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英语绘本教学中高阶思维的培养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e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描述两次绘本教学授课过程和改进,旨在探讨如何从培养高阶思维的角度出发,扩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以提高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阶思维;绘本
  一、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绘本已经逐渐成为幼儿及儿童重要读物之一,凭借着丰富多彩的图文、简单幽默的故事、生动且深刻的内涵,绘本正在逐渐进入到更多儿童学习生活之中。尤其是在儿童英语学习中,绘本生动有趣的特性对于提升儿童学习兴趣,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儿童学习效率有着极大帮助。
  为了补充主流教材趣味性、扩展性的不足,丰富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越来越多的学校研究开展了绘本教学。一般,低段的绘本主要重复性强,故事情节较不明显。而随着年级的上升,故事情节越来越明显,且故事一般都富有趣味、想象丰富,非常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偏好。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目标之一。钟志贤先生认为,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他提出,高阶思维发展需要高阶学习支持。在教学模式的属性上属于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实践说明,小组协作学习、讨论、案例学习、角色扮演、项目研究和问题求解学习活动等,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本文将在呈现一节绘本课的两次教学实施中关于高阶思维的感悟。
  二、教学实践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牛津阅读树stage 6 系列Kipper and the giant。绘本共24页,使用过去时态。情节如下:Kipper观看一个叫做《生气的巨人》的电视节目,这个巨人对村民很不友好,生气时村民们吓得到处跑。Kipper看完节目后,魔法钥匙把他带到了巨人生活的时代。以前都是和兄弟姐妹一起冒险的,而这次只有他一个人。巨人外出旅游不在,他来到村子里,却意外地发现自己比村民们高大许多,在村民的眼里也是个巨人。村民驱逐他,他委屈地哭了。尽管如此,他还是热心地帮村民修房子、搬巨石,村民都开始喜欢他了。巨人回来,却不小心摔了一跤受伤了,Kipper帮他包扎并教育他不要再生气。最后所有人在村子里快乐地开派对。魔法钥匙把Kipper带回原来的世界。
  故事情节曲折,文本较长,应分为两节课时。本文论述的是第一课时,学习绘本。笔者在授课前认真研读故事,以故事的文本结构和人物情感为两条主线,设定教学目标为:①图片环游,理解故事大意;②阅读文本,加深对故事的理解;③对于主人公进行评价,能够体会到主人公Kipper的人格魅力,并产生向他学习的热情。两次教学实施均按照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进行。
  (一)第一次教学实施及思考
  【片段1】Guessing game (Lead in)
  将巨人的图片完全遮住,露出一只握着棍子的手臂猜是什么,然后露出巨人的形象,提问“What was he like? Was he as tall as us?”最后完成呈现图片,巨人的脚边有很多村民在奔跑,提问“Did villagers like him?”再呈现村民驱赶Kipper,朝他扔东西的图片。根据图片,学生判断出村民都不喜欢这两个巨人。这时笔者呈现结局开派对每个人都很开心的图片,问学生:“Now everyone is very happy. What happened?”
