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学校普遍采用现代化、多媒体的电化教学,但对于比较贫穷、落后的农村来说,去哪里弄这些资源呢?农村小学在没有多媒体等先进电化教学器材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自制教具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本文从自制教具模型,建立直观表象;建立算法模式,构建口算技能;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巧设训练方法,提高口算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技能;速度
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低年级口算教学能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将直接关系到中高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当今学校普遍采用现代化、多媒体的电化教学,但对于比较贫穷、落后的农村来说,去哪里弄这些资源呢?农村小学在没有多媒体等先进电化教学器材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自制教具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呢?在十几年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自制教具模型,建立直观表象
从表象认识直接过渡到实物感知的过程,是低年级口算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从学生认识10以内数开始,就始终注重直观教学。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大量学生喜爱的实物图片、小棒等;课堂上让学生数一数图片、小棒,再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指,强化数感训练;然后通过分一分、拼一拼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比如教学进位加法9 2时,我是这样进行的:课堂上先出示盒子里的9个小球,盒外2个小球,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摆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呢?学生很快就想出办法:“我将盒外的2个球拿1个放到盒子里,这样盒子里就是10个,外面是1个,一共11个。”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赞扬,并当场奖励他一朵小红花,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方法叫“凑十法”,看到9,就想9和几凑成10。接着我出了几道题目:“8 3=?”“9 4=?”……学生都对答如流,并准确地说出了凑十的方法,这样既建立了表象,又提高了口算的正确率。
二、建立算法模式,构建口算技能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老师肯动脑筋,多想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低年级20以内加减法口算中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
我从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得出,在口算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建立算法模式,形成口算技能。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凑十法”进行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破十法”。在一系列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并获得算理,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一种算法模式后,再通过同一形式的题目多次进行练习,从而形成口算的技能。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对2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得非常好。
三、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
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生理解算理,灵活运用口算方法。因此,在教学时我不仅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算法,而且十分重视算理教学。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上课前先进行两数凑十和前两数和是10的三个数连加式的铺垫练习,教学时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9加几需要将较小的数拆成1和几,并能类推出8加几、7加几等的计算方法。教学后,要求学生会讲口算过程,会画思路图,最后再通过举一反三的训练得以巩固。再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上课一开始我出示“17-9=( )”,问:“17减9等于几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等于8。”我又问:“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说:“因为9 8=17,所以17-9=8。”我馬上表扬:“你说得很好,这种方法就叫‘做减法,想加法’。”我又进一步引导:“大家能不能想一想用其他的办法来做这道题呢?”这时学生马上来了兴趣,个个都在积极动脑筋。一会儿有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0-9=1,再算1 7=8。”另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7-7=10,再算10-2=8。”这时学生的思路活了,兴趣被激发出来,个个争先发言,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学生说完之后,我及时出示不同的退位减法,请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思路说一说口算过程。通过说理训练,方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四、巧设训练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小学生思维表象力强,不通过合理的训练很难形成技能。我在口算训练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措施:
1. 小组比赛夺红旗。这种练习,在培养口算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集体荣誉感。训练时按座位分成四组,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四组算式,每组八道题,每小组出八人参赛,由老师发令同时开始;每组只用一支粉笔,每组第一个人做完第一道,才允许第二个同学接着算下一道,哪组又快又对,奖励哪组优胜小红旗。
2. 卡片辅助找朋友。每人准备一套20以内的数字卡片,每人拿一张,课堂上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找朋友”游戏。例如前两名学生用卡片出示8 7,看他俩的朋友是谁。为了充分发挥游戏效应,我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蝌蚪找妈妈”“手拉手找朋友”“龟兔赛跑”“抽签答题”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促练、练中有提高。
3. 新旧知识对比练。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我经常利用新旧口算题进行对比练习,如进位和不进位的对比、减法和加法的对比、乘法与加法的对比、除法和乘法的对比。这样训练,可以使学生既掌握新知,又复习旧知,进一步明确了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使新旧知识互相沟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4. 各人评比拿奖品。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我每次在课堂上都留5分钟时间给学生做口算题,做完后马上评分,给予一百分的学生红花奖励;等做到一定次数以后,小结各个同学得一百分的情况,再进行大奖品奖励。经过反复的练习,我班的口算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学生都能拿到丰富的奖品,在考试中也都取得了好成绩。
