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大多数人的健康相关,所以总是能够触动大众的神经,引发媒体的竞相报道和网民的热议。数据显示,在“山东疫苗案”中,仅2016年3月22日网民单日信息搜索量就达到20万人次,新闻报道达12000余篇。大量的新闻报道和受众短时间内迅速聚集。由此可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考验着媒体的报道能力,信息的快速传播考验着媒体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议题设置,引导社会舆论。 我国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如何开展舆论引导?本文以“山东疫苗案”为个案,依托“新浪微舆情”大数据分析平台提供的数据,对2016年3月18日-4月16日所有关于“山东疫苗案”发布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媒体对其报道和数量、报道内容和距离澎湃新闻首发报道的时间,本文将“山东疫苗案”分为四个报道时段,从而总结媒体分别在四个时段是如何开展报道。而后,再进一步通过“山东疫苗案”的舆情表现,了解媒体报道是如何推动“山东疫苗案”的舆情演变,分析媒体报道在不同的舆情阶段开展了怎样的舆论引导。 研究发现,在“山东疫苗案”的舆论引导中,媒体报道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舆论引导。一、持续大量报道政府的应对措施,维护政府形象并增强大众安全感;二、对案件进行追踪报道,让大众了解事件真相从而释放大众恐慌情绪;三、对疫苗的监管和流通问题进行批评建议,追究案情的根本原因;四、通过专家和科普信息来重塑疫苗的信任感,改变一开始大众树立的“有毒疫苗”的认知。进而通过总结“山东疫苗案”报道的舆论引导特征,从而从特殊到普遍,本文提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舆论引导策略。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引导中,媒体报道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公众恐慌,正确认识危机。为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媒体报道和政府应对遥相呼应,有策略的开展舆论引导。从媒体的报道层面上,媒体可以使用事实引导、权威引导和科普引导的策略,让大众逐步认清事实,了解真相;从舆情的发展阶段上,媒体在舆情孕育期、发酵期、扩散高涨期和衰退结束期进行不同的报道策略,进而达到建立议题、展开讨论、政府对话、消除影响的舆论引导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