  思考:绘本阅读教学应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王蔷教授提出:不仅是阅读,更是悦读。绘本教学应不同于一般的阅读课。其动因源于悬念,其乐趣在于过程,一味地查找信息、回答知识性的问题的做法会扼杀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张伊娜,2014)。课堂上当笔者呈现结局后,故事的前后差别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通过预测学生都期待着故事的开展。
  【片段2】Discuss and order
  Kipper到达村子后,村民先是对他大声喊叫,然后开始动手扔东西,Kipper委屈哭了之后村民放下警戒,慢慢靠近他。笔者在此设计如下:只呈现三幅打乱顺序的图片,同桌讨论排序并闡述自己的理由。学生讨论热烈,所述观点出人意料令人惊喜。有学生说Kipper的衣服开始很干净,后来被村民扔东西变脏了;也有学生说Kipper的衣服开始很脏,后来干净了是因为村民不怕他了,还帮他洗衣服;还有学生说Kipper一开始是站着的,然后半跪着防御村民,最后跪着哭了;也有学生说Kipper先是跪着,因为很意外自己竟然比村民大那么多,后来站起来准备放弃……
  思考:①绘本的图片含有大量的信息,学生观察图片时常常是从整体到细节,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观察每一幅图片,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将图片进行重组,呈现给教师和同学很多意想不到的角度,体现了高阶思维的创新能力。排序的过程其实是个体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也是语言组织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创造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图片,设计排序活动。绘本中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于学生的情感成长等方面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新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互动性、互补性强,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认识与理解。同桌、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绘本教学不应局限于学习语言知识,教师的大部分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合作交流学习有利于产生更灿烂的思想火花。
  【片段3】Presentation
  Kipper独自去到巨人城堡时,笔者提问:“Kipper went alone. How did he feel?”Kipper哭了之后,提问:“If you were Kipper, what would you do?”巨人摔倒后,再次提问:“If you were Kipper, what would you do?”。   思考:整个故事的学习几乎都是以让学生猜测的形式展开,穿插根据绘本图片猜生词castle、mend和roof。形式较为单一,不够灵活多样。所以虽然导入环节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讨论环节较为热烈,其它时候课堂的参与度并不高,学生趋于疲劳。且本故事情节性强,但此次教学设计像流水一般,不利于学生复述故事,厘清脉络。
  针对片段3 的不足,笔者查阅了有关绘本教学的论文,调整教学设计,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实施。由于片段1和片段2 的教学效果较为理想,所以主要是针对片段3进行修改。
  (二)第二次教学实施及思考
  【片段3】
  1.Read and match
  Kipper哭了之后帮助村民和巨人回来后意外摔倒,Kipper帮助他。故事紧凑,且最能体现主人公Kipper帮助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应给学生时间带着问题思考品读故事。所以笔者抛出问题“If you were Kipper, what would you do to villagers and the giant?”后,让学生完成练习纸上图文匹配的活动,并强调找关键词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下图:
  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的是主导作用,而课堂的主体仍是学生。第一次教学实施笔者确实存在赶着学生往前跑的失误,教师说的比学生多。第二次教学实施,这个故事的亮点环节,笔者修改了教学设计,学生不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不仅润物般轻盈地在匹配活动中理解了生词的意义,更有时间消化问题、阅读文本,让思维沉浸到绘本的世界中去。第一次教学实施中出现的疲劳状态一扫而空,学生因新的教学任务和阅读好奇而状态饱满。
  2.针对第一次教学实施流水账一般地进行教学,本次笔者设计此表格(如下图),以故事进行时间顺序和人物为坐标,通过关注故事的开头、中间、结尾,整体感知、理解故事大意并建立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使得思维过程可视化,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搭建输出平台,外显思维发展。
  笔者没有“一手操办”,搭建了主体框架,每进行完一个环节,便由学生讨论完成。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思维时刻在运转,通过问题求解和讨论,进一步发展了高阶思维品质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感悟与收获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活动,笔者勇于正视错误,查阅资料,发现了更广阔的教学天地,工作热情高涨。对小学高段故事性绘本教学中高阶思维的培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一,教师要全面理解文本,不应过于注重被文字信息、语言知识。对于学生陌生的词汇,无需过于纠结和过多解释,可通过图片释义、肢体语言和简单的英语描述等多種方式帮助学生猜测和理解,培养学生文本逻辑能力和思维力。
  第二,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偏好,培养高阶思维。猜测故事情节、猜测人物对白等多元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走进绘本角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借助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外显思维路线,内化思维品质;排序、图文匹配、小结活动等,有利于学生训练思维的问题求解能力;最喜欢的故事环节、从故事中学到什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受,教师不应满堂灌,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留白去体会故事。
  高阶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赖于教师不断的实践和反思,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思维为重点去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张伊娜.对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与思——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现场教授观摩研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4(7):32.