教学实践证明,在没有先进的现代化电教设备的情况下,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因地制宜地通过自制直观教具,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大胆改革,勇于探索,照样能有质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低年级学生过硬的口算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技能;速度
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低年级口算教学能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将直接关系到中高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当今学校普遍采用现代化、多媒体的电化教学,但对于比较贫穷、落后的农村来说,去哪里弄这些资源呢?农村小学在没有多媒体等先进电化教学器材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自制教具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呢?在十几年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自制教具模型,建立直观表象
从表象认识直接过渡到实物感知的过程,是低年级口算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从学生认识10以内数开始,就始终注重直观教学。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大量学生喜爱的实物图片、小棒等;课堂上让学生数一数图片、小棒,再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指,强化数感训练;然后通过分一分、拼一拼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比如教学进位加法9 2时,我是这样进行的:课堂上先出示盒子里的9个小球,盒外2个小球,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摆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呢?学生很快就想出办法:“我将盒外的2个球拿1个放到盒子里,这样盒子里就是10个,外面是1个,一共11个。”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赞扬,并当场奖励他一朵小红花,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方法叫“凑十法”,看到9,就想9和几凑成10。接着我出了几道题目:“8 3=?”“9 4=?”……学生都对答如流,并准确地说出了凑十的方法,这样既建立了表象,又提高了口算的正确率。
二、建立算法模式,构建口算技能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老师肯动脑筋,多想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低年级20以内加减法口算中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
我从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得出,在口算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建立算法模式,形成口算技能。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凑十法”进行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破十法”。在一系列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并获得算理,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一种算法模式后,再通过同一形式的题目多次进行练习,从而形成口算的技能。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对2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得非常好。
三、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
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生理解算理,灵活运用口算方法。因此,在教学时我不仅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算法,而且十分重视算理教学。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上课前先进行两数凑十和前两数和是10的三个数连加式的铺垫练习,教学时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9加几需要将较小的数拆成1和几,并能类推出8加几、7加几等的计算方法。教学后,要求学生会讲口算过程,会画思路图,最后再通过举一反三的训练得以巩固。再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上课一开始我出示“17-9=( )”,问:“17减9等于几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等于8。”我又问:“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说:“因为9 8=17,所以17-9=8。”我馬上表扬:“你说得很好,这种方法就叫‘做减法,想加法’。”我又进一步引导:“大家能不能想一想用其他的办法来做这道题呢?”这时学生马上来了兴趣,个个都在积极动脑筋。一会儿有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0-9=1,再算1 7=8。”另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7-7=10,再算10-2=8。”这时学生的思路活了,兴趣被激发出来,个个争先发言,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学生说完之后,我及时出示不同的退位减法,请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思路说一说口算过程。通过说理训练,方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四、巧设训练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小学生思维表象力强,不通过合理的训练很难形成技能。我在口算训练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措施:
1. 小组比赛夺红旗。这种练习,在培养口算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集体荣誉感。训练时按座位分成四组,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四组算式,每组八道题,每小组出八人参赛,由老师发令同时开始;每组只用一支粉笔,每组第一个人做完第一道,才允许第二个同学接着算下一道,哪组又快又对,奖励哪组优胜小红旗。
2. 卡片辅助找朋友。每人准备一套20以内的数字卡片,每人拿一张,课堂上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找朋友”游戏。例如前两名学生用卡片出示8 7,看他俩的朋友是谁。为了充分发挥游戏效应,我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蝌蚪找妈妈”“手拉手找朋友”“龟兔赛跑”“抽签答题”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促练、练中有提高。
3. 新旧知识对比练。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我经常利用新旧口算题进行对比练习,如进位和不进位的对比、减法和加法的对比、乘法与加法的对比、除法和乘法的对比。这样训练,可以使学生既掌握新知,又复习旧知,进一步明确了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使新旧知识互相沟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4. 各人评比拿奖品。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我每次在课堂上都留5分钟时间给学生做口算题,做完后马上评分,给予一百分的学生红花奖励;等做到一定次数以后,小结各个同学得一百分的情况,再进行大奖品奖励。经过反复的练习,我班的口算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学生都能拿到丰富的奖品,在考试中也都取得了好成绩。
教学实践证明,在没有先进的现代化电教设备的情况下,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因地制宜地通过自制直观教具,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大胆改革,勇于探索,照样能有质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低年级学生过硬的口算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