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的筛选及预估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ph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建立安徽省2005-2011年的传染病及暴雨洪涝灾害数据库;构建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的筛选框架。  2.明确安徽省各等级暴雨洪涝事件对传染病的影响程度和暴雨洪涝期间传染病的空间分布特征,定量筛选出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  3.预估2020和2030年安徽省由暴雨洪涝引发的敏感传染病超额发病负担。  方法:  收集安徽省2005-2011年39种国家法定传染病的个案数据,将2005-2011年4-9月各病种每日发病数、人口基数、自变量(每日暴雨洪涝发生情况)和控制变量(每日气象变量值、社会经济学因素)按天整理,形成时间序列数据库;以全省78个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分病种整理发病率、暴雨洪涝、气象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学因素数据,根据县级行政区域代码将所有变量分年份链接到安徽省县界地图上,形成地理信息数据库。收集安徽省2005-2011年4-9月暴雨洪涝灾害时空分布情况,选取7年内洪涝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区域(阜阳、亳州、蚌埠、宿州、淮北)作为敏感疾病纵向筛选的研究区域。分病种整理研究阶段内的人口基数、日发病数、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及其滞后期。用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该省2005-2011年4-9月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对各传染病的影响程度,实现敏感传染病的纵向筛选。  以2007年7月1-24日淮河流域严重暴雨洪涝事件为案例,结合地理信息数据库,运用空间自相关探讨纳入病种的空间聚集性,寻找疾病的空间聚集区域,将具有空间聚集性的病种纳入相应的空间回归模型,在校正了控制变量(与疾病相关的气象因素、社会经济学因素)及其滞后期后,定量分析各病种在洪灾区(阜阳、亳州、宿州、淮北、淮南、六安、蚌埠)相对于非洪灾区(安徽省未受洪灾影响的区域)的相对危险度,实现敏感传染病的空间横向筛选。  利用从广义线性回归得到的不同等级暴雨洪涝对传染病的影响程度(RRs),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基于未来人口变化情景和RCP4.5情景,预估敏感传染病由未来暴雨洪涝导致的超额发病负担。  结果:  1.安徽省淮河流域尤其是阜阳、亳州、蚌埠、宿州、淮北五个地市属于暴雨洪涝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  2.时间角度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淮河流域暴雨洪涝对相关敏感传染病的影响包括负面效应和保护效应两个方面,其中在暴雨洪涝中发病风险上升的病种有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范围是1.17-1.34,重度暴雨洪涝RR范围是1.34-1.51),其他感染性腹泻(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是1.14,重度暴雨洪涝RR是1.09),甲型病毒性肝炎(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范围是1.38-1.40,重度暴雨洪涝RR范围是1.75-1.77),乙型脑炎(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是1.95,重度暴雨洪涝RR是3.72),肺结核(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范围是1.28-1.30,重度暴雨洪涝RR范围是1.48-1.49),麻疹(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范围是3.62-3.63,重度暴雨洪涝RR是1.27)。在暴雨洪涝中发病风险下降的病种有流行性腮腺炎(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范围是0.71-0.72,重度暴雨洪涝RR范围是0.26-0.28),风疹(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范围是0.45-0.46,重度暴雨洪涝RR范围是0.22),水痘(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范围是0.26-0.27,重度暴雨洪涝RR是0.13),流行性感冒(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是0.23,重度暴雨洪涝RR范围是0.42-0.43)。轻度和重度暴雨洪涝效应方向相反的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是0.35,重度暴雨洪涝RR是1.91),疟疾(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是0.94,重度暴雨洪涝RR范围是4.38)。  3.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并进一步验证,甲型病毒性肝炎是淮河流域对暴雨洪涝敏感度最高的传染病(RR=6.62,95%CI:1.19-36.68),其他的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还包括急性出血性结膜炎(RR=2.64,95%CI:1.20-5.83),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RR=2.00,95%CI:1.20-3.34);虫媒传播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中,只有疟疾纳入了空间回归模型(RR=4.45,95%CI:1.20-16.41)。空间分析未发现敏感的呼吸道传染病病种。  4.预估研究显示,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2020年的超额发病率依次为: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范围是12.93/105-23.16/105,甲型病毒性肝炎2.04/105-2.11/105,疟疾19.89/10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4/105。