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是一个学生形成思想观念的重要阶段,所以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起来为学生灌输良好思想教育的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并进一步分析了在当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在特定的时代用社会核心价值观以稳定人性、推进制度的运行,促进人类觉醒,是十分有必要的。这种价值观念的出台,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对于政治纲要的实施有着引领作用。这对于一个国家、社会来说,都是重要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践行的体现,也是我国人民共同信奉和遵守的原则、价值追求。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中会接触到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效率,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学校应该进一步发挥好自身的主阵地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一步引领中学生的思想风尚,结合具体的实力进一步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含义。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也可以结合一些家庭活动、社会教育,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应该有效地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创新教学方法,真正有目的、有计划地完善课堂形式,提升学生对道德和法治内容理解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效率,让初中生从小就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观念。
二、在当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在当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不同年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学生到了初二年级就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更高程度的认知,这就说明高年级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要更多一些。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学校会在课程设置上进一步加大难度,其中的知识面也会进一步拓展,所以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也会随着年级的变化而进一步深入。
当下,学校普遍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这也就导致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深入的认知。一些教师片面地追求文化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素质品德的教育,尽管新课改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很多教师仍只关注分数的高低,缺乏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的重视,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教育是大不利的。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1.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展的阶段,而在这个时期也是为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黄金时期。但是当下的初中生缺乏对社会性质、意识形态的认识,也没有接触过太多价值观以及思想品德的内容,容易被外界干扰,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有着认识能力有限、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与此同时也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解更是不到位。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讲究方式方法,耐心、细致地为学生讲解有关内容。
教师首先要明确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关的教学方案。事实上,初中安排思想政治课程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今后可以做一个“四有”青年,提升自己的同时,为社会做贡献。让初中生明白,处理好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重点在于他们自己是否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进一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做社会主义的优秀的接班人。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团队,都需要优秀的个人,个人是组成团队的细胞,每个人都需要让自己优秀,然后去团队实现自己的价值。由小到大,通过实现自己的价值来成就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课堂当中,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明确道路,让学生明白自身的政治倾向,实现自身的优化发展。
2.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
以往的初中政治教学,大多都以教材和考试为中心进行教育,这样很大程度上就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创新能力。在传统的课堂中,人们注重知识的传递,学生也只是接收知识的容器,并不是有个性的人。在新课改中,我们倡导以人为本,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人,所以学生和教师不应该完全被局限于学与教的关系上,教师也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能够从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者。
虽然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关于国家层面的叙述只有短短八字,但是其价值毋庸置疑,其中所倡导的观念也非常明确。在具体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国家价值层面的认同感,对一些思想存在问题的学生要着重培养,进一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根深蒂固国家意识,促进其更深远地了解国家。
教育工作者需要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都是因为有我们这个强大的国家存在,没有国家,就没有稳定的生活,也不能安心地接受当下的教育。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政府的庇佑。在新的时期,学生要为了中国梦而奋斗,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当下学生们仍处于初中阶段,不能够在一线为祖国建设而奉献力量,但是现在的努力学习就是为了以后的奉献而囤积力量。通过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进一步让学生树立以国家为主导的价值观。
如果中国梦能够实现,那么将会为我国的每一位公民都带来巨大的改变,包括初中生在内,中国梦会为学生阶层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也需要初中生的共同能力,在初中阶段打好思想和知识基础,长大后才能够更好地继承前人的事业。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国家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个人作为国家的一个部分,国家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所以,初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为学生讲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特点。
四、结语
在当下,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大多以理论为主,缺乏与实践接轨的机会,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很多实践活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这就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脱节。事实上,我们的教学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这样初中生只会觉得思想政治课程无聊乏味,要想更进一步地提升教学成果,就需要走现代化教学道路。现代教学更加注重实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和理论中构建良好的桥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印象深刻。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进一步秉承着这样的思想,塑造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高平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品德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08):45-46.
[2]王猛.國内发达地区初中时事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究——以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时事教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37):386-387 390.
