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

来源 :北京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fire870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外部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存在政府对资源配置的限制,资本市场流动性低,以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发展企业集团,建立内部资本市场成为企业自发的选择。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中国企业集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随着企业集团在中国的迅速发展,集团总部与其独立经营的成员企业之间的资本配置活动也日益引起各界关注。中国的公司有着特殊的股权结构,股权集中度较高,存在一个终极控股股东,西方成熟的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在中国不一定适用,有必要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本文从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终极控制权的比例和终极控股股东性质三个方面,实证检验了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与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不相关。(2)终极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正相关。(3)终极控股股东为国家时对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有负面的影响。   与前人相比,本文有以下创新:   1、研究对象的创新。以前对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研究,由于数据的限制,没有将非上市的企业包含在内,因此并不全面。本文选用上市公司为集团公司的母子公司为研究对象,解决了非上市公司没有包含在内的缺点。   2、样本选择的创新。本文选用H股的多分部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克服了A股和B股上市公司由于分部资料不全无法直接计算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缺点,就笔者所知,中国尚未有学者采用分部资料直接研究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3、研究内容的创新。国内对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最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研究的学者并不多。其中关于控股股东对内部资本市场的影响的研究就更少,并且大都集中于研究直接控股股东对内部资本市场功能的影响。笔者尚未发现有从终极控股股东层面研究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文献,本文算是首创。
其他文献
伴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恶化,贸易和航运业逐渐步入寒冬期。产能过剩,需求低迷引起的供求之间的失衡,使国际货运代理行业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漩涡。其中在行业里头占了95%以上的中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房地产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壮大起来,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的成立拉开了我国房地产开发产业的序幕。但随着房价不断攀升,国内民众的抱怨越来越强烈,因此中国
针对浙江台州地区品质波动较大的凝灰岩机制砂,探究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对比研究不同批次凝灰岩机制砂、石灰岩机制砂及河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
党组织的战斗力取决于党员队伍的素质。提高组织发展工作质量,是保证党员素质的关键。发展新党员,是基层党组织的八项基本任务之一和最基础、最具体、最经常的工作之一。近
股票期权作为企业一项长期激励机制,20世纪70年代萌芽于美国,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现已在美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及其他各国的公司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所指的股票期权激
近年来,宁夏邮政公司经历了很多深刻的变革。如实行政企分开,以及将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离等。通过改革,逐步完善市场机制,不断开发新的业务,努力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了市场竞
煤矸石烧结复合保温砌块是一种节能型墙体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和保温性能好等优点.为了研究煤矸石烧结复合保温砌块砌体的受压性能,通过对2组共12个试件的煤矸石烧结复合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