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境下新疆阿魏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阿魏是一种荒漠类短命药用植物,其数量正在迅速减少,现已到了临近灭绝的境地。根际微生物群落在调节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植物生长和适应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新疆阿魏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和驱动其组装的过程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新疆阿魏在不同生境土壤中(生境土壤主要集中在新疆阿魏根际土壤区域)的优势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以及驱动它们组装的过程,弥补目前关于新疆阿魏微生方面研究不足的现状,为进一步开展新疆阿魏的原生地抚育和商业培植提供数据参考。
  本研究基于二代测序平台HiSeq2500PE250对根际微生物的16S V4和ITS V1片段来进行双末端的测序和拼接以及过滤、OTUs聚类分析和物种注释以获得根际微生的物种信息。并在OTUs聚类分析和物种注释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多样性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探究新疆阿魏根际和非根际的微生物群落在不同样地区域(大距离的样地划分)、坡位置(坡顶、坡中和坡底)和土壤深度(0-5厘米、5-15厘米和15-40厘米)之间的差异。同时探究了土壤理化性质与新疆阿魏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我们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新疆阿魏根际优势细菌门是: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2.7%)、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8.6%)、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4.0%)、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10.1%)、蓝细菌Cyanobacteria(7.9%)、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6.9%)、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3.9%)、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3.5%)、厚壁菌门Firmicutes(3.4%)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3.2%)。
  (2)新疆阿魏根际优势细菌属是:RB41、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Gaiella、Pseudarthrobacter、土壤红杆菌属Solirubrobacter、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Adhaeribacter、Haliangium、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红球菌属Rhod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3)新疆阿魏根际优势真菌门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42.87%)、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3.21%)、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2.66%)、壶菌门Chytridiomycota(0.21%)、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0.05%)、隐真菌门Rozellomycota(0.04%)、油壶菌门Olpidiomycota(0.01%)、捕虫霉门Zoopagomycota(0.01%)、毛霉门Mucoromycota(0.01%)和芽枝霉门Blastocladiomycota(0.01%)。
  (4)新疆阿魏根际优势真菌属是:浪梗霉属Polythrincium、被孢霉属Mortierella、Striatibotrys、棘壳孢属Pyrenochaeta、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赤霉菌属Gibberella、链格孢属Alternaria、漆斑菌属Myrothecium、Arthrocladium和青凤蝶属Graphium。
  (5)新疆阿魏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对于土壤深度(0-40厘米)和样地区域的划分并不敏感。
  (6)钾能够显著地解释新疆阿魏根际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海拔高度、硝态氮、总盐和pH在最大程度上地解释了新疆阿魏根际真菌群落的结构分布。
  (7)新疆阿魏根际细菌群落对于坡位置(坡顶、坡中和坡底)和土壤深度(0-40厘米)的划分敏感,即新疆阿魏根际细菌群落在小空间尺度上存在异质性。
  (8)pH在最大程度上解释了新疆阿魏根际细菌群落分布结构和速效磷与新疆阿魏根际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关系。
  (9)在本文所列的众多变量因子中,pH和海拔高度与大多数的新疆阿魏根际细菌属之间存在显著关系。相反地,厚壁菌门、浮霉菌门、变形菌门以及酸杆菌门与各变量之间没有展现出来显著的相互关系。
  (10)在众多变量中海拔高度、速效磷、硝态氮和总钾与大多数新疆阿魏根际优势真菌属之间存在显著关系。此外,pH、总钾、硝态氮、速效磷和总盐也同样与新疆阿魏根际优势真菌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其他文献
