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hl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应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逐步列入中学学生的必修课程,并在基础教育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互相联系,共同促进,对学好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我们信息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要成为这信息之网的撒网者。我们认识到,让学生长期爱学信息技术课,学好信息技术课,关键在于培养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一、倾注爱心,培养学习兴趣
  1.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面带微笑使学生的心情放松、消除紧张,也不仅仅是自然地运用语言来组织教学,通过视觉交流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赞许地点头、恰当的表扬、肯定的眼光、得体的手势等都会给学生以愉快的鼓励。老师爱学生并充分信任他们、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也就会信赖老师,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
  2.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全体学生的情况,要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特别要抓好学生群体的“两头”,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对优秀的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邀请他们做信息技术课的“小老师”。去帮助带动其他同学,同时要求他们不要歧视较差的同学;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加强对他们的辅导,适当降低作业难度;要引导中等生学先进、争上游、进行大胆的尝试。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习求知心里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形象技术学科实践性、动手操作性强和学生好动、好奇、好游戏的特点,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鼓励并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到“我要学”。应注意问题要小二具体、新颖有趣、难度适当;尤其是发问,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堂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中,造成心里上的悬念。
  1.学玩结合,创设游戏性情境
  学生对于单调的练习如指法练习和鼠标练习,逐渐有些厌烦,在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时间情况后,教师可适当地通过一些趣味性与娱乐性晴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字母打靶游戏、趣味迷宫、纸牌游戏等。这些丰富有趣的游戏,会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练熟了指法和鼠标。
  2.情景交融,创设故事性情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为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如可在“复制粘贴”操作时,首先描述一个比赛情景:一个人在讲故事,讲“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这样一遍一遍的重复下去。同时,另一个人把所讲的故事输入电脑中,也是一遍一遍的输入下去。一个小时后,比比谁的篇数多。结果是讲故事的人赢了吗?不,是输入的人赢了!是因为输入的这个人是个打字高手吗?不!……这些有趣的故事一下把学生逗乐了,同时也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最终明白,噢,原来有个“复制”操作在起作用。
  3.比评相间,创设竞争性情境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好动、好奇、好胜得思维特点协调竞争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竞赛活动之中,可以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进而在比赛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三、优化环境,提高学习兴趣
  1.深挖教材,巧妙设计
  对于刚接触电脑的学生而言,学习信息技术也要从常规知识,如键盘的功能和操作、指法、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等入手。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是枯燥、单调的。如果强制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很快会降低学生兴趣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巧妙设计教学活动,通过适合中小学特点的,快快乐乐学电脑,趣味指法等教学软件,引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快学习速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分组合作,适当反馈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合作互动来促进学习、共同完成教学很大的。这种方式适合信息技术课教学需要。学习小组的划分要根据机房的布局和学生的特点及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性格特征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实力水平应是相对平衡的,并选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需要注意的是,活动要适时,解决的问题难度要适中,结论单一的问题不适进行活动。同时教师要及时处理学生的信息反馈,总结他们的发现,使全体同学掌握操作方法。
  3.应用媒体,引发兴趣
  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利用幻灯、多媒体教学课件、录像、录音等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
  4.适时鼓励,巩固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应适时地给学生一个中肯的评价,表扬与批评要根据具体情况及学生的个性而有针对性的采用,该表扬的不,该批评时也要讲究艺术,有时还要会把批评转化为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现代教育教学对信息技术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要比别人学得好”的意识,适应当前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寻求适合本校现状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以后的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作者单位:新疆伊犁特克斯县初级中学 835500)
其他文献
摘要:常说用智慧开启智慧,教师智慧是開启学生智慧的钥匙。课堂教学需要智慧,本文以《花的衍纸艺术制作》内容为例,从“前置学习,布置任务的智慧”“以美创作,激发兴趣的智慧”“自主合作,探究衍纸手工的智慧”和“总结评价,拓展运用的智慧”等几方面谈了在课堂中的教学智慧。  关键词:衍纸基础;造型制作;课堂教学;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0-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对政治课不屑一顾,产生颇多误解。通过对一部分网友进行调查,大多数人对政治课的认识都有偏差,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为今天的政治课正名。通过对笔者所教七年级政治课内容的分析与论述,通过列举所教七年级政治课时开展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说明今天的政治课不只是对学生灌输一些观念,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笔者要为政治课正名!  关键词: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而阅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大语文教育观;课外阅读;实施策略  在大语文教育观下,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课外阅读,迫切需要教师的得力指导。  一、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大语文
摘要:她的一生蜿蜒在岁月的长河里,有过衰草枯杨,也曾繁花似锦,待到万物流换,时过境迁后,一切归于鸿冥大荒,但她的故事却不能随着光阴消弭,只会在这滚滚红尘中历久弥新,刹那成永恒,终成一个不老的传奇。  关键词:吕碧城;民国才女;睿智豁达;悲悯淑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111  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一名女婴在一个富庶的书
摘要: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典诗歌的教学在语文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典诗歌教学对学生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古典诗歌;情境;意象;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107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诗歌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一颗颗璀
历史具有错综复杂“一去不返”的特点,受少数民族学生知识储备、文化底蕴、汉语水平等放年的制约与限制,知识历史这门学科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更加的抽象,难以理解。教师要使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脉络、了解历史事件,就需要利用来说,在历史课中利用情境教学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历史学科的教学资源丰富,手段多样,这就为实施情
摘要: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影响下,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即翻转课堂。这一教学形式不仅仅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彻底颠覆,其同样也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效,增强自身综合学习能力的必然举措。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进而有效优化教学效果。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通过简单介绍翻转课堂的含义,对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具体运用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的重要教学课程,小学语文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性教学阶段,更是对中华文化的启蒙阶段,儿童文学最为针对性的文学性儿童读物,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和培养儿童对祖国文化的兴趣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小学语文的课程特点以及儿童文学文化特性,简单阐述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的重要应用,期望能够促进素质教育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应用  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类读物,
摘要:任务型教学途径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中考成绩。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努力营造相互支持、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背景知识,结合真实的语言材料,精心设计课堂任务,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同时要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积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中,实现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意义协商及沟通合作能力的自我发展。  关键词:任务型教
一声“老师好”把兴致勃勃逛街的我拉回到了眼前,我抬头一看,哦,是她呀,都长这么高了,我的眼前又闪过那个瘦小的比课桌高不了多少的小女孩。几年前,她还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挺调皮的,但不失可爱。三年级的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很多爱孩子的家长都亲自来接孩子。有一天下午放学前,她和同桌闹了点小矛盾,不小心把对方的手给轻轻踩了一下。同桌的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我这个班主任叫来了,当我还在问孩子们情况,她就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