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如何平衡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课题,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各部门不断加大对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低碳金融扶持力度,尤其以绿色信贷作为主要支持方式,收效显著,它也成为商业银行创新业务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但考虑到绿色信贷所拥有的公益属性及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现实需求,绿色信贷与竞争力之间呈何种关系,能否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是否有助于提高银行盈利水平等问题仍需要深入研究。为此,本文以首个采纳赤道原则、绿色信贷规模最大、绿色金融体系较为完善的兴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2019年银行在绿色信贷业务方面的实际经营数据为研究样本,深入分析绿色信贷对其竞争力影响效果,以期为监管部门、其他商业银行大力拓展该项业务提供经验借鉴。
结合兴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实际发展情况与相关研究动态基础上,本文首先阐述绿色信贷内涵、产品体系及其在我国银行体系内发展历程,介绍影响银行竞争力各项要素及评价体系;其次围绕兴业银行绿色信贷经营情况、产品模式、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并指出银行所面临的挑战;随后选取2006-2019年运营数据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1%置信性水平下,绿色信贷会对净利润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即绿色信贷余额增长1%,可能会引起兴业银行净利润增长约0.294%;(2)绿色信贷对银行稳定性产生显著正向效果且横向对比后发现该业务对稳定性影响程度最大(3.5204>2.3419>0.294);(3)绿色信贷在5%置信性水平下其对流动性管理能力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具体而言绿色信贷余额增长1%,可能会引起兴业银行流动性水平提升约2.3419%。总体而言:拓展绿色信贷业务在给银行带来经济利润的同时,会有利于提升银行稳定性,抑制自身流动性风险,从而有助于提升兴业银行竞争力。
最后根据回归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围绕制度体系、创新业务模式及风险管理三方面提出推动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其中通过完善配套制度建设,规范绿色信贷业务发展;建立产融对接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继续拓宽绿色信贷覆盖范围,丰富绿色信贷产品体系,拓宽绿色资金来源渠道,实现绿色信贷业务创新发展。对于绿色信贷风险防控方面需要重点防范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保障绿色信贷业务长期稳定发展。
结合兴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实际发展情况与相关研究动态基础上,本文首先阐述绿色信贷内涵、产品体系及其在我国银行体系内发展历程,介绍影响银行竞争力各项要素及评价体系;其次围绕兴业银行绿色信贷经营情况、产品模式、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并指出银行所面临的挑战;随后选取2006-2019年运营数据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1%置信性水平下,绿色信贷会对净利润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即绿色信贷余额增长1%,可能会引起兴业银行净利润增长约0.294%;(2)绿色信贷对银行稳定性产生显著正向效果且横向对比后发现该业务对稳定性影响程度最大(3.5204>2.3419>0.294);(3)绿色信贷在5%置信性水平下其对流动性管理能力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具体而言绿色信贷余额增长1%,可能会引起兴业银行流动性水平提升约2.3419%。总体而言:拓展绿色信贷业务在给银行带来经济利润的同时,会有利于提升银行稳定性,抑制自身流动性风险,从而有助于提升兴业银行竞争力。
最后根据回归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围绕制度体系、创新业务模式及风险管理三方面提出推动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其中通过完善配套制度建设,规范绿色信贷业务发展;建立产融对接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继续拓宽绿色信贷覆盖范围,丰富绿色信贷产品体系,拓宽绿色资金来源渠道,实现绿色信贷业务创新发展。对于绿色信贷风险防控方面需要重点防范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保障绿色信贷业务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