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CAI课件欣赏“中国龙”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e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欣赏课教学需要很大的信息量,对作品图像的质量要求也较高。而现代教材展示的作品数量有限,印刷质量不高,画幅小,并且是静态平面图,加之欣赏课课时少,因此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为解决这一矛盾,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巧妙地利用CAI课件具备的声、形、色等特征优势,将知识融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之中。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各种积极情感与认知互促,达到知、情、意并茂的效果,从而提高美术欣赏的能力。下面,以教学“中国龙”为例,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都很喜欢看动画片?这节课,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请大家看一段动画片。
  (播放《小龙人》动画片,片中歌词: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我是一条小青龙,我有许多小秘密……)
  师:在动画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小龙人说他有许多“小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有哪些“小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龙的秘密,了解“中国龙”。
  [评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儿童的心理特征,选用恰到好处的动画片导入新课,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中国龙》。更妙的是教师紧扣歌词中的“小秘密”一词设疑,并将其作为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动机。]
  
  二、讲授新课
  
  1.龙的历史。
  (1)龙形象的出现。
  师: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见过真正的龙吗?按课前收集的资料,请大家说说龙是怎样诞生的?它的形象出现于多少年前?
  师(小结):关于龙的诞生,历史上的学者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为:龙是咱们的祖先,把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所有动物的特征综合到一起想像出来的。龙的形象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距今6500年。
  [评析:教师采用抛锚式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围绕问题,通过多种渠道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并经过逻辑推理对问题的答案进行了论证。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抽象思维的训练,较好地克服了教学中运用CAI课件因过分强化学生形象思维,以致学生对图像产生依赖而养成思维惰性的弊端。]
  (2)龙的形态。
  师:同学们,既然龙的形象综合了这么多动物的特征,现在请各组讨论一下:它的身上究竟具有哪些动物的特征?
  (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出示相应动物的图片:龙的嘴巴像鳄鱼的嘴巴,龙的角像鹿的角,龙的毛发像马的鬃毛,龙的身体像蛇的身体,龙的鳞片和尾巴分别像鱼的鳞片与尾巴,龙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
  师:你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现在老师想知道,你最喜欢龙身上的哪一部分?
  师:你们能不能尝试着在纸上把这一部分画下来呢?
  (学生作画,然后小组内互评,最后教师点评)
  师:龙综合了这么多动物的特征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它具有团结凝聚的精神。
  [评析:课件中,龙的图案设计分黑白图与彩色图、整体图与分解图。欣赏中,教师教给学生从黑白图到彩色图,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从单一欣赏到对照欣赏,从初步感知到深入认识等多角度的欣赏方法。在欣赏中讨论,在讨论中欣赏,从静观到动手,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作画时,可点击分解图标志,龙身的各部位立即分解开来。此设计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CAI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便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
  (3)龙形象的演变。
  师:现在我们看到的龙并不是最早时期的龙,你们想不想知道最早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吗?那就从远古时代开始去看各个时期的龙,好吗?
  (师先逐幅出示各个时期龙的图片,再集中展示各个时期龙的图片)
  师:从图片上看,你们发现最早的龙形象是哪一个?为什么?
  师:我们还有一些龙的秘密没有揭开。下面,请大家根据这些图片,并拿出你们袋子里的资料讨论一下,看看不同时期龙的造型有什么变化。
  师(小结):汉——行龙,隋——双龙,唐、元——云龙,明——升龙,清——蟠龙,现代——卡通龙。龙的形象,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再到夸张的演变过程。
  [评析:在浏览中,教师教给学生按时间先后顺序欣赏的方法;欣赏时,教学生用比较法欣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学到了先分散后集中的欣赏方法。]
  2.龙与民俗活动。
  师:龙不仅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而且与我们的民俗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与龙有关的活动吗?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民间最常见的有关龙的民俗活动。
  (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讨论)
  师:刚才看了赛龙舟和舞龙,你们有什么感受?人们为什么要舞龙呢?
  师(小结):龙的精神是团结凝集、奋发开拓的精神。
  [评析:课件展示民俗活动的场景栩栩如生,学生如身临其境,完全陶醉于喜庆热闹的气氛之中。一种尊重龙、崇拜龙,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感到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至此,学生对龙之形象的艺术感受上升到对龙之精神,乃至民族精神的感受。学生的思想认识已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产生了质的飞跃。]
  
