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分层管理研究——基于供求匹配视角的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4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是一国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我国自1994年实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储备持有量一直保持了持续增长状态,截至2010年年底,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万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带来了管理上的困境。分层管理是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一种主要模式,目前国内对于分层管理的研究仅仅局限于需求层面,忽视了我国外汇储备供给的特殊性。   本文最大的创新点在于从外汇储备供求匹配的视角出发提出我国外汇储备分层管理的具体策略。首先,结合比率分析法、数据平滑处理法等各种实证方法,研究我国外汇储备需求动机的特征和供给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其次,从供求匹配的视角出发创新性地提出各个管理层次规模划分的依据;最后,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挪威和新加坡的实践经验,为各层次的管理主体、管理策略等提供相关建议。   本文研究表明:(1)除了传统的基本需求之外,我国外汇储备还存在潜在性需求,包括财富效应引发的国际投资需求以及收益效应引发的货币替代需求。以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东亚各国家和地区M2与外汇储备比率的平均水平测算,2009年底我国外汇储备潜在性需求约为2万亿;(2)贸易顺差和FDI流入形成的外汇储备存量具有稳定性,而通过投资收益、外债、证券投资等渠道流入的外汇储备具有很大的反转风险。剔除贸易渠道和FDI渠道中混杂的热钱之后,测算出2009年底稳定性存量为1.4万亿美元,占外汇储备总量的58.7%;(3)根据供求匹配的原则,测算出可用于满足调整后的基本需求、发展性需求和盈利性需求的外汇储备数额分别为7860.2亿美元、3599.2亿美元和9244.4亿美元。  
其他文献
产业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最早出现在日本,对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产业政策,并随之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目前
限售股解禁流通是解决我国资本市场分割,深化资本市场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对限售股解禁流通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力不断增强,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现在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和人均量方面仍然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