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深度阅读”的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a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近年来,很多学校都进行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际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处于浅层阅读阶段。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阅读困惑,掌握深度研读的阅读策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均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基于此,笔者结合本校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整本书的阅读阶段为轴线,总结出培养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巧用导图,提升阅读质量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方向性,阅读任务不明确。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正式开启时,教师很有必要为学生设计“阅读导图”,以任务为驱动,明确阅读方向,引导学生指向深度阅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导图梳理,理清阅读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选择性地采用结构图、流程图、树形图等形式,引导学生对书本内容进行整体了解,理清阅读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阅读导图:
  (二)导图提炼,指向深度对话
  在完整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运用导图提炼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角色关系、人物经历、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度提炼,与作品进行深度对话,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思考分析,提升阅读的深度。例如,学生在读《三国演义》时,对作品蕴含的观点持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份阅读导图(如下图),让学生各叙观点,说明理由,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深度交流,升华阅读感悟
  在学生了解阅读内容,梳理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后,我们就要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交流。阅读交流可以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还能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升华阅读感悟。根据不同的阅读文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交流方式:
  (一)话题式交流
  我们在交流前,必须选好话题。选话题的原则要注重价值性、兴趣性和目的性,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悟作品内涵。例如,我们可以選取重点情节的话题或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通过师生对话题的共同探讨、交流,促进学生解读文本与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
  (二)课题式交流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想法或者疑问,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小课题”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深入的研读和交流。例如,读《爱的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去感悟“爱”,然后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如下图)。
  (三)辩论式交流
  在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式交流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辩论支架”,帮助学生养成论证时找出书中具体信息的习惯,鼓励学生合作探索,提供支持观点的相关证据,从而进行深入地阐述。笔者采用以下支架(如下图),效果显著。
  《汤姆索亚历险记》辩论赛——汤姆索亚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
  在深入辩论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不断的碰撞,不断地立足整本书的内容进行评判、反思、修正,从而进一步推进深度阅读。
  三、读写结合,提升语言表达
  整本书阅读,除了要读、要悟、要辩,还要抄、要写、要评。根据不同的阅读文本,笔者组织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阅读实践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更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摘录精彩句段,感悟语言特色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摘录精彩句段,综合运用品读、仿写、赏析等策略,整体观照学生对语言表达的体悟,采用量化的方式来推进学生的浸润式阅读。例如,读《三国演义》,该名著语言生动,尤其是人物对话,富有鲜明的个性。我们可以这样为学生设计摘录清单:
  学生根据以上摘录清单,有针对性地摘录了人物的精彩对话,通过品读、赏析,能更准确地体会人物的品质,能更好地感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撰写人物评价,加深阅读体验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撰写人物形象评价,不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以品读《三国演义》为例,在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中写道:“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细致的品读,结合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然后写出自己的评价,加深阅读体验。
  (三)开展创意读写,拓宽想象空间
  少年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阶段,就像一张白纸可以信手涂鸦,有着无限可能。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是培养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时候,是最适合进行创意读写的。因为童话故事的基本特征是:生动有趣、光怪陆离、不拘一格、充满想象力。阅读童话故事就是一个充满惊奇、趣味,可以激发想象力的智慧之旅。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读完一本童话故事后,可以组织学生大胆想象,既合理又有创意地续编故事,让有限的文字变成无限的智慧,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成长和创造奠定基石。
  (四)合写课堂剧本,获取深层感悟
  表演课本剧可以促使学生将读、思、写、演整体融合,让深度理解后的内容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充分阅读、深度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作品中的经典情节写成剧本,组织排练、表演,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和体验。例如,《西游记》的剧本展演过程如下:1.以小组为单位,选取经典的情节,展开合理想象,合作创编剧本。2.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提出修改建议,各组进行二度创作。3.学生分组进行排练,不断完善剧本。4.教师组织各组学生上台表演,师生交流评价,评选出“最佳剧本”和“最佳演员”。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读、思、写、演的过程,使学生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综上所述,推进“深度阅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可以归纳为:通过运用任务驱动、深化交流、阅读实践等指导方法,促使学生循序渐进、科学系统地进行深度阅读,推动学生言语智慧、审美情趣、深度思维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对学生今后的發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加强培养个人素质,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师德修养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德修养  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必须要以身作则,首当其冲,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让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和谐,能够更好地教导学生。  一、提升师德修养,提高思想水平  作为一名光荣
【摘要】探索深度学习的策略被列为世界基础教育领域发展的长期趋势,数学可视化已成为数学学科教育的前沿课题,我国初中数学新课标倡导可视化教学,可视化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是加强“深度学习”的杠杆解,并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深度学习;可视化;学习效果  许多初中的学生认为现今的初中数学知识“多、乱、杂”,他们往往不能发现知识点间的联系与知识点以及方法运
【摘要】只有对定义、定理、法则和规律、公式等理解非常深刻,在解题过程中才能利用差异分析法(所谓差异分析法就是在解题过程中分析已知条件和结论的结构特点与我们所熟悉的知识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的分析方法,差异分析法的核心就是消除差异)解决数学问题时才能实现把部分像转化为完全像,实现差异的消除,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数学;看书;差异分析法  真正意义上的看书,我们必须做到“边看边思边感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在课时方面要求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指导纲要求课程资源开发以学校开发为主,且其附录中附有的一、二年级的推荐主题是很有限的,而适合农村小学低年段开展的活动主题着实欠缺了些。这就迫切要求各教师充分根据指导纲要基本理念,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特色资源,建立相关课程的资源库,资源共享,为我区教师提供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资源开发的范例,为我区教
【摘要】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下,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提升,并且促进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及教学效益的相互统一。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基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作为教育重点,时刻关注课堂教学成果,进而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及正确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塑造具备优良综合素质的发展型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效率;道德法治  《道德与法治》是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文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數学应用意识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实际;数学应用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为满足现代化发展对于人才培育的需求,数学课程教学还应特别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的培育与发展。对于数学的学习学生如果只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高度应用
在美丽的校园里,到处充满着欢乐。教师的脸上洋溢着欢笑,与孩子一起嬉戏,与家长亲切和谐交谈。孩子们更是快乐无比,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玩具。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抓教师队伍,让“教师善教、乐教、安教”  第一,加强教育,提高素质。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使教师及时掌握新的幼教理念,幼儿园加大“智力”投资,购置了《活动中的幼儿》《探索幼儿心灵的世界》《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等一大批书籍,
【摘要】本文围绕城市幼儿环保教育的现状、幼儿环保素养的表现、幼儿环保教育的发展这几个方面展开了调查分析和探讨,为幼儿环保教育的组织与实施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幼儿;环保教育;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  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社会,需要每一个人都具有良好的环保素养。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的环保素养将决定将来社会生态文明的水平。因此,加强幼儿环保教育,培养幼儿自觉爱护周围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
【摘要】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兴趣,并鼓励学生充分理解和获取数学知识。情境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教育策略。因此,教师应找准“教”与“学”的定位,并创设有效的情境,使学生可以积极有效地学习。本文浅谈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小学生积极参与,快乐学习,享受学习并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兴趣;创设;情境教学;运用  《
【摘要】“画图”是小学数学直观化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探讨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在“画一画”的实践过程中发展思维。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材内容,设计“画一画”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画简单的数学故事场景,画图解决问题以及“画知识结构”,并将动手和动口相结合。从而,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理解和内化知识,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和清晰准确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