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蔬菜产业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等概念成为热点,蔬菜质量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近年来,蔬菜种植者管理缺乏科学性,蔬菜地生产能力下降,加上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盲目施肥等,蔬菜地土壤养分不平衡、土壤酸化等一系列问题频频出现。研究和分析蔬菜耕地质量,能够为指导蔬菜地生产管理,提高当地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获得优质、高产的蔬菜产品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合肥市肥东县蔬菜地为研究区域,基于GIS和地统计学对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有效硫以及pH进行空间变异特征分析,并根据蔬菜地自身特点,建立了肥东县蔬菜地质量等级评价层次模型及隶属函数模型,开展了蔬菜耕地质量评价。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肥东县蔬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为7.19-44.10g/kg,平均含量为20.06g/kg,属于中等水平;有效磷含量范围为1.40-346.95mg/kg,平均含量为87.08mg/kg,属于丰富水平。速效钾含量范围为30.42-547.00mg/kg,平均含量为183.61mg/kg,属于较丰水平。有效硫含量范围为11.62mg/kg-327.46mg/kg,平均含量为75.16mg/kg,属于丰富水平。碱解氮含量范围为30.27-273.17mg/kg,平均含量为104.99mg/kg,属于中等水平;pH值在3.55-7.90之间,平均值为5.32,属于弱酸性。肥东蔬菜地六种土壤养分均属于中等空间变异性,且有效硫>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碱解氮>pH,其中有效磷和有效硫空间变异性较高。(2)选择适宜不同土壤属性特征的插值模型对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肥东蔬菜地除有效磷最优半方差函数模型为高斯模型,其余五种土壤养分最适宜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块金系数由大到小排序为:pH>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有效硫>有效磷,土壤空间自相关性差异不大,其中有效磷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较高,块金系数在0.25以下,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有效硫以及pH块金系数均在0.25至0.75之间,空间自相关性中等。(3)肥东县蔬菜地整体养分情况中等,土壤有机质呈现南部和北部高,东部和中西部较低的趋势,以20-30g/kg为主,土壤有效磷全县蔬菜地含量较高,东部和北部稍低,土壤速效钾分布为中北部含量较高,东部部分地区含量较低,集中150-200mg/kg,土壤碱解氮以中部地区含量较高,西部地区含量相对较低,全县蔬菜地碱解氮含量集中150-200mg/kg,土壤有效硫含量南部相对较低,中北部相对较高,土壤pH整体为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土壤酸碱度适中,中东部和南部部分土壤过酸。(4)根据蔬菜地的特殊性,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加入地下水埋深、土壤盐渍化以及对蔬菜生产影响较大的土壤养分指标,确定建立肥东县蔬菜地评价19个指标,其中以有机质、地形部位、耕层质地、土壤盐渍化以及pH等指标权重居高,形成一套适宜蔬菜地质量等级评价的指标体系。(5)肥东县一等蔬菜地至三等蔬菜地占全县蔬菜地25.26%,主要集中于中部以及南部滨湖平原,北部及东部部分乡镇分布,四等蔬菜地至七等蔬菜地占全县蔬菜地55.16%,分布均匀,中部地区分布较密,八等蔬菜地至十等蔬菜地占全县蔬菜地19.58%,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东部地区。全县蔬菜地平均质量等级为5.27,蔬菜地质量主要集中在2-7等,占全县蔬菜地面积的80.42%,其中占比最多的为5等蔬菜地,占全县蔬菜地16.36%,其次为4等和6等,占比分别为14.09%和13.94%,占比最少的为1等地和10等地,分别占比为3.06%和2.79%。全县蔬菜地等别面积分布整体呈正态分布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