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的主体构件,具有公共服务特征。与政府直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相比,向社会力量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更有效率。本研究以政府采购网招标和公示的50个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项目为案例,梳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及定价模式,讨论典型定价模式的运行机制、适用范围、关键环节等科学问题,力图为规范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定价行为和促进养老服务行业的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本文讨论了5种主要的定价模式及其具体应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主要是针对中高端养老服务市场,既保障高端养老服务的价格稳定性,同时通过政府规制提高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该模式在具体应用中可能会产生成本“黑洞”、导致养老服务提供者造血机能退化、养老服务价格规制部门的科学性可能受质疑和行政权力介入可能导致的“寻租”行为。投资收益率定价模式,多应用于中高端且市场占有率高的养老服务市场,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充分保证养老服务提供者既定利润目标能够实现,但在具体应用中受到养老服务市场价格竞争和养老服务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市场比较定价模式,主要适用于养老服务市场已经比较成熟,养老服务产业体系比较发达、有充足的且所提供相关服务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市场竞争定价模式,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具体的定价主要是根据竞争对手的服务价格体系,从而进行相应的设置。需求差别化定价模式,主要是按照两种或超过两种并不反映成本差异价格来提供养老产品和服务。市场比较定价模式、市场竞争定价模式、需求差别化定价模式三种模式,在具体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和难点体现在定价标准和结构不合理、养老服务的复杂性导致难以合理定价和养老服务定价缺乏多方沟通协商。在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定价的实践应用中,应针对每种定价模式的运行机制差异,以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细分市场,选择运用多种定价模式,推行组合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