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皮瓣内切核酸酶1(flap endonuclease 1,FEN1)和MIR125B1基因位点多态性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易感性之间的关联,得到HNSCC风险位点;进一步探讨风险位点与吸烟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寻找表达量与风险位点多态性相关的基因;发现新的HNSCC易感性生物标志物,为HNSCC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
方法:基于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和附属协和医院确诊为HNSCC的618例病人作为病例组,按照性别相同,年龄±5岁的标准,选取同期正常体检人群518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个体的基本信息和外周血样本,并提取DNA。通过查阅文献选择候选基因,使用生物信息学网站haploregv4.1和SNPFunctionPrediction确定研究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本次研究最终选取FEN1基因rs174538、rs4246215和MIR125B1基因rs2241490。使用imLDR的方法对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利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s174538、rs4246215和rs224149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NSCC易感性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性别、年龄分层分析。利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易感性位点与吸烟之间的交互作用。此外,本次研究借助生物信息学网站PancanQTL和GEPIA2对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进行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eQTL)分析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结果: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后,研究发现,FEN1基因rs174538变异纯合AA基因型的HNSCC发病风险较GG基因型下降了47%(OR=0.53,95%CI=0.38-0.74),而未观察到杂合GA基因型与GG基因型对HNSCC发病风险影响的显著性差异(P=0.07);rs4246215的变异纯合TT基因型的HNSCC发病风险较GG基因型下降了49%(OR=0.51,95%CI=0.36-0.72),未观察到杂合GA基因型与GG基因型对HNSCC发病风险影响的显著性差异(P=0.06)。此外,未能发现rs2241490与HNSCC发病风险之间的显著性关联(P>0.05)。性别分层分析发现,男性rs174538的AA基因型、GA基因型的HNSCC发病风险较GG基因型分别下降了56%(OR=0.44,95%CI=0.30-0.65)和35%(OR=0.65,95%CI=0.47-0.89),rs4246215的TT基因型、GT基因型的HNSCC发病风险较GG基因型分别下降了56%(OR=0.44,95%CI=0.30-0.64)和34%(OR=0.66,95%CI=0.48-0.90)。而未发现女性不同基因型对HNSCC发病风险影响的显著性差异(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未发现rs174538,rs4246215与吸烟之间存在交互作用。eQTL分析发现,在癌组织中FADS2基因表达与HNSCC易感性位点rs174538、rs4246215多态性有关(P<0.01);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发现在HNS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ADS2和FEN1基因表达存在差异(P<0.01)。
结论:FEN1基因遗传变异位点rs174538和rs4246215多态性与HNSCC易感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关联,rs174538的变异纯合AA基因型和rs4246215的变异纯合TT基因型是HNSCC患病的保护因素;未能发现MIR125B1基因位点rs2241490与HNSCC易感性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方法:基于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和附属协和医院确诊为HNSCC的618例病人作为病例组,按照性别相同,年龄±5岁的标准,选取同期正常体检人群518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个体的基本信息和外周血样本,并提取DNA。通过查阅文献选择候选基因,使用生物信息学网站haploregv4.1和SNPFunctionPrediction确定研究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本次研究最终选取FEN1基因rs174538、rs4246215和MIR125B1基因rs2241490。使用imLDR的方法对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利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s174538、rs4246215和rs224149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NSCC易感性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性别、年龄分层分析。利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易感性位点与吸烟之间的交互作用。此外,本次研究借助生物信息学网站PancanQTL和GEPIA2对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进行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eQTL)分析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结果: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后,研究发现,FEN1基因rs174538变异纯合AA基因型的HNSCC发病风险较GG基因型下降了47%(OR=0.53,95%CI=0.38-0.74),而未观察到杂合GA基因型与GG基因型对HNSCC发病风险影响的显著性差异(P=0.07);rs4246215的变异纯合TT基因型的HNSCC发病风险较GG基因型下降了49%(OR=0.51,95%CI=0.36-0.72),未观察到杂合GA基因型与GG基因型对HNSCC发病风险影响的显著性差异(P=0.06)。此外,未能发现rs2241490与HNSCC发病风险之间的显著性关联(P>0.05)。性别分层分析发现,男性rs174538的AA基因型、GA基因型的HNSCC发病风险较GG基因型分别下降了56%(OR=0.44,95%CI=0.30-0.65)和35%(OR=0.65,95%CI=0.47-0.89),rs4246215的TT基因型、GT基因型的HNSCC发病风险较GG基因型分别下降了56%(OR=0.44,95%CI=0.30-0.64)和34%(OR=0.66,95%CI=0.48-0.90)。而未发现女性不同基因型对HNSCC发病风险影响的显著性差异(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未发现rs174538,rs4246215与吸烟之间存在交互作用。eQTL分析发现,在癌组织中FADS2基因表达与HNSCC易感性位点rs174538、rs4246215多态性有关(P<0.01);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发现在HNS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ADS2和FEN1基因表达存在差异(P<0.01)。
结论:FEN1基因遗传变异位点rs174538和rs4246215多态性与HNSCC易感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关联,rs174538的变异纯合AA基因型和rs4246215的变异纯合TT基因型是HNSCC患病的保护因素;未能发现MIR125B1基因位点rs2241490与HNSCC易感性之间存在显著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