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火是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北农村地区的一项集体性民俗活动。本文以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土门镇的社火活动为个案,通过对集镇社会中以村落为单位组织的社火表演进行民俗志研究,探讨了社火对于地域空间秩序的建构意义,阐发了民众在作为节日交流实践方式的社火活动中的主体感受。集镇作为区域社会中的物资集散地,同时也是举行社火表演的公共文化空间。走出村落、齐聚集镇的社火表演活动当中蕴含着集镇中心村落、外围村落,以及边缘村落之间的地域等级,呈现出节日社火和日常经济交流之间的同构关系。在“闹社火”和“看社火”的过程中,个体、家庭、村落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得以实现,群体的历史认同和村落的文化个性得以充分表达,集镇社会秩序藉此得以巩固和更新。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内容。绪论部分主要叙述了选题缘起、研究对象、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分析了土门镇的历史地理情况。中原王朝的移民屯边政策和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土门成为了一处军事、商贸和文化重镇,社火则是承载当地历史文化的一项重要民俗事象。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土门镇的社火传统,主要包括社火的组织表演过程和区域特色。第三章分析了集镇社火表演活动中呈现出的地域等级。集镇作为区域社会的公共空间,不仅承担着物资贸易的职能,同时也是村际交流的文化舞台。集镇中心村落、集镇外围村落和边缘村落在一年一度的社火表演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参与建构了区域社会的等级秩序。第四章比较分析了社火与庙会的文化内涵与功能,并通过呈现个人叙事与集体叙事相交织的节日交流的话语实践,传达出不同个体作为节日中的民俗角色都有哪些切身感受。最后指出,在实践民俗学视角下,社火的本质就是表达国家与地域社会等级关系认同的全民集会式的节日交流实践。结语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反思和展望。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内容。绪论部分主要叙述了选题缘起、研究对象、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分析了土门镇的历史地理情况。中原王朝的移民屯边政策和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土门成为了一处军事、商贸和文化重镇,社火则是承载当地历史文化的一项重要民俗事象。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土门镇的社火传统,主要包括社火的组织表演过程和区域特色。第三章分析了集镇社火表演活动中呈现出的地域等级。集镇作为区域社会的公共空间,不仅承担着物资贸易的职能,同时也是村际交流的文化舞台。集镇中心村落、集镇外围村落和边缘村落在一年一度的社火表演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参与建构了区域社会的等级秩序。第四章比较分析了社火与庙会的文化内涵与功能,并通过呈现个人叙事与集体叙事相交织的节日交流的话语实践,传达出不同个体作为节日中的民俗角色都有哪些切身感受。最后指出,在实践民俗学视角下,社火的本质就是表达国家与地域社会等级关系认同的全民集会式的节日交流实践。结语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反思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