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麻将--以重庆Y街道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3e45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麻将对重庆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普遍和正常的娱乐方式,麻将和火锅在以重庆为背景的电影中常常一起出现,成为了典型的地域符号。基于打麻将在重庆的普遍性,本文是把麻将当作特定地域民众的生活方式的个案研究,结合民俗学研究日常生活的视角,梳理麻将与人际交往的关系来呈现当今都市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本文选取重庆Y街道为田野点,并采用了田野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作为研究方法。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序论包含研究缘起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论文结构。第一章描述重庆的麻将氛围和田野点Y街道,说明麻将在重庆是一种非常风行的地域性娱乐方式。第二章描述重庆人当中的老中青三代麻将参与者的行为差异和原因,以及他们打麻将的空间选择和时间选择。第三章分析麻将与民众的人际交往的关系,分为趋利性的社会交往和非趋利性的社会交往,并呈现围绕麻将显示出来的人情现象。第四章展现重庆人对麻将的看法,分析中年麻将爱好群体对待麻将表现出来的言行不一的矛盾。结语说明麻将对重庆人来说就是一种维系交往的生活方式。
  同以往与麻将有关的研究相比该篇论文有两个创新点。第一,把麻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进行研究。麻将历来以赌博方式的面貌呈现在公众视野当中,人们往往谈赌色变,但对于很多重庆人来说打麻将不等于输得倾家荡产和家破人亡。与麻将的赌博色彩并行不悖的是麻将娱乐对民众的人际交往具有明显的建构和维系作用。尤其是城市居民普遍有较为固定的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可以使他们有计划地开展麻将娱乐,打麻将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现代社会人员流动性强,熟人朋友之间见面机会更少,人们通过打麻将在娱乐的同时实现人际交往。第二,把打麻将这种娱乐方式置于都市视角之下来研究。近年来都市民俗学多被学界提及,但民俗学对都市民众生活的关注仍然不够,而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之下,城镇化脚步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民俗学应该发挥重视个体生活及感受的学科特点对城市民众的生活给予更多关注。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变迁,人文社会科学对国民生计问题展开了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民俗学提出了尊重民众主体性地位、强调民众身体经验的“劳作模式”理念,表达了民俗学对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民众日常生活实践和情感认同的关怀。  浙江省慈溪市曾有“南农北盐”的产业分布格局,塑造了呈阶梯状的“上一塘,贵一塘”的地域等级认同。直到21世纪之后,慈溪北部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才冲击了传统的地域等级秩序,
学位
家事审判改革和裁判文书说理改革是当前司法改革的热点之一。但是,很少有学者关注到家事裁判文书的特殊性,更没有对当前家事裁判文书的修辞说理情况作实证考察。基于此,本文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对家事裁判修辞说理进行实证研究,即把握家事案件修辞说理的现状并分析这种现状背后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讨论加强修辞说理的完善路径。  围绕该问题,除引言和结语之外,本文共有四章内容。  第一章主要对家事裁判修辞说理的含义及功能
社火是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北农村地区的一项集体性民俗活动。本文以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土门镇的社火活动为个案,通过对集镇社会中以村落为单位组织的社火表演进行民俗志研究,探讨了社火对于地域空间秩序的建构意义,阐发了民众在作为节日交流实践方式的社火活动中的主体感受。集镇作为区域社会中的物资集散地,同时也是举行社火表演的公共文化空间。走出村落、齐聚集镇的社火表演活动当中蕴含着集镇中心村落、外围村落,以及边缘村落
学位
“叨啦”可理解为闲聊,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方言区民众重要的生活方式及标志性乡俗文化,是当地百姓在特定场域中进行的日常交流实践。本文选取其中后套地区巴彦淖尔市云村中心队“富国队”为田野点,通过长期参与观察村民日常生活中的闲聊活动,试图去呈现“叨啦”作为本土语汇在进入具体的交流实践过程中后所呈现的生活图景,并揭示人们如何从文化依赖中不断获得自我认同以促成叨啦的生活逻辑,从主体间关系互动中挖掘个人身上的
学位
近代以来,士绅阶层在乡村日渐瓦解,国家政权一步步深入乡村,国家卫生观念建立起来,医疗服务系统逐步在乡村建立,国家成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然而,在日渐完备的乡村医疗体系之下,一些农村仍然存在不少非官方医疗体系的民间医生,比如,巫医、草医。本文将以晋南西村的民间草医“半褂子医生”刘凤为主要研究对象,来探究其存在的现实原因,了解民众对疾病的认知及其生命观。具体来说,本文要重点考察的是:第一,半褂子医生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