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探讨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肿瘤位置、是否有全身症状、LDH水平、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等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对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64例患者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男性40例(62.5%)、女性24例(37.5%),男女比例为5∶3。其中B细胞来源55例(85.9%),T细胞来源为9例(14.1%)。根据临床表现中是否有全身症状(不明原因发热大于 38℃;盗汗;半年内体重下降 10%以上)进行分组,其中22例(34.4%)有全身症状,42例(65.6%)未见全身症状。根据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组,其中32例(50%)病人水平增高,32例(50%)患者水平正常。64例患者均为单发病变,其中其中回盲部36例(56.6%),升结肠18例(28.1%),降结肠4例(6.3%),横结肠2例(3.1%),直肠4例(6.3%)。确诊方式主要有手术切除或术中活检病理38例(59.4%),肠镜病理确诊14例(21.9%),腹腔穿刺活检12例(18.8%)。临床分期IE期8例(12.5%),ⅡE期28例(43.8%),ⅢE期8例(12.5%),IVE期20例(31.3%)。本次研究中患者累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59.4%、46.9%。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差异、年龄大小、肿瘤位置的不同之间五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否有全身症状、病理分型(T/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差异、临床分期、不同治疗方式之间五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型(T/B)和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十分重要,临床诊断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肠镜检查结果,确诊依靠病理检查。具有全身症状和(或)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病理分型(T/B) 与临床分期与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密切相关。T细胞型淋巴瘤侵袭性强,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临床分期越晚预后越差。手术治疗是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重要诊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