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世纪后半期,知识经济的特点越来越明显,由技术创新导致经济飞速发展的事例屡见不鲜。国内外经济学家一直关注于如何能更好地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中国更是把技术创新摆在核心发展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在不同国家、地区或者行业,产业多样化聚集模式和产业专业化聚集模式对技术创新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而在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是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场所,研究何种产业聚集模式能更好的推动地级以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后半期,知识经济的特点越来越明显,由技术创新导致经济飞速发展的事例屡见不鲜。国内外经济学家一直关注于如何能更好地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中国更是把技术创新摆在核心发展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在不同国家、地区或者行业,产业多样化聚集模式和产业专业化聚集模式对技术创新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而在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是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场所,研究何种产业聚集模式能更好的推动地级以上技术创新,对于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就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不同产业集聚模式下技术溢出效应的视角出发,收集了中国2010年-2016年期间23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通过构建地级以城市之间相互影响的空间矩阵,采用空间滞后面板回归进行实证,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全国,产业专业化聚集模式比产业多样化聚集模式更能促进地级城市技术创新发展。(2)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产业专业化聚集模式能够更好的促进地级以上城市技术创新,而在西部地区,产业多样化聚集模式抑制地级以上城市技术创新。(3)对于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之间具正的技术溢出的空间效应。具体来说,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之间具正的技术溢出的空间效应,而在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之间技术溢出的空间效应不显著。
其他文献
本文对阿马蒂亚·森的自由观进行了分析。自从自由概念的产生开始,就一直成为哲学家们研究的话题。对自由的阐述众说纷纭,研究自由的学者们数不胜数。自由观发展到当今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现实,相应地对于自由的考量也应该融入这些新的因素。在自由主要分为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两种这样一个主流的自由界说的背景下,本文选取了一种介乎于二者之间的自由观——阿马蒂亚·森的自由观。这种自由观建立在消极自由基础上,吸收了积极
党的十七大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的剖析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社会价值体系的比较研究,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随着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交通运输所带来的贸易成本对贸易合作的影响逐渐减弱,与之相反,由贸易双方的语言、教育、科学技术、宗教信仰、习俗和价值观不同所造成的文化差异成为国家间贸易合作的“隐形成本”,并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着贸易合作。国际贸易不仅是一种单一的经济活动,还是两个拥有不同文化特性的主体之间发生的流动的经济活动。随着国家间贸易政策的协定和贸易自由度的提升,使国际贸易合作更加便利,但由于
在人口红利减少、经济增速放缓等压力下,为确保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人才是关键,其中具备高人力资本水平的海外人才尤为重要。因此,本文认为研究跨国人才迁移新时代下国际智力回流对中国知识溢出水平的影响颇为重要,本文将采用学者对国际智力回流的界定:拥有在他国学习、工作经历的高人力资本群体,将其所习得的知识、技能通过多种渠道带回母国,实证分析中采用2005-2015年中国海外学成回国的人员作为中国国际智力回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处于国民经济的核心地位。金融是现代经济中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建立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是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 为了研究越南经济经济增长中金融要素的贡献,本文首次对金融要素与越南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分析,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额分析经济发展状况。接着,从金融中介、股票市场、外商直接投资这三个变量的发展
近年来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有效的财务策略备受大股东的青睐,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新型融资手段。但股权质押带来了资金融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当股权质押后公司股票价格下降,一方面大股东可能需要追加担保,甚至面临被强制平仓而丧失公司控制权的风险;另一方面,频繁的股权质押可能会对公司价值和业绩造成负面影响,甚至进一步增加股价崩盘风险。那么,将股权质押后的大股东,是否会着力排除股权质押带来的风险呢?本文以20
在《2018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逐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世界技术改革机遇。创新已成为我国目前至未来经济计划的关键词,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汇率是一国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其变化会影响和冲击实体经济。2005年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定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更富有弹性。2018年,人民币汇率走过跌宕的一年,从升至贬再见反弹。随着人民币
技术创新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何推动技术创新一直是时代发展关注的热点,而完善的创新推动机制是决定一国科技创新水平的关键。保险作为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经济补偿、风险管理和资金融通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为实体经济的繁荣发展保驾护航。然而在有关技术创新的文献中,金融发展的视角大多囿于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鲜少涉及保险市场。保险是否影响创新的问题仍有待探寻,因此本文将保险与创新结合起来,通过宏微观作
老挝国有商业银行是在我国(老挝)战后重建的,1975年老挝建国之初,成立了老挝国家银行,同时承担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这样的银行体系难以支撑老挝经济发展,在随后的改革中其商业银行的职能被分离出来成立了八家国有商业银行,此后几经改革形成今天三家主要国有商业银行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如学界普遍认为的,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时推进老挝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老挝国
基于中国经济长期结构性失衡的现象,本文从2009-2010年间流入市场的规模庞大的信贷资源切入,分析了信贷扩张冲击下企业投融资的异质性以及信贷扩张的经济后果。本文通过研究信贷扩张的微观传导机制发现:(1)扩张幅度大的企业信贷总量增加且长期信贷增长显著。(2)扩张幅度大的企业手握大量信贷资源,但其投资规模呈下降趋势。进一步考察企业投资下降的原因发现,企业存在再放贷行为,即企业将获得的信贷资金提供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