译者地位及其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研究所要攻克的难点,也是翻译理论的根本问题之一。本文作者在回顾了不同翻译学派下译者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后,勾勒出译者主体性变化的图示,并分析译者主体性变化的原因。译者主体性从语文学范式下的自由发挥,发展到科学主义语言学派参照下的限制与忽略;而在文化转向后又逐渐由凸显上升到过度发挥。但都无法避免在单一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走向极端。然而,这也是国外翻译研究在
本论文的切入点为美国大城市市区非裔美国人与郊区白人之间由于空间隔离所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均问题。本文选择底特律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市区与郊区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以及导致这种教育资源不均的深层因素。为此,必须先审视在整个教育体系背后一直起到推动作用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和教育历史背景,再进一步研究美国国内整体的教育和改革。与此同时,本文认为,选择一个特定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更好地突出问题所在,找到各项因素(如
学位
词汇是语言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习得的相关研究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近年来,国内的专家学者和高校教师对于词汇习得研究的热情居高不下。这种高涨的研究热情,从近三十年间,词汇习得相关论文的发表数量上可见一斑。词汇习得的相关研究表明,在学习者所掌握的词汇中,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词汇并非是通过刻意学习的方式获得的。换言之,在二语学习者所掌握的词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附带习得的方式获
学位
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夏洛蒂·勃朗特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完成了四部小说,即《教师》(1857,创作于1846年)、《简爱》(1847)、《谢利》(1849)以及《维莱特》(1853)。她的作品主要取材于自身经历,因此除《谢利》以外,其他三部小说的女主人公都是教师。自小说出版以来,女教师形象自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现有研究或是挖掘女教师境遇的社会及个人成因,或是分析该形象所反映的女
济慈的一生十分短暂却又命运多舛,可他却为世界留下瑰丽的诗作。尤其是他诗歌中对于现实生活的感受和对死亡的想象,一直都备受后人的关注。虽然对济慈诗歌中生存与死亡的研究作品络绎不绝,然而,从现象学角度探讨济慈诗歌中的生存观和死亡观的分析作品却不太常见。本文借用了海德格尔现象学中“在世”的基本理念解释济慈诗歌中“死亡界限”与“向死而生”的观点。本文以新批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埃尔金大理石雕像》、《秋颂》、
语用标记语是具有指导话语理解的程序性意义的话语成分,不会传递话语的命题意义或语义意义。前人研究常聚焦于well,infact,however,instead等语用标记语。近年来,有学者挖掘let’s作为语用标记语的用法,但是相关分析大多从历时的角度展开,研究let’s是如何从实意词let加上其补语us的组合演变成语用标记语的。尚未有研究单独将语用标记语let’s作为研究对象并展开共时研究。本研究以
在语音学和音系学领域,语言的节奏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一重音计时型和音节计时型。长期以来,实证研究并未对节奏类型的严式二分提供力证。随着节奏指标的出现,这一争论再次受到广泛关注。节奏指标,即,通过公式量化言语中辅音与元音的变异程度,对语言的节奏类型进行分类。以%V和△C这两项节奏指标为例。%V指语句中元音时长所占的百分比;△C则指语句中辅音时长的标准偏差。用节奏指标评判语言的节奏类型虽己得到学界的广泛
学位
本文针对当下艺术家对市场发展形势而本身立场视角是否变化,进行分析,是否还能够秉其艺术特点而进行艺术创作与加工的主要观念进行讨论。我认为当下的时代进入到了社会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当中,且在这种形式下的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本身关系也是与社会有着一定联系的。当下的艺术家应当保留传统的初心对其艺术道路航线的形式,有着一定的信念和坚持发挥艺术家本身的个性特点,面对当下消极的市场经济形势而更加向上励志。
学位
艺术是人类文化所共有的精神瑰宝,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古典、现代、后现代到当代艺术的过程,每一个艺术思潮都对应着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中国社会和中国当代艺术一起经历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历史变革,特殊的社会进程在带给中国当代艺术特殊面貌的同时,也无可避免的面临着当代艺术所带来的通病。在艺术活动中审美价值的转移、艺术边界的拓展、美学规律的突破带来了一系列艺术去审美化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应着
赵开坤(1954—2016)是吉林艺术学院的终身教授,中国表现性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从他油画创作中的线入手,分析线在其各时期油画创作中的样式演变,并最终确定赵开坤的用线是立体表现力的体现,反映了赵开坤油画创作的立体造型观。  本文通过分析赵开坤油画创作中线的来源因素,在众因素影响之下的赵开坤油画创作,在不同时期,线在画面中的样式与风格也发生了改变。从早期的结构性线条逐渐演进至探索期的符号性线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