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外部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存在政府对资源配置的限制,资本市场流动性低,以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发展企业集团,建立内部资本市场成为企业自发的选择。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中国企业集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随着企业集团在中国的迅速发展,集团总部与其独立经营的成员企业之间的资本配置活动也日益引起各界关注。中国的公司有着特殊的股权结构,股权集中度较高,存在一个终极控股股东,西方成熟的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在中国不一定适用,有必要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本文从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终极控制权的比例和终极控股股东性质三个方面,实证检验了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与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不相关。(2)终极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正相关。(3)终极控股股东为国家时对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有负面的影响。
与前人相比,本文有以下创新:
1、研究对象的创新。以前对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研究,由于数据的限制,没有将非上市的企业包含在内,因此并不全面。本文选用上市公司为集团公司的母子公司为研究对象,解决了非上市公司没有包含在内的缺点。
2、样本选择的创新。本文选用H股的多分部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克服了A股和B股上市公司由于分部资料不全无法直接计算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缺点,就笔者所知,中国尚未有学者采用分部资料直接研究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3、研究内容的创新。国内对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最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研究的学者并不多。其中关于控股股东对内部资本市场的影响的研究就更少,并且大都集中于研究直接控股股东对内部资本市场功能的影响。笔者尚未发现有从终极控股股东层面研究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文献,本文算是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