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常规测井流体性质评价技术集成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ianledaishu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碎屑岩油气勘探相比,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更大的难度和挑战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碳酸盐岩储集岩储集空间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非均质性特征极为明显,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复杂的原生孔隙类型,碳酸盐岩沉积物多为生物成因,生物颗粒内部以及颗粒之间,礁体生物骨架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原生孔隙,而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类型和生物的发育程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一点比碎屑岩要复杂的多。
  (2)复杂的次生孔隙类型,由于碳酸盐岩矿物本身较强的化学活动性,且碳酸盐岩一般较脆,在沉积以后、成岩阶段、后生或表生期的改造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复杂的次生孔隙,且分布状态带有很大的随机性。
  (3)复杂的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组合而形成千差万别的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
  碳酸盐岩储层流体类型识别难点主要有: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低、储集空间结构复杂和非均质性强,不同储集空间类型其流体赋存状态不同。不同成因类型储层特征差异较大,钻遇岩溶发育储层时无论油气层还是水层均有一定气测显示。目前,对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性质评价主要依据储层的电阻率。据研究,不同储层孔隙结构岩石其地层因素F变化很大,也就是说阿尔奇公式中的m值不同。例如,一般溶孔型储层m值大约等于2;当地层存在裂缝时,m值将小于2;如果存在溶洞,m值大于2。因此,不同孔隙结构的含油气储层,电阻率差异会很大,如果只根据电阻率大小而不考虑孔隙结构差异就会出现错误的解释结果。
  因此,须考虑不同储层类型综合利用电测与气测交会图来识别流体性质。
  由常规测井交会图版和气测录井资料对地层含流体性质的判别结果看,各种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均有其适应的一面,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本论文第三章内容对常规测井交会图版法的应用效果分析,可以得到如下认识:
  (1)双饱和度差值与深电阻率或含水饱和度结合对油气水层有很好的区分能力;
  (2)深、浅电阻率比(Rt/Rxo)与深电阻率交会图版和深电阻率与孔隙度交会图版,可以清楚地区分油气层与水层,应用效果良好;
  (3)中子与纵波时差、密度交会图版、四孔隙度差值与有效孔隙度交会图不能够区分出油气层和水层,在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内不具有应用的可行性;
  (4)空间模量差比值与有效孔隙度交会图版法在研究区内应用效果较差;
  (5)纵、横波速度比与孔隙度交会图版不能很清楚地油气层和水层,在工区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由于油气层在气测录井图上全烃和组分数值会出现异常显示,可根据气测曲线的全烃含量、峰形特征及组分情况识别油层和气层,加之气测录井技术在井口对地层油气显示情况进行连续监测,其录井资料具有连续检测、实时的特点,因此在裂缝性油气层、轻质油气层、凝析油气层流体性质识别方面,有着其它技术所没有的连续性、灵敏性优势。通过本论文第四章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认识:
  (1)PIXLER法具有计算简单,评价快速的优点,根据不同类型流体具有不同特征的C1/C2、C1/C3比值,绘制的交会图能够较好地区分出油层和气层。
  (2)轻烃比值法最大的特点是能对原油的密度、气体的湿度及渐变过程作出明确、直观地描述,而且对轻质油、凝析油和高气油比的油及残余油的区分也很明显。建立的WH与BH的交会图可以较明显地区分出气层和油层,且对气油比较大的纯气层也有显示。
  (3)根据烃组分三角形法确定的M点位置以及三角形正负Q值在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能够较好地区分油、气层。
  (4)根据油气层气测全烃绝对值高,电阻率相对值高;水层气测全烃绝对值低,电阻率相对值低,建立工区RT、TG和C1的交会图,也可以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对目的层段的流体性质进行识别,建议结合试油资料,选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流体性质判别,以期达到最为准确、可靠的识别效果。
其他文献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各大油气田,特别是中国东部油田新增油气地质储量多数来源于隐蔽油气藏。其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缺乏非常有效的此类隐蔽性储层的预测及描述方法与技术。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适应于当前勘探开发阶段的高精度储层预测方法。  地震岩性参数的准确反演一直是地球物理工作者长期的奋斗目标,在油田开发地震工作中,无论是储层预测还是油气圈定、油藏描述,波阻抗反演都是极其
学位