  [2]周云凤.让绘本阅读走进低年级英语课堂[J].学园,2014(24):130.
其他文献
【摘要】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师生关系。全面而详细地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班主任解决学生问题的重要基础。班主任可以通过面对面交谈、学生的家庭出生顺序、学生的家庭氛围、与科任老师沟通和学生的随笔作文等渠道了解学生,以便与学生沟通并做好学生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了解学生;学生  渠道一:面对面交谈  在科技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聊微信、看微博、刷朋友圈、发QQ等。虽然这
【摘要】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职责不单纯是浅层次的班级建设和管理,更关键的是为学生人格养成和道德建设贡献力量。从现实状况来看,班主任德育工作发展水平难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高要求和高标准,这就要求从基础教育阶段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三年级小学生正踏入小学中阶段,人格发展和品质养成都处于重要的塑造期,班主任要重视分析实施德育工作的现状,不断创新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不断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本
【摘要】一般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怎样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操作上,生怕学生学不会,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地讲授,然而学生的兴趣并不大,甚至会出现开小差,课堂纪律难以控制的现象,很多课在实际操作中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适当的情景创设,是课堂良好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氛围的催化剂,有着另课堂达到事半功倍教学效果的神奇力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景创设;应用初探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
毕业出来工作已经第十三个年头了,回顾这些年来班主任的生活经历,与学生朝夕相处,从关注学生的言行到关注学生的爱好,从关注学生的成绩到关注学生的成长,笔者充分体会到做班主任的艰辛,但也享受了感化学生所带来的快乐。  在笔者还没有接现在这个班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小安这个学生了,听说他既不爱听好话,更别说批评了,纪律、品德非常不好。一天午饭时,他为了打游戏机连饭也不吃,就逃课跑到圩镇的游戏机室玩游戏。有个学
【摘要】农村的英语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课堂模式的创新来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学英语的方式。口语100人工智能智慧学习空间这一平台,它以多样的互动的课堂创新模式提高了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它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老师提高了课堂效率,让课堂轻松起来的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很多负担,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去交互,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形象地更主动地去掌握所学知识。  【关键词】农村初中;课堂模式;人工智能;感兴趣   
【摘要】本文从“剧本”“专业”“平台”等三个方面,阐述新时代经典美文诵读的以下实施路径:一是领会时代背景和诵读主题,创作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皆佳的剧本;二是珍惜政府搭建的平台,加强训练过程的专业指导;三是用好各级各类赛场,展示诵读者的精神风貌与艺术才华。  【关键词】 德育;诵读;文本;专业;平台  经典美文诵读,是我国中小学生跨学科跨班级的传统课堂,也是我国各级政府检阅素质教育成果、培育时代新人的
【摘要】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1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全国兴起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的热潮。近两年,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开展细节性的研究到位,但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中观教学设计研究比较少见。本文从中观教学设计的角度切入,以期引起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思考。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研讨;中观教学设计;课程标准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201
【摘要】《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活动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而作业正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它能够帮助學生更好地吸收、内化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合理设计课后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个性化作业;趣味性;实践性;层次性;开放性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凡是
【摘要】微课是一种新的课程形式,其通过短视频的形式,有效整合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带来了新的突破口。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引入微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突破阅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针对此方面的探索,以期望让学生爱上阅读课堂,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微课;阅读教学;有效运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的阅读
玩是儿童的天性,学习融入玩的元素,的确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玩中学效果尤其明显。低年级的学生在认字过程中可以借助更多游戏设计,运用玩的形式,不仅达成预期的学习效果,还能激发学生产生浓郁的学习兴趣。  一、初级阶段认字游戏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学方法须灵活多变,寓教于乐,充满趣味。刚刚入门认字,最重要的就是兴趣与吸引力,让学生充满兴趣,才能继续教学。所以这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