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5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就业优先政策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不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在政府工作中,就业都处于优先的位置。就业现在已经成为最大的民生,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国家的经济增长目标,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为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提供保障。高校毕业生一直都是就业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等待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加上经济下行、研究生扩招带来的影响,毕业生群体正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就业政策是否能够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最重要的是执行落地,因此,研究执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过程中的行为选择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主要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执行的过程,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通过案例分析、访谈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研究总结了济南市近五年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内容、实施措施和成果,借鉴史密斯模型,分析政策本身—制定的政策及措施、执行主体—政府和高校、目标群体—高校毕业生与政策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因素,总结出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并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本文由五个部分的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阐述国内国外的研究成果,梳理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对相关的几个主要概念进行界定,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基础上展开研究,同时对政策执行过程模型进行了介绍并在本文中进行了借鉴;第三部分分析了济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及其执行的现状,梳理济南市近五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及政策执行措施,对执行现状及执行成效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通过相关统计数据、调查及访谈情况分析出了政策本身存在缺陷、执行机构执行偏差、目标群体供求矛盾突出三大方面的问题,通过实际案例、数据比较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就业政策的局限性、就业政策执行水平待提高、毕业生就业意识不强、社会经济环境有待改善等;第五部分提出了推行就业政策时可采取的可行性建议,想要改善济南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执行效果,可以从完善政策体系、强化主体执行力、拓宽执行路径、优化政策环境等几个方面来入手。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基于问卷调查、访谈及数据分析,探讨了济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内容组成、执行情况、执行效果和问题。从济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执行分析框架出发,以问题为导向,考虑到不同因素对政策执行的不同影响,摸索和提出改善济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执行过程及结果的对策。考虑到各级政府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需求,这项研究可为其他地方政府改善执行效果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和关键期,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用新发展理念去解决:新发展阶段下如何校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地方政府应如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两会期间首次提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来,各界对新型政商关系、营商环境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探索,政府流程再造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是关于政府
随着我国现代政府治理功能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我国政务信息公开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政务信息公开的主体在逐步扩大,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也在扩大。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信息公开条例》意味着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尽管我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基于此,本文以A市L街道为例,探讨政务信息公开现状,对A市L街道的信息公开机制进行梳理,
学位
在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占据着主体和主导地位,2012年以来,自中央到县级累计投入此项资金近1.6万亿元,管理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直接影响着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败。少数民族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专门指定用于少数民族脱贫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好其资金,对于完成习总书记强调的“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重要指示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
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公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来源。然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高”的矛盾却无法回避,亟需构建起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本文把淄博市周村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采用
城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城市社区作为基层政府(街道办事处)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逐渐成为进行城市基层治理、开展各项社会工作的主要阵地。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落实,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近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方针政策,城市社区治理也己初见成效。但部分城市社区,因社区党组织、基层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
学位
从人数比例上看,国家公务员大多数集中在基层工作,基层公务员是我国公务员群体中最大的组成部分。该群体日常工作直接面对老百姓,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都需要通过基层公务员作为神经末梢直接传导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基层工作是否能够得到有力实施,事关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能否在全国得到贯彻落实。针对基层公务员因受机构编制限制等造成的晋升困难的问题,构建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建立的初衷就是解决这种晋升困难问题
学位
长期以来,以乡镇公务员为代表的广大基层公务员一直面临着晋升困难、多重保障不足等问题困扰。为此,国家在公务员职务、职级管理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2019年6月1日,新《公务员法》正式实施,其所规定的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全面推行。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各级各地积极按照法律和规定要求,在厅局级以下公务员中抓好制度落实,主要成果是对符合要求的公务员,在职级限制和比例要求的范围内进行了普遍的职级套改和职级晋升工作。
学位
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研究出台,是我国现代公务员治理制度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突破。当前一个时期以来,我国面临国际社会层出不穷的新挑战,尤其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为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写作的初衷就在于通过对我国公务员制度变迁史的梳理,运用国内外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的成果,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初步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总结公务员制度发展至今所取得的经验和教
学位
关于特殊教育,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特殊教育”,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办好特殊教育”,从“支持”到“办好”的变换,表明了我们国家对特殊教育事业和特殊教育群体关注程度的显著提升。众所周知,教育事业的发展,除了依靠政府,还需要注重引导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从“引导”到“支持和规范”的变换,表明了党和政府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