随着我国各地含有油气藏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陆地和海上油气藏的勘探幵发研究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对岩性油气藏的幵发的概率越来越大,对于特性岩性的研究更是益渐盛。根据目前资料掌握的情况和勘探要求,本次研究地区为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北翼及向北倾没延伸的外围地区,主要目的层为沙河街组多套发育的灰岩层段,并将砂岩类储层列为辅助目的层。  当前,针对岩性地层的油气藏勘探需使用有效的技术与方法的支持。近些年,国
大地电磁测深法(Magnetotellurics,MT)以岩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和前提,利用天然交变电磁场研究地球电性结构的勘探方法.由于它不用人工供电,成本低,工作方便,不受高阻层屏蔽,而且勘探深度随着电磁场的频率而异,浅可以几十米,深可达数百公里,因此受到广泛的应用.  在解决人地电磁测深法(MT)正演问题时,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为主要的数值计算方法,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基于网格的数值方法,如有限元
地震正演模拟分两方面:数学模拟和物理模拟,正演是地震数据采集、处理、解释三大环节的分析基础[1]。本文主要论述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是勘探地震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也是认识地震波传播规律,检验各种处理方法正确性的重要工具,是地震反演的基础。所以,该技术在我们对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震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类积分方程法、射线追踪法以及波动方程法。积分方程法是建立
学位
地震储层预测的主要任务已经从简单的构造油气藏向更为隐蔽的岩性油气藏转化,一些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都需要依靠地震勘探分辨率的提高。目前已经发现影响地震勘探分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层的吸收衰减效应,使地震波高频信息得到较大的衰减,从而降低了地震勘探的分辨率。本文通过对地震波吸收衰减机制作了系统的分析,发现影响地震波吸收衰减的因素很多,要想对其有正确的判断必须结合实际资料全面的分析,我们只有清楚的认识造
利用地震勘探可以描绘出与烃的沉积、产生、运移及圈闭等相关的地质特征,从而对地下油藏作动态和静态的表征。随着油气田勘探程度的提高,构造油气藏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岩性、断块、裂缝、隐蔽油气臧等已逐渐成为主要研究目标,因而对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各项异性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地震属性反映了地震信息的全部性质,它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储层的物性和岩性特征,因此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提取与地层物理性质有关的隐藏信息,并将这
学位
文安斜坡位于冀中坳陷霸县凹陷东部,整体构造面貌为一个从南东向北西倾斜的斜坡。霸县凹陷是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地层发育全,自下而上发育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和新近系的馆陶组、明化镇组及第四系地层。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层段为古近系的沙河街组的沙二段~东营组。其中沙二段的主要岩性为浅灰、灰绿色砂岩夹紫红色泥岩,局部发育膏岩,为辫状河一三角洲沉积;沙一段分为上、下两个亚段,下亚段主要为灰色泥岩夹油页岩
学位
靖安油田白于山区勘探始于1995年,1998年以长4+5地层为目的层围绕高产井点进行滚动开发。2002年开辟超前注水实验区。长4+52油层组为其主力油层组。  通过对本区油藏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发现,靖安油田白于山区长4+5油层组的沉积作用主要发育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统由碎屑岩组成(呈北东一南西方向延伸)的志丹三角洲朵状体中。长4+52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辨别出了水下分流河道、
众所周知,沉积相的研究对煤炭、石油等的地下矿产开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由于地层深埋在地下,因此我们需要采用一些必要的手段来对其进行研究。  与露头区的沉积相研究相比,想要观察到能直接反映沉积环境信息的沉积相标志来分析地下相只有通过岩心资料,可是探井取心率都很低而且一般还不连续,这使得沉积相研究变得很困难。而基于测井资料的测井分析可以得到连续的沉积相解释,但是其结果有较强的多解性。并且就算测井分
裂缝不仅是流体的储集空间,还是低渗透油气藏流体的重要渗流通道。同时,由于碳酸盐岩质地硬,且其本身容易受岩石风化作用及地下水溶解作用等,为裂缝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条件,所以裂缝主要发育在碳酸盐岩储层中。  目前看来,世界上的很多油田都是以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为主要产层,例如利比亚的Augila油田、北海Auk和Argyll油田、埃及的ZeitBay油田等,我国国内的塔里木、四川等地区都先后发现了碳酸盐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