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惠渠与关中水利社会(1930-1949)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bi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资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水是农业的命脉,与农业生产又密切相关。关中地区地处西北内陆,水资源较为缺乏,靠天吃饭往往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威肋,所以农田水利的建设就显的尤为重要。关中地区的灌溉事业,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有相当规模,秦代的郑国渠、汉代的白公渠都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这些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在历史上对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起着十分的重要作用,但因其年代久远,使用功能逐渐丧失。近代以来,在著名爱国水利专家李仪祉的主持下,关中地区陆续建成了一批近代水利工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誉为“关中八惠”的灌溉渠网络。它包括了陕北、陕南、关中三地区,其中以关中的水利建设更为有名。民国时期,关中的水利灌溉工程不管是勘测、设计、还是施工过程,均以西方现代化技术为指导,是名副其实的现代化水利灌溉工程。在管理方式上,李仪祉借鉴西方的先进管理技术,建立起了严格的等级制用水利管理制度。他还成立了泾惠渠管理局、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工程维护、灌溉管理和水费征收等,并有比较健全的规章管理制度。以工程师、水利技术员、管理员逐渐取代了以地方士绅为主要管理者的基层管理模式,政府机构在解决水案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维护泾惠渠的生产功能和两岸的秩序方面,泾惠渠管理局力行清除泾惠渠灌区的鸦片种植问题,官民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肃清了泾渠两岸的鸦片,粮食作物广泛推广种植。本文以泾惠渠为主体,对三四十年代的关中水利社会展开研究,基本上可以反映民国后期关中地区乡村社会的概貌,也是认识关中地区乡村社会的新视角。具体而言,本文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绪论。对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区域与时间起止、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进行简要说明。第二部分:古代关中水利与水文化概况。将从关中自然环境、古代关中水利工程的兴修、古代关中水文化概况等方面展开对古代关中地区的水利做简单的论述。第三部分:泾惠渠与关中水利建设。重点以水利人李仪祉在关中的丰功伟绩展开论述,介绍民国时期的泾惠渠和陕西水利建设的特点。第四部分:泾惠渠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就泾惠渠管理局成立后,在相关法规的制定和管理制度的变化上,展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第五部分:管理制度下的乡村社会。通过对管理中问题的产生与原因分析,官民的斗争,展现泾惠渠两岸的社会概貌。第六部分:泾惠渠与农业生产。就泾惠渠在禁烟与农业生产方面的作用展开详细的论述。
其他文献
建筑业交易成本问题是当前我国建筑领域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企业恶性竞争、效益下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交易成本过高,产业利润
用磁控溅射法在n+-Si衬底上淀积掺铒的富硅氧化硅(SiO2∶Si∶Er)薄膜,并制备了Au/SiO2∶Si∶Er/n+-Si发光二极管,观测到这种发光二极管的1.54μm电致发光强度是在掺铒二氧化
为了促进公路建设系统的稳定,我们需要进行公路路基设计系统的健全,以实现其公路路基设计高度环节的优化,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公路路基的修建难度、相关环节的修建要求、公路
介绍了一种高精度、实时红外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的原理、构成及特点.系统选用12Bit高速A/D转换器,并采用CPLD进行时序逻辑电路设计、采用DSP进行非均匀性校正,特别适用于高精度
当前的建筑行业中,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结构坚固,一般都采用加固工程技术。工程的好坏关键在于其质量,一个单位能否得到发展也受到工程质量好坏的影响,因此,在房屋建设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