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n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倡导“群文阅读”教学方式,以提高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就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群文文本材料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等方面进行探讨。
  關键词:初中语文 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是人们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群文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在语文教学的单位时间内,它能使教与学的效率都有提高。因此,“群文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对“群文阅读”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包括围绕阅读主题,精心组合群文文本;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阅读过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一、围绕阅读主题,精心组合群文文本
  群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围绕阅读主题,精心组合群文文本材料,确保完成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在文本材料的组合方面需要突出以下特点:
  1.文本材料的组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在对初中阶段的七年级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群文材料的组合,就不能过于深奥,要选择与学生实际能力相当的作品。比如,学生在阅读《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推荐《匡衡凿壁借光》《孔融妙对》等一些比较浅显的故事来进行同步阅读,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相同主题的文本材料组合
  比如在教学《老王》一课时,课文讲述了老王这样一个生活艰难却又心地善良的厚道人。他与作者之间情感深厚,作者为自己不能及时给老王提供帮助而感到自责。地位悬殊的两人之间相互关心与帮助的故事,歌颂了人世间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大爱”。
  与“大爱”主题的“同文”很多,教师需要把表现“大爱”主题的文本材料组合在一起。比如可以把《信客》《人间自有真情在》《生死兄弟情》等文章组合起来,让学生在这组以“大爱”为主题的阅读材料中,唱响一曲人间“大爱”的赞歌。
  3.相同题材、相同文体的文本组合
  初中语文教材的单元组合,本身就具有相同题材、相同文体组合成单元的特点。比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编者就把《登上月球巅》《荒岛余生》等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类挑战大自然”为题材的故事单元,赞美了那些勇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阅读过程
  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时间短,学生摄取信息量大,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巧妙问题设计,把教学环节有效串联起来,以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设计问题呢?
  1.问题设计要具有整体性
  群文阅读的特点就是“整体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必须把握问题设计的整体性。比如,学生在阅读《中国石拱桥》《说“屏”》《桥之美》等5篇群文文本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这几篇阅读材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阅读,学生就会得出说明文文本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这样的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了阅读方向,学生会自主悟出群文阅读的目的和意义。
  2.问题设计要具有比较性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群文文本材料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有所发现,有所体验,得到提高。
  阅读教学中,文本材料的比较一般包括形式上的,如题材、文体、现代文、文言文等,内容上的比较包括内容、主题、表现手法、文本主要特点等。群文文本材料的比较,不仅是相同点的比较,还要找出文本的不同之处。比如,笔者在组织“童话故事专题阅读”中,以《皇帝的新装》为解读的基础文本,接着给学生推荐了《笨狼的故事》《野天鹅》等几篇课外阅读材料。在学生自主阅读这些材料之后,老师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几篇童话故事和《皇帝的新装》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对比,找出了《皇帝的新装》采用了荒诞滑稽的情节结构,故事更吸引人。群文阅读中的比较阅读,体现出了它的意义。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群文阅读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形成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互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发现的问题,通过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群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也会在自主阅读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中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思辨性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疑精神。比如,在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读了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感受到了鲁迅先生是一位值得我们尊重的伟大的文学家,那么,你有没有对鲁迅先生不满意的地方呢?围绕这个问题,学习小组积极展开交流互动、合作探究,学生在辩论中加深了对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认识。
  总之,群文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和教学策略,需要语文教师积极地探究和实践,把群文阅读教学落实到课堂中,发挥群文阅读的巨大优势,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白素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实践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49期。
  [2] 许芳《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中国农村教育》2019年第30期。
  [3] 王君舟《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开展策略》,《学周刊》2019年第36期。
  [4] 王开俊《“五选”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49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德育工作对其有着引导的作用。根据小学生心理及生理发育状态,其学习与生活需要正确的德育观念指导,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能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坚强的意志,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剖析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探索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 德育工作 实效性  德育是对道德、思想以及政
摘 要:从作文写作的特点出发,立足作文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本文是因我的孩子的作文之路激发联想,探讨作文写作的有效学习策略。  关键词:写作教学 淡化概念 走进生活  “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好多学生写作文时的无奈慨叹。  其实,作文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我们不必过于强调作文的重要,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让学生处于放松的状态
摘 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语言就是左膀右臂,它不仅是教学工具,还是教学内容本身。老师的语言要精确且富有哲理,又要添加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灵活性,富有魅力。这样对帮助小学生学习和把握语文知识以及鼓励启发学生上都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特点进行剖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语言 语言逻辑性 语言情感性  一、课堂教学语言逻辑严密性  教学语言的逻辑严密性主要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剖
摘 要:朗读是借助有声语言转化无声的阅读内容的语言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为重要、最基础的部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深入探究朗读教学策略和路径,也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以新课改为背景,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能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朗读 训练方法  语文在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感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阅读是培养
摘 要:幼儿园课程强调综合化、生活化、游戏化,教师不斷研究、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通过追寻儿童视角、追随儿童脚步、解读儿童故事,不断拓展生活化课程内容、开发生活化课程资源,观察对话儿童、梳理关键核心经验,探究生活化课程的有效途径,以班级为单位,师幼共同开发生活化班本课程,将课程实施贯穿于儿童生活,从而真正体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论 班本课程 生活教育  一、追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肩负着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文从创新教学途径、汲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养分,寻找教材与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契合点,利用信息技术使传统文化更具新意三个方面阐述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材教学 传统文化 开发  目前的中学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内容比原来占比有所增加,这意味着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
摘 要:小组合作模式教学在合作中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团队意识,是一种全方面的教学模式,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正是最可珍贵之处。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期有所得。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组合作 应用策略  在当前,小组合作模式被广泛运用在语文教师的初中教学当中,减轻了教师的
摘 要:新高考选科模式与传统高考相比,打破了文理科划分的绝对限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实现了学生跨文理科学习的可能。语文学科里,实用类文本与其他文本相比,具有信息性、兼容性这两个显著的特点,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取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和提高综合素养,对学生跨文理选科的学习能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实用类文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之中始终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针对这些
语言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那么,如何将生活与语文教学联系得更紧密、和谐呢?积极进行“语文生活”活动性课程就是最佳方式之一。  一、“语文生活”活动性课程理论探索  所谓“语文生活”活动性课程,就是以生活中的语文实践为抓手,以体验语文里的生活为核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紧扣语文的学科特征,体现生活载体的趣味,进而设计的以生活为主体的系列活动课程。  “语文生活”要让语文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规律可谓洋洋洒洒,什么审题要清、选材要严、立意要高、语言要好……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我们甚至不惜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传授某些所谓的“写作技巧”,可它们到底管多少用呢?其实,先贤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里早就说过:“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也就是说,文章是“气”的表现,文章并非只通过学习写作技巧就能写得好,还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