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仿到蝉变——早期中国话剧的接受与创新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b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现代戏剧深受它所处时代的影响,它与多边的社会现实和现象息息相关。中国原本没有话剧,它的诞生、形成和发展也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影响,而且更是直接接受了外国戏剧影响的结果,所以有人干脆把它称为“舶来品。”一部中国话剧文学史就是一部接受外国戏剧理论思潮和创作影响的历史,也是把话剧这个“舶来品”转化为民族话剧的历史。笔者以中国话剧史发展为基础,从中整理归结出在话剧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几个阶段或关键时期,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戏曲改良运动;辛亥革命前后的早期话剧----“文明新戏”;“五四”时期,对于易卜生戏剧的学习热潮以及三四十年代我国现代话剧的成熟。以上这些阶段对于中国话剧的形成、发展和成熟至关重要。通过分析不同阶段外来戏剧理论思潮、剧本创作以及表演方式等方面对我国话剧的影响,探究其中的原因发现:正是通过不断的输入和抵制、吸收和排斥、批判和借鉴、模仿和创造,才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话剧。通过反思、探讨中国话剧发展历程中外来因素的接受与创造,总结出我国话剧学习外国戏剧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对于目前我国话剧的发展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中国近代早期话剧与戏曲改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近代戏曲改良从根本上来说不会产生话剧,但它却从另一方面促进了话剧的诞生;第二部分分析了辛亥革命前后受日本新派剧影响很大的我国早期话剧“文明新戏”,论文从戏剧观念的转变、剧本创作及剧本改编、表演风格和舞台美术三个方面分析了日本新派剧对我国早期话剧的影响;第三部论述了“五四”时期我国话剧广泛学习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从而确立了现代话剧的观念;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三四十年代我国剧作家对契诃夫戏剧的借鉴与再创造,这使中国话剧走向了现实主义的纵深;第五部分,通过以上四个部分的论述与分析,总结出我国近现代话剧学习外国戏剧的历史经验。
其他文献
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背景下,系统评估沿线国家农业投资风险,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又好又稳地“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风险管理理论,从政治、经济与市场、社会、行
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建立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网络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整体特征、局部特征和个体特征三个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相当严重,由此衍生的养老问题将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将更加突出和严峻.基于2019年陕西省6个县区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步骤.基于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视角,以陕西省西安市21个改革试点村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路径推进
发育农地流转市场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农户农地无偿转包一直被认为是农地交易市场发育不充分的表现.基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视角,从农地存在产权风险的
在农产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加快生物农药的推广与应用,对替代化学农药、实现农业绿色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陕西关中地区樱桃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Multi-ordered
幽默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长期以来,学者们从美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以及语言学等不同的角度对幽默进行了研究分析。言语幽默,作为幽默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日常交流中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