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鉴于中国融资融券业务分步扩容的前提基础,本文利用2009-2017年A股上市制造业公司数据,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高层梯队理论等,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倾向得分匹配(PSM)等方法,研究了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对管理层决策的影响。通过分析卖空机制的市场压力和监督作用,探讨融资融券影响管理层决策的内在机制。为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融资融券对企业新投资的影响作用,考虑不同产权背景和公司经营状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中国融资融券业务分步扩容的前提基础,本文利用2009-2017年A股上市制造业公司数据,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高层梯队理论等,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倾向得分匹配(PSM)等方法,研究了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对管理层决策的影响。通过分析卖空机制的市场压力和监督作用,探讨融资融券影响管理层决策的内在机制。为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融资融券对企业新投资的影响作用,考虑不同产权背景和公司经营状况发生改变后,放松卖空机制对管理层决策所发挥的作用是否发生改变。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卖空机制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管理层短视行为。第二,通过分阶段回归发现,随着时间的推进,卖空机制对管理层决策的压力作用逐渐减弱,约束作用逐渐加强。第三,从从中国制度角度考虑,进一步探究在中国不同产权公司背景下对卖空机制对管理层决策影响的差异,发现非国有企业组,卖空机制对管理层决策的影响作用显著,在国有企业组上述作用并不明显。第四,从公司自身经营状况考虑,发现在公司经营状况较好的时候,卖空管制对管理层的影响不显著,而当公司经营状况恶化时,管理层决策对能否进行融资融券十分敏感。融资融券制度在中国正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将融资融券政策的实施影响扩展至微观企业领域,有助于融资融券政策的有效监督和开展,为其充分发挥政策效果,提高运行效率,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协调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在政府对村镇银行进行改革创新与发展以及在监督管理工作上高度重视的背景下,村镇银行在新型农村经济金融机构中已成长为一股“中坚力量”,有效解决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业服务“三农”、“小微”的关键问题,更加有效弥补了农村金融市场主体角色,激发农村金融供给,逐步补充、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强化并提高政府属地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监督与管理的有效性,引导并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
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随之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养老问题首当其冲。截止2018年底,年龄在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1%,1.5亿人。庞大的老年人群体面临着养老问题,而我国养老服务才刚刚起步,养老机构匮乏、医疗供给不足、养老机构服务单一等问题日趋严峻。而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用于负担全部养老费用是不现实的,亟待找到减少政府财政负担,又能解决养老问题的办法。2014年起PPP项目这种私人机构参与公共事业建设的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其管理能力的高低,对整个社会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直接影响。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医改政策,提出公立医院要坚持公益性的基本定位,把完善医务人员激励机制、调整绩效结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作为改革的重点。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求公立医院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加强科学管理水平,而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就是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以T市蒙医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
收入分配制度是指生活资料在社会主体中划分和分配的制度体系,是国家的基本制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一直以来我国都倡导在收入分配领域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而“劳”字含义较为丰富,它不仅包括劳动者对工作的熟悉程度、工作复杂程度、所在岗位的基本职责、劳动的强度,还包括劳动者在进入本职工作之前的资金及其他投入,以及进入本职工作后的工作经验积累等。在正常情况下,收入分配应该以上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高校作为智力和人才的重要聚集地,服务社会发展的职能越发凸显,在为地方发展建设提供创新驱动力上的作用越发显著。高等教育能够为地方培养适应其发展的人才,科学研究能够将研究方向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提供切合的实际服务,但要想构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这就需要深入开展校地合作。 本文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研究案例,基于地方政府与高等学校的
乡镇政府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治理的最前沿,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把国家法律法规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执行者,又是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治理能力的高低深刻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鉴于此,对于内蒙古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研究和探讨,不仅仅是基于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服务型政府等一系列国家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
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既是建构一种更具包容性、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公共管理实践方式,也是公共服务伦理价值的回归。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强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2019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要求在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旨在将公众满意作为评价政府绩效的终极效标。至此,公众成为
21世纪是一个更加复杂和充满竞争的时代,伴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不确定性成为公共管理者所要面对的常态,这对政府管理体制和职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在中国语境下的应用,是与我国价值多元化、治理时代背景、服务型政府改革相适应的,对于解决我国政府在管理实践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大量棘手问题出现,中国现阶段存在政府职能不清、公众参与有限、协商和偏好表达机制不健全
农业产业化扶贫作为一种贫困治理模式,不仅适应了新时代下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能够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而且有助于培育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改善区域贫困程度,巩固和扩大贫困治理的成果,助力脱贫且不返贫目标的实现。甘肃省作为西部地区的农业大省,贫困人口基本集中在农村地区,依靠农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自然成为重要任务;但与此同时,农业基础设施配备不足,省内不同区域之间发展程度不相同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公共管理中,政府网站作为政府高效履职行政职能的重要手段,承担着政务信息公开、在线办公和公众参与等重要功能。2017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政府网站发展的文件中提出了,到2020年要把政府网站建造出一个更公开、更权威、更及时、更便民的服务型平台。但从整体上看,现在我国政府网站的发展还有很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相适应的地方,且各地区的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