  三、知识延伸
  
  师:下面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龙的踪影?
  (出示有关龙的艺术图片)
  师:从这些艺术作品中,我们还发现古代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是喜庆吉祥的标志。
  师:你们当中,谁还了解有关龙的其他秘密呢?把你收集到有关龙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好吗?
  师(小结):龙的精神无处不在,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评析:中国是龙的故乡,我们是龙的传人,弘扬中华民族这条巨龙的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四、课堂总结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揭开了龙的哪些秘密呢?龙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龙的历史和精神,知道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应该弘扬龙的精神。请同学们努力学习,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强大!课后大家还可以继续收集有关龙的资料,揭开龙的其他秘密。最后,让我们在《龙的传人》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播放歌曲《龙的传人》)
  [评析:这激奋人心的歌声,无不激励着每一位龙的传人为中华民族这条巨龙的腾飞而自豪,要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此环节实为本节课画龙点睛之笔。]
  本课教学的全过程均由CAI课件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均由CAI系统提出,体现了以“学”为中心CAI课件设计的这一基本原则。本课教学强调了情境教学与协作学习对知识的建构,注重了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对“学”的支持,克服了运用CAI课件教学中易被忽视的抽象思维训练、系统板书、教学手段的全面组合与学生内驱力的实质驱动等弊端。
其他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该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为了让幼儿美术活动更多元、更生动、更受孩子的喜爱,我们开始尝试在美术活动中融入多元体验,并有了一些收获。下面就以大班美术活动“寻秘风之谷”为例,谈谈多元体验下的幼儿美术活动的操作要义。  一、情境化的教学让幼儿身临其境  “寻秘
“老师,我孩子写的是哪张啊?”A家长一脸茫然,找不到自己孩子写的话。“老师,这张是不是我孩子写的?”B家长指着月牙形的小纸条不确定地问。“这孩子,想不到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我平时真是太忽视他了。”C家长凝视着自己孩子写的纸条,一脸愧疚……  教室黑板上的“童心絮语”海报,成了家长们最关注的焦点。他们汇聚在教室的黑板前,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有羞愧难当的,有愁眉苦脸的,有作沉思状的,也有十分激动的……众
陈仙红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现任湖州市蓝天实验幼儿园业务园长。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教壇新秀”“湖州市教学明星”“湖州市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她热爱美术教育,热衷于创设美术教育环境,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美术材料,指导孩子进行美术创作。她在美术教学中,坚持让孩子自主选择,大胆创作。她支持孩子对于材料与梦想之间的建构,支持孩子情感的倾诉和表达,支持孩子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她把创作看作是融合智慧、
一、娃娃读画  张露丹:家里了客人,妈妈做了丰盛的晚餐,有火锅、手把肉、清蒸鱼……,啤酒、饮料,满满的一桌子。  王天琪:歌舞厅里有的人在跳舞,有的人在喝咖啡。  杨紫涵:夜晚,人们来到街边的烧烤摊,吃烧烤,嗶啤酒,整个桌子一堆垃圾。  林雨润:这是爸爸的实验室,桌子全是爸爸做实验的仪器瓶子。  韩六庚:公园里的一个游乐场,好多人都在玩套圈圈游戏。  徐佳琦:太空实验室,太空人在做拯救地球的科学实
《写并活着·井上有一》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展出期间,有场面向1~2岁幼儿开展的亲子艺术公教活动,让人记忆犹新。井上有一,20世纪后期日本艺术家,他的书法个性张扬,从不墨守成规。他在创作时常常挥运巨笔、无拘无束,这一创作状态和1~2岁幼儿在接触到美术材料时的状态很相似。本次活动充分运用了1~2岁幼儿的审美经验,不断激发他们的听觉、触觉、视觉和机体觉,让他们通过丰富有趣的音乐和美术活动,多通道感知艺术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教学法》(Endish LanguageTeaching Methodolom)的英语编辑JaneHenry女士在1997年的一次讲座上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次她在公园中碰到几个中学生,大家对她的出现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围拢过来抓紧机会练习口语,这在多年前是不多见的。Henry女士很高兴见到上海学生乐于交流,但在例行的问好、问姓名、问国籍之后,大部分学生已显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印染作品中构图的对称美。。  2.体验用石头等自然材料敲敲打打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植物叶子和花、鹅卵石、白布。  教具准备:三种对称的范画。  活动过程  一、开门见山激兴趣  师:小朋友想一想你们平时绘画活动使用了哪些材料?(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个别回答)  师:今天绘画活动不用纸、不用笔、不用颜色,要用什么呢?小朋友仔细观察三幅作品就知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与用科学。”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才能。    一、课外开展小种植、小饲养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和旋律进行繪画,体验线条旅行的乐趣。  2. 尝试用流畅的线条创作带有一定情境的图画,并大胆讲述创作的想法。  活动准备  PPT课件、展示板、彩带人手一根、牛皮纸若干、勾线笔等。  活动过程  一、彩带游戏引出线条,初步感知线条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师:漂亮的彩带会在老师手里变出什么呢?  1. 教师舞动彩带,幼儿观察彩带的变化。  ① 螺旋状:小朋友快看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基于这一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提出的总体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那么,“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关系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又怎样通过小组活动这一教学方式来达成三维目标呢?    一、领悟三维内涵,整合三维目标    1.深刻领悟三维内涵  英语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分设为九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