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比较腹部淋巴结转移癌和良性淋巴结(炎症性及增生性)的ADC值,制定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ADC值的阈值,评价ADC值对腹部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2.比较腹部鳞癌和腺癌转移淋巴结的ADC值,评价ADC值诊断和鉴别能力。
3.比较常规MRI和DWIBS对腹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4.比较结合DWIBS的MRI单纯MRI在不同解剖分区对恶性转移淋巴结诊断的符合率。
5.DWIBS对腹部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05年7月至2008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中,对因临床怀疑腹部(包括盆腔)有淋巴结病变的进行腹部常规MRI扫描和DwIBS扫描。将符合下列条件的41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1)进行了腹部病变区域的DWBS和常规MRI各序列的扫描:图像清晰、无明显的运动伪影、图像能够做进一步分析处理者。(2)手术或活检送病理确诊为腹部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炎性、增生的良性淋巴结或淋巴瘤者。
2.成像设备
Philips Intera Master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梯度场的切换率150mT/m·s(毫特斯拉/米·秒),梯度场强度30mT/m(毫特斯拉/米)。使用体部四通道相控阵线圈(sense body coil)。
3.扫描方法与参数
受检者取仰卧位,行常规MRI扫描和DWlBS扫描。全腹扫描范围自胸骨柄下缘至耻骨联合处,可分为上中下腹,根据病变的具体部位进行选择。
常规MR/扫描:横断面扫描,层厚/层距=4mm/0mm。体部扫描包括T2WI压脂(TR/TE=1600ms/70ms,层厚/层距=4mm/0mm)、T1WI压脂(TR/TE=217.9ms/5.1ms,层厚/层距=4mm/0nim),矩阵=256x256。经肘静脉注射MRI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adolinium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Gd.DTPA,0.1mmol/kg)后再行横断面T1WI扫描。
DWIBS扫描:注射MRI对比剂前进行横断面DWIBS扫描,扫描时采用敏感性编码(Sensitivity Encoding,SENSE)技术。扫描范围、层厚、层间距同常规MR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single shot)自旋回波一平面回波(SE-EPI)序列,并应用短TI反转恢复(Short TI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进行脂肪抑制。取b值=800s/mm2进行扫描。具体扫描参数如下:层厚/层距=4mm/0mm,TR/TE=shortest~6800ms/70ms,TI=180ms,FOV=325mm,矩阵=160x256,SENSE因子=2.0,NSA=8~10,扫描时间5~8分钟。
4.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
4.1常规MRI形态学指标:包括(1)淋巴结的最短径、最长径: (2)淋巴结的圆形指数圆形指数(roundness index,RI);(3)淋巴结的淋巴门结构的有无;(4)淋巴结有无相互融合; (5)淋巴结中央坏死百分比(central nodal necrosis,CNN%).
4.2 DWmS成像:选择b=800 s/mm2。对选定的原发灶或淋巴结,运用感兴趣区(ROI)技术测量其ADC值。各类原发灶或淋巴结分别测量实质区、坏死区的ADC值。
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资料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以上资料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用ROC曲线下面积对ADC值的诊断价值进行判断。选择诊断的准确度最高、诊断效果最佳的ADC值作为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