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主疏泄”理论探讨、数据挖掘与红外热成像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cxc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对肝主疏泄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梳理与探讨,并从“四时五脏阴阳”角度探讨了肝主疏泄的精神实质与意义。中篇则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建国以来从肝失疏泄论治的中医医案进行了统计分析,挖掘了肝主疏泄理论的临床应用规律,为明确肝主疏泄功能在体表的反映区域提供数据支持。下篇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健康人体的红外热像的四季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以期发现肝主疏泄的红外热像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而为阐明肝主疏泄的理论实质提供科学支持。上篇首先通过肝主疏泄理论的分析梳理,得出了如下几点认识:①《内经》中的肝是与自然环境相联系的“四时之肝”,它以五行属性为中介,而以与春季相通应为主要表现;②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发现肝脏的功能特征与木相类,所以肝属木。《内经》时代,医家已认识到肝具有升发、条达的特性;③在《内经》当中,已认识到木具有“疏泄”的性质;④人体内客观存在的阳气是孕育丹溪相火论的始基,肝主疏泄则处于相火论的框架之内;⑤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实践经验不断积累,有关肝主疏泄的内容得到不断地引申与发挥,肝主疏泄的外延不断扩展,其理论内涵逐渐丰富与完善,肝主疏泄的功能已涉及水谷、生殖之精、水液、气机以及情志等各个方面,因而具有整体性调节的性质;⑥“疏泄”一词具有疏通、宣泄之意,疏泄是对各种以“动”为外在表现的各种生命运动机制的抽象与概括,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⑦春季为一年之始,阳气始生,万物欣欣向荣,生生不息。只有肝主疏泄阳气,阳气才能生升有由,人体才能适应春季的变化,进而保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统一;⑧从西医学角度看,肝主疏泄的功能表现已涉及人体消化、循环、神经、免疫、内分泌等诸多系统;⑨从肝主疏泄的生理病理机制来看,可以把肝主疏泄的功能实质看作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某些功能的协同作用,可以表现为肝疏泄阳气以应春之变的生理季节性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肝主疏泄本质上是人体内的一种整体性功能性调控过程,以保证人体自身生命活动的稳定与有序。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肝主疏泄的功能实质是机体应春季而变过程中疏泄阳气的整体功能调控过程,这一系统对外可以应时而变,与春季相通应,保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对内则从整体上调节人体自身的生命活动,以保证人体的稳定与有序。其次,从“四时五脏阴阳”角度对肝主疏泄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认为“四时五脏阴阳”的医学理论指的是人体的阳气也存在着春生升、夏盛长、秋敛降、冬闭藏的应时而变的周期性盛衰变化规律。在人体中,调节阳气的生升之性并与春季相应的功能系统即为“肝”;调节阳气的盛长之性并与夏季相应的功能系统即为“心”;调节阳气的敛降之性并与秋季相应的功能系统即为“肺”;调节阳气的闭藏之性并与冬季相应的功能系统即为“肾”。并且,肝作为五脏应时功能发挥之始,是五脏应时而变的内在推动力。而肝主疏泄是五脏应时的根本保证。只有肝脏疏泄阳气、调畅气机的功能得到正常的发挥,才能保证阳气生升有由、应时而变的生命节律才能顺利进行,五脏应时的功能也才能正常有序地发挥,人体才能与天地自然协调统一。中篇首先介绍了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的开发及其在中医研究领域的应用概况。目前,该软件主要用于:当代名老中医和中医学者经验总结;古代文献医案整理与数据挖掘;治疗某种疾病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常用中药应用规律总结;新药研发及新处方的开发研究。其次,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建国以来从肝失疏泄论治的中医医案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从统计学角度展现建国以来肝主疏泄理论的临床应用概况,以期为明确肝主疏泄的外延、研究肝主疏泄理论的实质提供数据支持。结果显示,女性患者较多,说明肝气的疏泄功能与女性的生理病理相关性较大。从年龄来看,20-50岁之间的患者占比73.9%。说明20-50岁是肝失疏泄相关病证的高发年龄段。通过对症状的统计,可以发现肝气的疏泄功能与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相关性较大。通过对西医疾病的统计,发现慢性胃炎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最多的从肝失疏泄论治的西医疾病。通过对中医疾病的统计,可以看出,频次在30次以上的前8种病证主要为肝系、脾系病证。排在前两位的是胃脘痛和胁痛。通过对中医证型的统计,发现肝郁气滞证和肝郁脾虚证是肝失疏泄导致的最多的证型。通过对中药的统计,可以发现,频次最高的前12味中药分别为:柴胡、白芍、甘草、当归、茯苓、香附、白术、郁金、枳壳、陈皮、栀子、川芎。通过对以上统计结果的分析,并参考《中医诊断学》中对胸腹部位的划分,我们初步将与肝主疏泄相关的体表反映区域选定为胃脘、大腹以及两胁,并以之作为红外热像实验的观察区域。