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话轮转换原则的英语家庭对话的语言经济性研究--以《摩登家庭》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2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语言学家对于语言的经济性研究不断深入,认为语言的经济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然而,这些研究中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家庭对话的研究依然较少。将语言的经济性与会话分析中的话轮转换理论原则结合起来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在话轮转换原则的框架基础上,以美剧《摩登家庭》中同代对话与跨代对话为语料对象,来研究这两类对话中语言经济性体现的异同点。
  本文语料选自于美剧《摩登家庭》第八季中随机抽取的六集对话。基于话轮转换理论,本文以定量分析为主,研究了上述两种对话中经济性在句子层面的体现,即统计两种对话中在话轮系统的构成成分以及在各阶段中语言经济性分布的特点;同时,辅助以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经济性在语用层面的运用。
  本文的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话轮构成成分来看,语言的经济性在家庭对话当中的占比为6 5.7%,其中简单句的使用最多,其次为词汇,小句和词组。从同代与跨代对话中来看,跨代对话中的经济现象比同代对话中分布的多,主要体现为简单句的大量使用。(2)在话轮系统的各个阶段,话轮回复阶段的经济性比例最大,随后为话轮抢夺与回复阶段,语言经济性在话轮放弃和维持阶段的体现最少。语言经济性在跨代对话中的话轮回复和抢夺阶段所占的比例比在同代对话中多,主要原因是家庭成员之间地位的平等和轻松的氛围使得父辈与子辈之间交流较为随意。(3)从话轮转换策略来看,语言经济性体现在不同的策略上,同代与跨代在各个阶段的策略选择中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从话轮转换策略来看,直接陈述、提问、人称称呼、问候等策略使用最为普遍,这些策略的语言形式简洁,在日常交流中省时省力。同代和跨代的策略选择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跨代对话中使用的直接陈述策略比同代对话中多,这体现了跨代对话中人们倾向于使用使用最简洁的语言形式来实现交际需要,避免歧义的特点;发问策略在跨代对话中使用的较少,原因是发问策略在话轮抢夺当中并不礼貌,子辈会因为尊重父辈减少这种策略的使用。
  本文揭示了同代与跨代对话中语言经济性体现的特点。了解语言在不同对话中经济性特点的体现会帮助英语学习者掌握语言发展动态,对话轮转换策略的学习也能提高学习者的口语水平。同时,本文也丰富了语言经济性和话轮转换理论的研究。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失成败的一个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价值尺度和标准。一直以来,此课题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与热点。本论文在现有学者们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地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尽可能地把握时代特点,力求对此课题再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力求以新的视角、综合性的方法,提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系统化路径。  本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系统阐述
学位
《科尔沁旗草原》是作家端木蕻良第一个长篇,是其处女作也是成名作。从1939年的初版本到1998年《端木蕻良文集》的出现,在近半个世纪的出版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五种主要的不同版(文)本。其中端木亲自(或参与)作品创作或修改的版本有三个,即开明出版社1939年版、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和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从初版本到作家社本,修改笔触涉及到人物形象塑造、意识形态、语言效果和副文本等各维度,褪去了
《原野》的经典化过程是一面历史的棱镜,可以从中透视文学与政治的歧路。《原野》诞生八十余年来,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经历了截然不同的阐释和演绎,1937年问世至新中国成立前,它的接受呈两极化态势;建国后至新时期,它在中国大陆的出版、演出、评论全面停滞;1980年代以来,批评界对《原野》的评价日趋客观、理性,《原野》迎来新生。在《原野》经典化历程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文学功用的变迁,而曹禺面对质
学位
是枝裕和是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日本年轻导演的代表人物,也是继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成濑巳喜男之后,当代日本电影界中为数不多的,在世界三大电影节闪耀的导演之一。可以说,他在日本电影史无数巨匠所奠定的基础上,演绎了当代日本电影的新美学。而是枝裕和独特的空间调度技巧则是其能够获得如此大国际关注的重要元素之一。  从1995年处女作《幻之光》到2019年的《真相》,是枝裕和累计创作了14部电影,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然美育在中国传统美育思想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魏晋以前的自然美育只是人格美育的附庸品。魏晋以后纵情山水成为士人阶层的一种审美风尚,自然美育逐渐走向独立。在欣赏山水的过程中,士人们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并在山水诗中投射了他们对精神解放的愿景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缘由、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等。  第一章山水方滋:魏晋南北朝自然美育思想的产生。从
有些构式从语表形式看是转折句,但构式中前后填充的内容并不表转折,甚至毫不相干,但它既然存在于语言交际中,就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网络用语多为现代汉语传统成分的变形,其发展演变多遵循一定的规律,常常是从某一个广泛被人们认知的语言结构框架演变而来,如本文的研究构式“虽然我A,但是我B啊”是由现代汉语典型转折句式“虽然...但是...”发展变化而来,总的语表框架大体相似,但语义内涵却有质的差别。在语言使
学位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相对低调,但一直都有受到关注的作家。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到现在,他的很多作品依旧生命长青,他在小说、散文以及戏剧上的创作才能得到不少研究者的肯定。他擅长刻画中原乡土世界,对都市也进行了关注与书写,长篇小说《结婚》就是师陀都市题材类作品的代表作。师陀在《结婚》中用不同的视角观看上海,从中传达出对都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不同人物生命的思考。  论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从人物的幻想世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