家对古诗文教学的重视可见一斑。部编教材注重综合性学习、注重学习  过程、注重学习的拓展延伸,“融合、开放、对话”的初中古诗词课堂在“部编本”视野下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部编本;融合;开放;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正式走进全国中小学课堂的“部编本”语文教材,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篇目尤其是古诗文大幅增加。
【摘要】古诗词在我国文化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经过几千年的沉淀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材料。随着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  进,古诗词教学得到了许多教师及其教育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主要从王崧舟的诗意语文视角出发,针对古诗词教学中出现的诗词朗读引导不充分、情境体验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认为可以从教师语文素养偏低、内容讲解缺乏审美角度、注重死记硬背等方面来找寻成因,并相应地提出了提高教师语文素养、注重
【摘要】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都是为了抒发一定的情感。本文运用马正平教授的写作赋形思维,阐述了在记叙文中插入景物描写的方法,弄清楚了景物描写的思维过程,并整理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即先定感情基调,然后选择与此基调相同或相似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对感情基调不断地渲染、强化。  【关键词】初中记叙文;赋形思维;重复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学会记叙文中将景语变为情语的思维方法  
饮食不可苟且,已是千古共识。  江南塞北,古往今来,有的是千方百计,或为果腹,或为大快朵颐。茹毛饮血的岁月,打发不了辘辘饥肠,于是,人们开始刀耕火种,围林而猎,蓄湖而渔,这样,才有了人间烟火深如许。  所谓人间烟火,究其本源,不过是人们竭尽所能,前赴后继找寻打动自己的那个味道,尤其是当打动自己的人正缺席。被一个人打动,便不再计较口舌之快,以爱为食,五味俱全也会食之无味。因为爱,可以繁华,也可以寂寥
【摘要】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课堂,因此,教师要在有限而又宝贵的课堂时间里,利用好课文这个最好的载体,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设计语文能力的训练点,努力为学生创造大量的语文能力锻炼和实践机会,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既“听明白”又“说清楚”,既“读懂了”又“写好了”,最终实现语文能力的综合全面发展。  【关键词】读写结合;景物描写;秋思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学好语文,就是学好‘
【摘要】弱智儿童是一个有着特殊困难的群体,由于各种缺陷的存在,使他们与常人和社会的交往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人际交往是弱智儿童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弱智儿童自身生存于社会的重要保证。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终究要融入社会的现状,对他们进行交往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弱智儿童;沟通;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獻标识码】A  说话是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方式,如果失去“说”的能力,这个人的生活将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