下篇首先对利用红外热像技术研究中医理论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发现红外热像技术与中医理论具有高度符合性:红外热像技术可以非常直观地从整体角度反映机体的能量代谢状况——阴阳、寒热,并以数字化、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与中医学的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整体观念以及重功能而轻解剖实体的功能观十分吻合。利用红外成像技术观察肝主疏泄的应时而变的四季变化规律,与中医原创思维中的“以象测藏”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这里是“以热像测肝脏”。其次,本研究利用红外热像仪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点,对30名健康青年男性的红外热像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通过相对温度反映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分布差异,分析了两胁部位、胃脘大腹的四季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四季左右两胁的热值变化阳气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可以反映肝主疏泄的四季功能状态;正常人体两胁部和胃脘、大腹部红外热像具有一定的随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说明肝主疏泄的实质确与阳气应时而变的规律相关,符合中医学人与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性的相关理论认识。以上三部分内容,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第一部分的理论探讨主要是为了明确肝主疏泄的理论内涵与实质。第二部分用数据挖掘分析医案,是为了采用科学手段从临床实践角度探讨肝主疏泄理论的外延,为研究肝主疏泄理论提供临床与数据支持。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内涵分析是从理论层面说明什么是肝主疏泄,外延分析是从临床实践层面说明肝主疏泄都涉及哪些内容。这是理论探讨和数据挖掘的主要目的。并且,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初步将与肝主疏泄相关的体表反映区域选定为胃脘、大腹以及两胁,这为在第三部分利用红外热像技术观察肝主疏泄的季节变化规律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相关观测区域。并且,红外热像的观测结果也是对第一、二部分中的理论假说的科学证验。结论: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第一,肝主疏泄实质是机体应春季而变过程中疏泄阳气的整体功能调控过程。这一系统对外可以应时而变,与春季相通应,保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对内则从整体上调节人体自身的生命活动,以保证人体的稳定与有序;第二,肝主疏泄功能的发挥与多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肝主疏泄的功能表现已涉及人体消化、循环、神经、免疫、内分泌等诸多系统;这些系统的某些功能协同作用,可以表现为肝疏泄阳气以应春之变的生理季节性变化。中医的肝疏泄阳气的功能可以调控相关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第三,肝主疏泄赖以存在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根本在于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所形成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而肝是五脏应时而变的内在推动力,肝疏泄阳气是五脏应时的根本保证;第四,肝疏泄阳气以应春之变具有科学内涵。左右两胁和胃脘大腹的红外热值的季节性变化可以反映肝疏泄阳气、并应时而变的变化规律。
其他文献
<正>喉源性咳嗽是指由于喉头作痒不适引起的顽固性咳嗽。其临床特点是喉头作痒,旋即咳嗽,或咳而不爽,很少有痰。使用抗生素及止咳化痰类西药,往往疗效不太理想。我们自2003年
文章对滦县经济开发区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发现该地区人才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总量的不足,在该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中,地区的人才缺口越来
我国的石膏资源丰富,廉价,且石膏制品有诸多优点。特别是泡沫石膏板等制品,因其质量轻、可保存热量、阻隔声音和热量的传递、可回收利用等优点而成为建筑行业的重点关注对象
充氦检漏装置在我国电力、制冷等行业取得了辉煌的发展。随着有更多的生产企业寻求更快捷更准确的检测手段来替代原始的、落后的检测方式,充氦检漏装置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不
<正>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山东省济南市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采取PPP、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推动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建筑小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