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Nrf2通路特异性抑制剂ML385联合化疗药物表柔比星选择性提升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为临床治疗中进一步选择性提高癌症的化疗效果并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用体外细胞实验的方法,选用人正常肝细胞系L-02及肝癌细胞系HepG2,分别对其进行传代、培养后,按照空白组、ML385组、表柔比星组及联合组(ML385-表柔比星)分组染毒。控制各组药物染毒处理时间均为24h,采用SRB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并筛选最优联合给药方案。使用DCFH-DA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WST-8法检测细胞内总SOD含量、TBA微板法检测MDA水平、酶循环法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水平及rGSH/GSSG比值,以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Nrf2蛋白、NQO1蛋白、PARP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ML385在肝癌细胞化疗体系中选择性增效作用的机制。
结果:筛选获得最优联合给药方案为ML385:5umol/L、表柔比星:0.2umol/L,此配比下对HepG2细胞杀伤能力高于L-02细胞(p<0.05),联合组与空白组及单独作用组细胞存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细胞系中均显示出联合组ROS、MDA水平高于空白组及单独表柔比星组(p<0.05),且ML385联合表柔比星作用组HepG2细胞内ROS、MDA水平远高于L-02细胞(p<0.05);两细胞系的联合给药组总SOD水平高于单独给药组及空白组,但胞内rGSH/GSSG比值比空白组低,且HepG2细胞内rGSH/GSSG比值显著低于L-02细胞(p<0.05);此外,联合组两细胞系总Nrf2蛋白、NQO1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及单独化疗药物组均降低(p<0.05),且HepG2细胞低于L-02细胞(p<0.05);联合给药组两细胞系PARP1蛋白表达水平较单独表柔比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空白组及ML385组均上升(p<0.05),且HepG2细胞高于L-02细胞(p<0.05)。
结论:ML385-表柔比星联合给药一方面可以选择性诱导肝癌细胞内产生更多的ROS、MDA,另一方面通过抑制Nrf2信号通路,进而主要通过降低谷胱甘肽还原酶系统活力,导致HepG2细胞活性氧清除能力明显下降,从而达到降低肝癌细胞的存活率,提升化疗的选择性增效作用。
方法:本研究采用体外细胞实验的方法,选用人正常肝细胞系L-02及肝癌细胞系HepG2,分别对其进行传代、培养后,按照空白组、ML385组、表柔比星组及联合组(ML385-表柔比星)分组染毒。控制各组药物染毒处理时间均为24h,采用SRB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并筛选最优联合给药方案。使用DCFH-DA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WST-8法检测细胞内总SOD含量、TBA微板法检测MDA水平、酶循环法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水平及rGSH/GSSG比值,以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Nrf2蛋白、NQO1蛋白、PARP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ML385在肝癌细胞化疗体系中选择性增效作用的机制。
结果:筛选获得最优联合给药方案为ML385:5umol/L、表柔比星:0.2umol/L,此配比下对HepG2细胞杀伤能力高于L-02细胞(p<0.05),联合组与空白组及单独作用组细胞存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细胞系中均显示出联合组ROS、MDA水平高于空白组及单独表柔比星组(p<0.05),且ML385联合表柔比星作用组HepG2细胞内ROS、MDA水平远高于L-02细胞(p<0.05);两细胞系的联合给药组总SOD水平高于单独给药组及空白组,但胞内rGSH/GSSG比值比空白组低,且HepG2细胞内rGSH/GSSG比值显著低于L-02细胞(p<0.05);此外,联合组两细胞系总Nrf2蛋白、NQO1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及单独化疗药物组均降低(p<0.05),且HepG2细胞低于L-02细胞(p<0.05);联合给药组两细胞系PARP1蛋白表达水平较单独表柔比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空白组及ML385组均上升(p<0.05),且HepG2细胞高于L-02细胞(p<0.05)。
结论:ML385-表柔比星联合给药一方面可以选择性诱导肝癌细胞内产生更多的ROS、MDA,另一方面通过抑制Nrf2信号通路,进而主要通过降低谷胱甘肽还原酶系统活力,导致HepG2细胞活性氧清除能力明显下降,从而达到降低肝癌细胞的存活率,提升化疗的选择性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