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不仅是一个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个有极高声誉的伦理思想家。道德修养论是来熹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其“心与理一”的修养目标,他提出了包括省察在内的多种修养方法。他认为省察这一修身方法是“得为学之本”。本文试从朱熹省察思想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特点、历史影响与现代启示等各个方面,对朱熹的省察思想进行梳理、界定和评价。 在修身过程中重视省察自身是我国儒家修身理论的一个重要传统。孔子是最早明确提出“内省”的修身方法的,他主张人应该经常去检查自己行为的动机和结果,孟子将其归结为“反身而诚”。宋明理学是以性、命、义、理为核心的理论,期于“明心见道”,理学家也都非常重视省察的修身方法。周敦颐、二程、胡宏等都阐发了各自对这一修身方法的认识。另外,朱熹的修身思想也受到佛、道修炼方法的影响。最后,基于其“存理灭欲”的人性论,朱熹主张在道德修养中应用省察之功遏人欲于将萌,反检自身,以严格恪属守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在朱子那里,省察即是作为修养者的个体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地进行反省和检查。省察的要义可以归给为知明、自讼、改过,它的作用是明辨是非善恶、克制人欲泛滥、促进人性完善。省察并不是一独立的修身方法,它与涵养、居敬、克治密切联系在一起。朱熹根据他对心之未发、已发不同状态的认识,提出了他对涵养与省察关系的认识。通过对涵养、省察关系的辩证认识,朱熹最后得出“省察是居敬的活用与应用”这一哲学抽象本质。朱熹认为省察是一渐修功夫。 朱熹的省察思想主要有四个特点:圣贤之域的价值目标;尽心至诚的理性自觉;反躬内求的自控监察;知明改过的辩证统一。朱嘉的省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是使“反省自身”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修养传统,消极影响主要是加重了修身中脱离实践、闭门思过的不良倾向。朱嘉的省察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人格完善有重要启示。首先省察即是进行积极的自我审度,这种自我审度是人类主体精神的自律;其次是正确把握自我的难度及其克服;最后是省察不能仅仅理解为纯思想上的自讼,而必须是积极的思想斗争,自我心理抑制和行为上的实际磨练三位一体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