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双侧向测井数值模拟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uangom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缝不仅是流体的储集空间,还是低渗透油气藏流体的重要渗流通道。同时,由于碳酸盐岩质地硬,且其本身容易受岩石风化作用及地下水溶解作用等,为裂缝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条件,所以裂缝主要发育在碳酸盐岩储层中。
  目前看来,世界上的很多油田都是以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为主要产层,例如利比亚的Augila油田、北海Auk和Argyll油田、埃及的ZeitBay油田等,我国国内的塔里木、四川等地区都先后发现了碳酸盐岩油气资源。正是其数量可观,所以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而在致密的碳酸盐岩中,裂缝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正是因为裂缝的存在才使得碳酸盐岩有成为油气藏储集层的可能,所以对碳酸盐岩裂缝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限元方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数值分析方法,由于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处理上的优势,从而适用于双侧向测井仪器响应的数值模拟。其原理是由大量的子区域替代整个求解区域,这样,在子区域上的函数就可以用带有待定系数的简单插值函数表示。所以,无限大自由度的边值问题就转化为有限自由度的问题。整个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求解区域的划分;
  2.插值函数的选取;
  3.方程组的形成;
  4.解方程组。
  在常规测井中,双侧向测井是对裂缝较敏感的主要测井方法之一,所以利用裂缝发育程度与电阻率变化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结合双侧向测井方法,在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运用有限元法对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的裂缝进行数值模拟,以研究碳酸盐岩裂缝地层的电阻率响应规律。
  本文从双侧向测井原理着手,基于稳流电场的电位所满足的Laplace方程,结合变分原理,将双侧向测井的求解区域在柱坐标系下化简为二维的1/2(或1/4)子午平面,利用有限元法,求解出相应地层的电位值,最后计算得到深、浅双侧向的视电阻率值。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有:
  1.双侧向测井电极系系数K的选取
  利用有限元素法计算视电阻率时,双侧向测井电极系系数K的选取也将影响到计算的视电阻率的精度,所以,本文依据均匀地层1/4平面进行网格剖分,合理处理无穷远边界条件后,计算电极系系数值,本文模拟得到的深、浅电极系系数KLLd、KLLS分别为0.773、1.523,该结果和有关的参考文献的数值基本是一致的。求解了电极系系数,可以用同样的步骤计算双侧向测井的正演响应。
  2.单一裂缝的模拟
  由于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的储集类型多样且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给模拟带来了困难,为便于研究和进行理论分析,对地层模型做了如下假设:
  (1).地层具有旋转对称性。即可转化为二维子午面上处理问题。
  (2).裂缝为无限侵入的。即裂缝中充满的液体和井筒中的液体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3).裂缝的模型为平板状的。
  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深、浅侧向电阻率分别与泥浆电阻率、裂缝的角度、裂缝张开度及裂缝长度的关系,模拟的结论如下:
  (1)视电阻率—泥浆电阻率
  模型的基岩电阻率Rb=10000Ω?m,给定不同的裂缝张开度,不同的泥浆电阻率,模拟结果为:当泥浆电阻率小于100Ω?m时,随着泥浆电阻率的增大,视电阻率增大,但是增大的幅度比较小;当泥浆电阻率从100Ω?m增大到1000Ω?m时,视电阻率明显增大,此时泥浆电阻率对视电阻率影响较大。同时,随着裂缝张开度的增大,其视电阻率增大的幅度逐渐变小。
  (2)深、浅侧向电阻率—裂缝张开度
  基岩电阻率和裂缝的长度不变,给定不同的泥浆电阻率,模拟结果为:整体的趋势是视电阻率随着裂缝张开度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当裂缝张开度很大时,泥浆电阻率的变化对视电阻率的影响较小,所以,裂缝张开度太大时,研究的实际价值不大。同时,深、浅侧向电导率与裂缝张开度呈线性关系,且随着裂缝张开度的增大而增大,深侧向电导率与浅侧向电导率的差值越来越大,且呈线性关系,这符合当基岩电导率Cb和泥浆电阻率Cm为常数时,深、浅侧向电导率差△C∞d的规律。
  (3)深、浅侧向电阻率—裂缝长度
  基岩电阻率Rb=10000Ω?m,裂缝的张开度d=1000μm,裂缝长度从0.5m到10m的变化过程中,深、浅侧向电阻率明显地减小,当裂缝长度大于20m时,深、浅侧向电阻率基本上呈一直线状,幅度差也基本不变;同时,当泥浆电阻率不同时,泥浆电阻率越小,其深、浅电阻率也越小,这正好验证了前面的泥浆电阻率对裂缝性地层深、浅侧向电阻率的影响。
  (4)深、浅侧向电阻率—裂缝倾角
  基岩电阻率、泥浆电阻率及裂缝长度不变,裂缝张开度不同时,模拟的结果为:当裂缝倾角α在小于某一个角度(称为临界角)时,浅侧向电阻率R11s大于深侧向电阻率R11d,即表现为负差异,并且随着倾角的增大,这种负差异在逐渐减小;当裂缝倾角α在大于临界角时,深侧向电阻率R11d大于浅侧向电阻率R11s,即表现为正差异,并且随着倾角的增大,这种正差异逐渐变大。在裂缝张开度不同的情况下,模拟的裂缝倾角变化与双侧向电阻率的关系,也符合上述规律。在给定不同的基岩电阻率Rb情况下,基岩电阻率Rb越小,其临界角也越小。
