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母女关系主题的嬗变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llj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华裔文学的创作主体中,华裔女性作家是其中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作家群体。成长于中美双重文化环境中的华裔女性作家们为美国华裔文学增添了众多经典的篇章,以至于形成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自身的发展历史,并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初创期、20世纪中期到80年代的发展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繁荣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母女关系”、“父子关系”、“唐人街”等独特而经典的创作主题,不同程度地涵盖了美国华人群体的移民体验与生存困境,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汇的产物,具有特殊性与稳定性。其中,通过母女关系主题的书写,女作家们不断思考着华裔女性在不同时期的家庭、社区、主流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以华人母亲的故事和语言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既是她们感到危机的根源,也是对自身的启发。因此,对于华裔女性作家而言,女性身份、华人家庭出生与美国主流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和争论领域。
  过去针对母女关系主题的研究,往往集中于对某一部或多部母女关系主题小说进行独立或对比的分析,通过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族裔身份等理论为基础展开讨论,关注母女冲突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差异、女性文本中的男性他者、后殖民视阈下的东方主义或反东方主义立场等内容。本文就将在先前的研究中汲取有益的经验,聚焦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发展史上的发展期和繁荣期,结合相应的时代背景,运用细读的方法,具体以汤亭亭的《女勇士》、谭恩美的《喜福会》、邝丽莎的《上海女孩》为讨论的基础文本,继续探寻母女关系主题中未被穷尽的价值。
  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梳理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例举相应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总结不同时期的特点,点明母女关系主题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地位和意义,同时也梳理了国内外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母女关系主题的研究现状,并说明本文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接下来正文第一章着重回顾、总结了自美国民权运动后,分别以“女勇士”、“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上海佳人”为代表的母女形象,透过形象的变化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华裔女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正文第二章建立在吸取过去母女关系主题研究中的“男性他者”内涵的基础上,将华人移民父亲还原至华人家庭,思考父亲一角作为完整家庭的一份子是怎样影响了华人母女,他们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什么样的功能和意义;正文第三章聚焦于华裔女性自我意识的阶段性反思,由外向内地探究女作家们如何在回溯母系历史的过程中去解读自我,为自己创造一个定义。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电信业政府监管是指政府或政府授权的组织基于电信业经济上的自然垄断性、政治上的安全性和技术上的互联性,依法对电信市场结构以及企业行为进行的直接干预活动,目的在于提高电信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保障使用者对电信基础设施的公平利用、保障公众对电信服务需要的满足。本文主要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和比较归纳的方法,着重分析了电信业政府监管法治的一般原理与机制。从结构上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对电信业政府监管研究现
学位
《续博物志》是南宋李石编撰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它所记载的一些古代趣事、传说以及生活杂事等,为我们研究历史、文学、民俗以及语言等方面都提供了很多可靠的可以供参考的资料,  《绩博物志》中共有258个  第一章讨论副词来源。《绩博物志》中共有115个副词,其中单音节副词有111个,复音节副词有4个。将副词分为九类: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否定副词、肯定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关联副词、频率副词。
学位
网络小说“神话重写”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诞生于21世纪,是“神话重写”传统在网络文化中的复兴。自它诞生便受到消费文化、网络文化、后现代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完全不同于传统“神话重写”的解构性、游戏性、娱乐性特征。研究网络小说“神话重写”,对于了解神话在网络文化中的存在状况具有重要价值,也能反映以神话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网络语境中的命运。本文以《搜神记》《悟空传》《许仙志》《沙僧日记》等网络小说为研究对
学位
自从尼采喊出“上帝死了”的口号,虚无主义的幽灵就游荡在了茫茫的欧洲大地上。如何走出虚无主义?是现代人所共同面临的精神问题,加缪亦是找寻现代人精神出路的队伍中的一员。在虚无主义问题上,加缪深受尼采思想的影响,认为基督教和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主义遮蔽了人类生存的虚无本质,本质上是对人的欺骗,其结果便是导致人的衰弱。加缪对虚无主义的研究触及了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深刻认识到了人之生存的虚无本质。要走出虚无
学位
叶芝是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论既有前期象征主义的共性。也带有现代主义的特性,还有独属于叶芝的创造,实现了对传统文学的反叛与超越。本文立足于叶芝新旧传统的“过渡性”身份定位,从叶芝和象征主义的关系出发,思考叶芝象征主义诗论中“生命与哲思”张力的呈现,认为叶芝不仅展现了个体生命内在的本真感受,也追索了人类共通性的哲学之思.本文主要由以下五个章节构成。  第一章论述象征主义的含义、叶芝与象征主
“家庭”是古今中外许多作家热衷书写的话题,也因此成为了文学写作传统中经久不衰的母题之一。沈从文作为现代中国一位独具反叛精神的作家,却执着于书写这一传统的叙事主题。因此,探究沈从文小说中的家庭叙事则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文学意义。  本文选取“沈从文小说中的家庭叙事”作为沈从文小说研究的一个切入点,以乡村家庭题材和都市家庭题材的小说为例,对文本中呈现出的典型家庭伦理关系进行归类和整合,分析不同空间影响下的
学位
贺享雍是川东乡村成长起来的作家,他有着四十余年的乡村生活经验和农事生活体验。长期以来,他将目光投至于自己深爱的故土——巴渠大地,通过对熟悉乡民的形象塑造,对故乡山水和人情百态的描摹,记录乡村改革历程,探索乡村未来的可能性。《乡村志》是贺享雍2009年开始构思的一部以农村变革为题材的多卷本长篇小说,2012年第一卷《土地之痒》出版后便引起文学界众多评论者的关注,同时也标志着贺享雍的创作步入一个新阶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