[3]吴文哲.走“互动教研”之路 育“创新教学”之花——初中《思品》“互动教研”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05):81-83.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在特定的时代用社会核心价值观以稳定人性、推进制度的运行,促进人类觉醒,是十分有必要的。这种价值观念的出台,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对于政治纲要的实施有着引领作用。这对于一个国家、社会来说,都是重要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践行的体现,也是我国人民共同信奉和遵守的原则、价值追求。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中会接触到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效率,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学校应该进一步发挥好自身的主阵地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一步引领中学生的思想风尚,结合具体的实力进一步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含义。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也可以结合一些家庭活动、社会教育,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应该有效地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创新教学方法,真正有目的、有计划地完善课堂形式,提升学生对道德和法治内容理解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效率,让初中生从小就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观念。
二、在当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在当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不同年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学生到了初二年级就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更高程度的认知,这就说明高年级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要更多一些。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学校会在课程设置上进一步加大难度,其中的知识面也会进一步拓展,所以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也会随着年级的变化而进一步深入。
当下,学校普遍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这也就导致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深入的认知。一些教师片面地追求文化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素质品德的教育,尽管新课改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很多教师仍只关注分数的高低,缺乏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的重视,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教育是大不利的。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1.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展的阶段,而在这个时期也是为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黄金时期。但是当下的初中生缺乏对社会性质、意识形态的认识,也没有接触过太多价值观以及思想品德的内容,容易被外界干扰,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有着认识能力有限、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与此同时也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解更是不到位。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讲究方式方法,耐心、细致地为学生讲解有关内容。
教师首先要明确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关的教学方案。事实上,初中安排思想政治课程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今后可以做一个“四有”青年,提升自己的同时,为社会做贡献。让初中生明白,处理好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重点在于他们自己是否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进一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做社会主义的优秀的接班人。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团队,都需要优秀的个人,个人是组成团队的细胞,每个人都需要让自己优秀,然后去团队实现自己的价值。由小到大,通过实现自己的价值来成就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课堂当中,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明确道路,让学生明白自身的政治倾向,实现自身的优化发展。
2.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
以往的初中政治教学,大多都以教材和考试为中心进行教育,这样很大程度上就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创新能力。在传统的课堂中,人们注重知识的传递,学生也只是接收知识的容器,并不是有个性的人。在新课改中,我们倡导以人为本,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人,所以学生和教师不应该完全被局限于学与教的关系上,教师也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能够从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者。
虽然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关于国家层面的叙述只有短短八字,但是其价值毋庸置疑,其中所倡导的观念也非常明确。在具体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国家价值层面的认同感,对一些思想存在问题的学生要着重培养,进一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根深蒂固国家意识,促进其更深远地了解国家。
教育工作者需要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都是因为有我们这个强大的国家存在,没有国家,就没有稳定的生活,也不能安心地接受当下的教育。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政府的庇佑。在新的时期,学生要为了中国梦而奋斗,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当下学生们仍处于初中阶段,不能够在一线为祖国建设而奉献力量,但是现在的努力学习就是为了以后的奉献而囤积力量。通过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进一步让学生树立以国家为主导的价值观。
如果中国梦能够实现,那么将会为我国的每一位公民都带来巨大的改变,包括初中生在内,中国梦会为学生阶层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也需要初中生的共同能力,在初中阶段打好思想和知识基础,长大后才能够更好地继承前人的事业。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国家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个人作为国家的一个部分,国家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所以,初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为学生讲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特点。
四、结语
在当下,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大多以理论为主,缺乏与实践接轨的机会,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很多实践活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这就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脱节。事实上,我们的教学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这样初中生只会觉得思想政治课程无聊乏味,要想更进一步地提升教学成果,就需要走现代化教学道路。现代教学更加注重实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和理论中构建良好的桥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印象深刻。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进一步秉承着这样的思想,塑造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高平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品德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08):45-46.
[2]王猛.國内发达地区初中时事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究——以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时事教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37):386-387 390.
[3]吴文哲.走“互动教研”之路 育“创新教学”之花——初中《思品》“互动教研”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05):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