  以上的模拟结果与有关的参考文献的结果基本一致,证明其模拟的结果是正确的。由于建模和网格划分的缘故,本文模拟的裂缝偏大,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同时建议,对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研究应进一步模拟多裂缝且尽量缩小裂缝的情况下,双侧向电阻率的变化规律,以便能更深入地了解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更具有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江汉盆地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中部,面积36360平方公里,是我国东部一个典型的内陆盐湖断陷盆地,可划分为11个凹陷和4个凸起共计15个二级构造单元。江陵凹陷位于江汉盆地西南部,是江汉盆地最大的二级构造单元。以万城断层为界,具有NW分带、NE分块的构造格局,发育众多断陷、洼地,整体呈现多隆多坳的构造格局。江陵凹陷虽经过多年的勘探与研究取得一定的突破,长期以来认为凹陷内的梅槐桥洼陷生烃最好,勘探程度极不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各大油气田,特别是中国东部油田新增油气地质储量多数来源于隐蔽油气藏。其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缺乏非常有效的此类隐蔽性储层的预测及描述方法与技术。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适应于当前勘探开发阶段的高精度储层预测方法。  地震岩性参数的准确反演一直是地球物理工作者长期的奋斗目标,在油田开发地震工作中,无论是储层预测还是油气圈定、油藏描述,波阻抗反演都是极其
学位
随着我国各地含有油气藏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陆地和海上油气藏的勘探幵发研究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对岩性油气藏的幵发的概率越来越大,对于特性岩性的研究更是益渐盛。根据目前资料掌握的情况和勘探要求,本次研究地区为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北翼及向北倾没延伸的外围地区,主要目的层为沙河街组多套发育的灰岩层段,并将砂岩类储层列为辅助目的层。  当前,针对岩性地层的油气藏勘探需使用有效的技术与方法的支持。近些年,国
大地电磁测深法(Magnetotellurics,MT)以岩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和前提,利用天然交变电磁场研究地球电性结构的勘探方法.由于它不用人工供电,成本低,工作方便,不受高阻层屏蔽,而且勘探深度随着电磁场的频率而异,浅可以几十米,深可达数百公里,因此受到广泛的应用.  在解决人地电磁测深法(MT)正演问题时,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为主要的数值计算方法,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基于网格的数值方法,如有限元
地震正演模拟分两方面:数学模拟和物理模拟,正演是地震数据采集、处理、解释三大环节的分析基础[1]。本文主要论述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是勘探地震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也是认识地震波传播规律,检验各种处理方法正确性的重要工具,是地震反演的基础。所以,该技术在我们对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震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类积分方程法、射线追踪法以及波动方程法。积分方程法是建立
学位
地震储层预测的主要任务已经从简单的构造油气藏向更为隐蔽的岩性油气藏转化,一些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都需要依靠地震勘探分辨率的提高。目前已经发现影响地震勘探分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层的吸收衰减效应,使地震波高频信息得到较大的衰减,从而降低了地震勘探的分辨率。本文通过对地震波吸收衰减机制作了系统的分析,发现影响地震波吸收衰减的因素很多,要想对其有正确的判断必须结合实际资料全面的分析,我们只有清楚的认识造
利用地震勘探可以描绘出与烃的沉积、产生、运移及圈闭等相关的地质特征,从而对地下油藏作动态和静态的表征。随着油气田勘探程度的提高,构造油气藏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岩性、断块、裂缝、隐蔽油气臧等已逐渐成为主要研究目标,因而对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各项异性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地震属性反映了地震信息的全部性质,它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储层的物性和岩性特征,因此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提取与地层物理性质有关的隐藏信息,并将这
学位
文安斜坡位于冀中坳陷霸县凹陷东部,整体构造面貌为一个从南东向北西倾斜的斜坡。霸县凹陷是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地层发育全,自下而上发育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和新近系的馆陶组、明化镇组及第四系地层。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层段为古近系的沙河街组的沙二段~东营组。其中沙二段的主要岩性为浅灰、灰绿色砂岩夹紫红色泥岩,局部发育膏岩,为辫状河一三角洲沉积;沙一段分为上、下两个亚段,下亚段主要为灰色泥岩夹油页岩
学位
靖安油田白于山区勘探始于1995年,1998年以长4+5地层为目的层围绕高产井点进行滚动开发。2002年开辟超前注水实验区。长4+52油层组为其主力油层组。  通过对本区油藏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发现,靖安油田白于山区长4+5油层组的沉积作用主要发育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统由碎屑岩组成(呈北东一南西方向延伸)的志丹三角洲朵状体中。长4+52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辨别出了水下分流河道、
众所周知,沉积相的研究对煤炭、石油等的地下矿产开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由于地层深埋在地下,因此我们需要采用一些必要的手段来对其进行研究。  与露头区的沉积相研究相比,想要观察到能直接反映沉积环境信息的沉积相标志来分析地下相只有通过岩心资料,可是探井取心率都很低而且一般还不连续,这使得沉积相研究变得很困难。而基于测井资料的测井分析可以得到连续的沉积相解释,但是其结果有较强的多解性。并且就算测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