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存在和发展,道德对经济关系有着重要的反作用。加强新时代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素质水平,是两个百年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国际局势的不平稳和国内深刻变革的背景之下,由于经济、法律等相关的规则应时而变、社会治理还不够完善、网络空间的发展以及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不佳,道德领域依然存在不足并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整个研究以中国步入新时代为视角,结合跟随着新时代而出现的新事物、新特点、新问题对当代中国道德水平的现状进行一个考察和反思,着重抓住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道德实践这关键一环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关照古今中外现有对道德以及道德实践相关的研究,结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尝试探索新时代道德实践的新范式。文章首先对新时代道德实践的涵义、特征、主要内容以及现实必要性进行阐述。道德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特质,而要想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提升社会道德水平,重点在实践,从道德实践的概念厘清入手,发掘道德实践的主体实践性、内在自觉性、外在约束性、自我超越性。其次,是新时代道德实践的旨归。一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有才无德、有德无才都是不可的,而德才兼备的前提下,更是以德为先。二是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社会规范的完善来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针对社会出现的一些道德冷漠的现象,找寻道德实践的迫切需要。三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道德的发展是基础,一个道德水平高度发展的社会,才是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再次,分析道德实践的现实基础,道德实践何以需要,何以可能。这离不开的是人的自然属性的分析,道德始终是与人性挂钩的,那么道德实践的一个基础正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需求。同时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道德实践也不失为一条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道路。研究道德实践开展的制约因素对于新时代开展道德实践也是至关重要,媒体舆论借助市场经济变革的东风,舆论生态发展变化;公民个体道德内化不足;网络空间人的主体性的“黄昏”;社会思潮对大众以及社会心态产生的影响。结合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的研究分析,从三个层面尝试性的给出一定的创新路径,就个人层面:道德主体的自省来完善道德人格、通过叙事伦理学的研究来加强主体对道德生活的体验去实实在在的提高个体道德能力、引入道德赋能机制来发掘每个道德个体的先天的道德优点。就社会层面:拓展新媒体渠道来深化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从基层和细微出发开展群众道德实践活动、通过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来优化家风。就国家层面:树立新时代的道德旗帜,其中包括道德榜样和道德风向标的树立、在培育时代新人这方面以德为重,德才兼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道德实践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