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俗服务者的乡村草医--以晋南西村“半褂子医生”刘凤为个案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h79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士绅阶层在乡村日渐瓦解,国家政权一步步深入乡村,国家卫生观念建立起来,医疗服务系统逐步在乡村建立,国家成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然而,在日渐完备的乡村医疗体系之下,一些农村仍然存在不少非官方医疗体系的民间医生,比如,巫医、草医。本文将以晋南西村的民间草医“半褂子医生”刘凤为主要研究对象,来探究其存在的现实原因,了解民众对疾病的认知及其生命观。具体来说,本文要重点考察的是:第一,半褂子医生这类乡村草医的存在,是否说明了当下乡村现代医疗资源不足的真实状况?第二,在满足家庭生活保障性的需求方面,半褂子医生还为村民提供了医疗之外的哪些其他服务项目?所有的这些服务项目具有怎样的共性?这种考察是与当前民俗学关注日常生活研究的方向相一致的。
  第一章主要介绍田野点的地理、人文概况,主要对村民的生产生活进行描述,以呈现出一个村落的基本面貌。主要包括维持生计的生产方式、日常用水、岁时节俗等。第二章介绍晋南西村村民对疾病的分类,分析民众的疾病观和择医观。第三章介绍西村历年医生的变动情况,分析半褂子医生得以存在的医疗背景;并围绕半褂子医生刘凤的医疗实践展开分析,包括其医疗知识的学习经历和其与民众的医疗互动。第四章分析半褂子医生作为村落生活中的民俗服务者,还承担着医疗之外的其他服务,可以看出他们在保障村民家庭生活平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上述叙述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是:首先,半褂子医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下乡村的医疗资源仍然无法满足民众的医疗需求,他们的医疗行为无疑是对现代医疗制度的一个补充。其次,半褂子医生为村民所提供的一些医疗服务事项(如,“收惊”等),并不属于现代医疗体系的服务范围,再加上还为村民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务,因此,他们是与现代城市中医生角色很不相同的一种民俗服务者。这种民俗服务者在服务于个体和家户的过程中,实际上还担当了参与村落自治和维护乡间礼俗传统的重要责任。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变迁,人文社会科学对国民生计问题展开了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民俗学提出了尊重民众主体性地位、强调民众身体经验的“劳作模式”理念,表达了民俗学对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民众日常生活实践和情感认同的关怀。  浙江省慈溪市曾有“南农北盐”的产业分布格局,塑造了呈阶梯状的“上一塘,贵一塘”的地域等级认同。直到21世纪之后,慈溪北部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才冲击了传统的地域等级秩序,
学位
家事审判改革和裁判文书说理改革是当前司法改革的热点之一。但是,很少有学者关注到家事裁判文书的特殊性,更没有对当前家事裁判文书的修辞说理情况作实证考察。基于此,本文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对家事裁判修辞说理进行实证研究,即把握家事案件修辞说理的现状并分析这种现状背后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讨论加强修辞说理的完善路径。  围绕该问题,除引言和结语之外,本文共有四章内容。  第一章主要对家事裁判修辞说理的含义及功能
社火是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北农村地区的一项集体性民俗活动。本文以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土门镇的社火活动为个案,通过对集镇社会中以村落为单位组织的社火表演进行民俗志研究,探讨了社火对于地域空间秩序的建构意义,阐发了民众在作为节日交流实践方式的社火活动中的主体感受。集镇作为区域社会中的物资集散地,同时也是举行社火表演的公共文化空间。走出村落、齐聚集镇的社火表演活动当中蕴含着集镇中心村落、外围村落,以及边缘村落
学位
“叨啦”可理解为闲聊,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方言区民众重要的生活方式及标志性乡俗文化,是当地百姓在特定场域中进行的日常交流实践。本文选取其中后套地区巴彦淖尔市云村中心队“富国队”为田野点,通过长期参与观察村民日常生活中的闲聊活动,试图去呈现“叨啦”作为本土语汇在进入具体的交流实践过程中后所呈现的生活图景,并揭示人们如何从文化依赖中不断获得自我认同以促成叨啦的生活逻辑,从主体间关系互动中挖掘个人身上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