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2030年的超额发病率依次为: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17.93/105-28.28/105;甲型病毒性肝炎2.81/105-2.90/105;疟疾62.8/10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97/105。  结论:  1.安徽省暴雨洪涝的高发区域是淮河流域。安徽省传染病的脆弱人群:从性别来看男性属于脆弱人群;从年龄来看肠道传染病和体表传播疾病、虫媒传播的疾病的脆弱人群基本为低年龄组,自然疫源性疾病脆弱人群为中年组,呼吸道传染病的脆弱人群是低年龄组,但肺结核属于例外,高年龄组属于脆弱人群。  2.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的分析结果表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甲型病毒性肝炎和疟疾是受到暴雨洪涝负面影响的敏感病种,即灾区人群在暴雨洪涝中患上述疾病的风险增加;流行性腮腺炎在暴雨洪涝中可能有发病率下降的趋势。轻度暴雨洪涝和重度暴雨洪涝对敏感传染病的效应不同,对部分病种还可能出现完全相反的效应。  3.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和疟疾在2020和2030年预估情景下的发病负担均高于2009到2011年的基线水平;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在2020年的预估情景下的发病负担可能会下降,而在2030年的预估情景下发病负担也会高于基线水平。  创新性:  1.提出了安徽省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疾病谱。系统地将39种国家法定传染病全部纳入分析,按传播途径分类,按照统一的方法和判断标准筛选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克服了过去研究中存在的由于研究事件、区域和方法差异导致的分析结果的差异性。  2.同时采用描述和定量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结合长时间多次洪水事件和一次典型洪水事件分析,综合多个方法和角度定量筛选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从而使两个角度筛选出的敏感病种通过两种分析方法相互验证,证实了暴雨洪涝能显著增加疟疾、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的发病风险,并且可能会降低人群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风险。  3.根据降雨量将暴雨洪涝事件按等级分类,定量计算了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对敏感传染病的影响程度。证实了不同程度暴雨洪涝对各病种的影响效应不同,对部分病种甚至存在相反的效应。  4.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基于未来人口变化情景和RCP4.5情景,预估未来由暴雨洪涝导致的敏感传染病超额发病负担,发现在未来暴雨洪涝事件严重程度和频率均上升的趋势下,敏感病种的发病负担也呈上升趋势。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骨干示范队伍建设在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文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职业院校学生骨干示范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创新学生骨干示范培养模式,拓宽学生骨干示范教育管理渠道;创新学生骨干示范的培养实践,明确培养对象和内容;创新职业院校骨干示范队伍培养方法,吸收学生骨干示范参与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学生骨干 职业院校 教育管理机制  
英语是一门强调交流与实践的学科。小学处于学生语言启蒙阶段,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对于小学生英语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英语是外来语种,英语教师却大多是中国人,造成英语教学普遍出现本土化倾向。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绿色”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打造自身“绿色”的教学语言,借助别有韵味的口语、生动形象的体态语、优美规范的书面语,使课堂更为生动有趣,课堂气氛更为轻松自
期刊
小学英语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课堂?从课程特点来看,英语学科侧重应用与实践;从主体特点来看,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小学英语教师为学生营造出的应当是一个富有生机的、灵动的课堂,从而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这样的目标引领下,活动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施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三大原则:全面性、自主性、创造性。  一、全面性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秉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期刊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逐步增加.广播电视节目是给人们带来感知和理解的视听作品,更是人们获取信息、丰富精神
期刊
近几年来,我国的新媒体和短视频内容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以抖音、快手、B站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内容和新媒体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尤其是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他们愿意花费更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