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台词中的语文审美艺术探究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h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瞬间的永恒:经典电影台词赏析
  作者:李卫国
  出版单位: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
  ISBN:9787564931711
  定价:38元
  虽然电影自其诞生至今也才一百多年,但它已然成为可与音乐、文学、舞蹈等相比肩的艺术形式,更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艺术。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他艺术形式创作、传播及发展的推动力,甚至拓展了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思路。比如,堪称电影艺术核心与灵魂的台词,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素材,通过赏析经典电影台词,不仅可以令人获得对语言和修辞更加直观的理解与体悟,提高理解力和表达力,同时也可以令教学活动富有趣味,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参与度。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李卫国编著的《瞬间的永恒:经典电影台词赏析》一书,便是通过汇编著名影片中的经典台词,以文学的形式展示电影艺术魅力的著作。
  作者通过讲解和剖析经典影片中的台词,引领读者去体会其中的语言之美和修辞之美,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语言与音乐、影像等其他元素的配合与互动。该书选取的108部经典作品,除在中外有声电影史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以外,在文化特征上也都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其中不乏美国好莱坞的名片,比如家喻户晓的《乱世佳人》《蝴蝶夢》《廊桥遗梦》等影片,这些电影一方面本身就改编自文学名著,台词的文学性突出,另一方面,它们都诞生于电影的黄金年代,也集中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和审美偏好。同时,该书也收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的大量经典影片,并给予了高度肯定,比如著名影片《平原游击队》,其中那句“放下你的武器,中国的地面上决不能让你们横行霸道”足以唤起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作者还关注新世纪后的国产电影。例如在国际上多次获奖的《活着》,其中一句“人是为了纯粹地活着而活着,而绝非为了活着以外的事情而活着”,道出了尽管世事无常,即便历尽苦难仍要不忘初心的人生真谛,极富时代感和现实意义。此外,作者还特别挑选了以控诉侵略、不忘历史为主题的《金陵十三钗》,展现磨难与希望并存的《山楂树之恋》,其中的台词也都同样紧密配合剧情,很好地烘托了氛围、深化了主题。
  综上可知,该书作者以其在电影欣赏和教学领域几十年的丰富经验和深刻理解,为广大读者展示了台词在电影佳作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文学创作和审美欣赏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参考。语文教师对其若善加利用,则可为语文课堂增色。
  (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才娟)
其他文献
书名:跨文化交际  作者:安小可  出版单位: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  ISBN:9787568910484  定价:35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通信技术让沟通变得“没有距离”,高速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也使得“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在此大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成为新时代下人们关注的焦点和重点,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知识、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都成为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经典。从世界史的角度看,它的规模体制无疑是最为宏大的。其跨度从黄帝、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战国,到西汉武帝太初年问,长达三千年左右。司马迁不但涉猎现成经籍,囊括诸战国秦汉之书面史实,而且还搜罗名山坏宅中的文献,“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兼取旧俗风谣,“略考其事,终其始终”(《报任安书》),建构成空前宏伟之结构。继承《春秋》《左传》系年之体,并创年表,将多邦纷争系之以年月,如《十二诸
书名: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郭锦桴  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0年  ISBN:9787100067393  定价:62元  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如今,汉语言文学已经发展成一门专业的学科,涵盖了方方面面的语言文学知识,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诚然,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那么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是如何建立的?又
有效教学应是每个课堂一贯的目标,每个教师永恒的追求。  在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六个年头的今天,有效教学似乎成为一个时尚的、共同的话题,主要是由于课堂教学曾一度忽视了实效,一味片面地去进行改革,出现了“高耗、多泡、低效”的现象。于是,“有效”的呼声、话语多了,逐渐变为一个热点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  什么是有效教学?一要有效果,讲求教学的质量(收益大一些);二要有效率,讲求教学的速度(投入小一点);三要
散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文类,教好散文实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的散文教学情况如何呢?笔者以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为例,从网上搜索了相关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选取了语文专业期刊上的几则细细研读,发现散文教学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千人一面倾向,消解了散文这一文类固有的“私人化”特征。  一、人事景物的千人一面:把作者之眼变为技术之眼  请看叶荣琴老师的“品析课文”环节设计[1]:  思考:到底是什么东
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是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主持的对学生阅读素养进行评价的国际比较研究。它以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为评价核心,每五年进行一次。前两次测试在2001和2006年举行,分别有35和46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新一轮测评在2011年进行,有55个国家和地区计划参与。本文将结合PIRLS 2011,对阅读素养的内涵、阅读素养评估框架以及试题的编制等进行讨论,以期对我国的阅读教学质量评估有
自从执教一年级以来,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有一节课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中的缺失。那节课的内容是《学会道歉》,我先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遇到这些情况时你会怎样说,再让学生到讲台前来表演。当学生表演完,我便让学生进行评价。一位叫张颖的小女孩的发言让我吃惊,她说:我觉得李华表演得一点儿也不好,他轻轻松松地说一句“对不起”就走了,可是那个铅笔盒是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是“我”的宝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然而,如何使“对话”更有实效,如何不断提升对话效应,使课堂充满活力呢?可以通过“五式”互融,有效对话。    一、心灵式对话    阅读的本质是从表现世界的“文字符号”上理解精神内核。阅读是读者、作者与作品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所以,阅读者必须“披文入情”,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达到作
《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或格创作的一篇传记,抒情性强、文学味浓,它体现了茨威格卓尔不凡的手笔和凝重的传记风格。它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其天才的想象而写成的。这篇传记,既有文学性又有历史性,语言很有感染力,让读者心灵为之激荡。文本用细节来展示人物的美好品质,体现了巨大的精神震撼与独特的审美感受。  人类的心中永存着探索星球奥秘的情结。课文主要写了斯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作为一首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是李白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游宣州时创作的一首抒写心境的佳作。它以浅近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韵味,广受赞誉。清人徐增说:“白七言绝,佳:而五言绝,尤佳。此作于五言绝中,尤其佳者也。”(《而庵说唐诗》)清人吴蜒亦云:“言浅意深,人所不能道。”(《唐诗选胜直解》)  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许多研究者认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