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艾灸神阙穴是否能够提前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并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婴儿的身体及智力的发育,提高免疫力,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母乳喂养为最理想的婴儿喂养方式。影响母乳喂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泌乳Ⅱ期启动延迟。泌乳Ⅱ期的延迟启动,很大程度上造成婴儿无法汲取乳汁,需由乳制品替代,从而导致纯母乳喂养率的下降。而影响泌乳Ⅱ期启动的因素中剖宫产可以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使得去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艾灸神阙穴是否能够提前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并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婴儿的身体及智力的发育,提高免疫力,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母乳喂养为最理想的婴儿喂养方式。影响母乳喂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泌乳Ⅱ期启动延迟。泌乳Ⅱ期的延迟启动,很大程度上造成婴儿无法汲取乳汁,需由乳制品替代,从而导致纯母乳喂养率的下降。而影响泌乳Ⅱ期启动的因素中剖宫产可以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使得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显著升高引起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内乳糖等含量较低,也会导致泌乳Ⅱ期启动延迟。而传统促进泌乳方法例如热敷、按摩乳房等效果一般,不能对泌乳起到很大帮助。中医艾灸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燃艾产生的温热效应及光辐射效应,作用于腧穴的感受装置,调控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循环系统等,从而调整机体的内环境。腧穴中神阙穴定位于脐,脐部的局部神经在受到刺激时可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机体内分泌。艾灸神阙穴后脐部微循环状况也可得到改善。因此,综合考虑艾灸神阙穴对微循环及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我们希望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探讨艾灸神阙穴是否能够改善泌乳Ⅱ期启动延迟的状况,从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纳入排除标准,选取60例2019年09月至2020年08月于我院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并行剖宫产患者,通过信封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收集患者年龄、孕次、产次、血压、孕周及OGTT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组于产后2h、24h、48h分别进行神阙穴艾灸,每次艾灸时长60分钟,并收集艾灸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宣教,不做其他干预。术后对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1-5分钟Apgar评分对比,记录两组产妇泌乳启动时间,术后72小时记录产后乳房痛感分度及泌乳评分,统计两组纯母乳喂养率,进行对比。产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回访,对两组纯母乳喂养率再次进行对比。上述结果均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孕次、产次、收缩压、舒张压、终止妊娠孕周及OGTT结果(空腹血糖、餐后1h血糖、餐后2h血糖)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新生儿出生后体重、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及新生儿出生后5分钟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痛感分度为0度对照组8人,研究组2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痛感分度为Ⅰ度及Ⅱ度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痛感分度为Ⅲ度对照组1人,研究组7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痛感平均分度(1.23±0.89)对比研究组(1.87±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后72小时乳汁分泌得分,其中乳汁分泌得分0、1、2、3分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汁分泌平均得分对照组(1.23±0.82分)对比研究组(1.70±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乳启动时间对比,对照组(32.08±12.19h)比研究组(23.93±10.8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40%,研究组纯母乳喂养率66.67%,两组纯母乳喂养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患者回访,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26.67%,研究组纯母乳喂养率56.67%,两组纯母乳喂养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患者通过艾灸神阙穴,可以提前泌乳II期启动时间,并提高纯母乳喂养率。2.产妇艾灸神阙穴无明显不良反应,但需注意艾灸期间温度控制以减少烫伤可能。
其他文献
目的:结合药动学、药效学指标确定真武汤量效关系并评价真武汤的组方合理性,利用均匀设计法进行多组分试验,尝试优化真武汤组方配伍。方法:1.药动学实验(1)建立同时检测大鼠体外及生物样本中包括乌头碱(AC)、苯甲酰乌头原碱(BAC)、新乌头碱(MA)、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A)、次乌头碱(HA)、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A)6种二萜类生物碱的HPLC-MS/MS方法:色谱柱为安捷伦 ZORBAX Ecl
目的:探讨orexin-A对脊髓腹角神经元甘氨酸受体(glycine receptor,GlyR)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实验选用7~12天的新生Sprague Dawley(SD)大鼠,雌雄不拘。麻醉后,快速轻柔地分离出含腰骶膨大部的脊髓,借助震荡切片机切取400~500μm厚度的切片若干,用木瓜蛋白酶(Papain,0.18 g/30 mL人工脑脊液)消化20~30 min后,将切片移入新鲜常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和记忆能力减退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是由脑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产生和降解失衡,导致Aβ在脑内沉积,具有神经毒性的Aβ聚集、氧化应激等导致神经元死亡,从而引起脑内一系列病理改变。有证据显示与人类共存的微生物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十分显著。它们不但在消化、营养、生长、免疫、炎症等方面发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术后入住重症医学科的肠源性脓毒症患者44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及液体复苏等治疗,TEAS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及内关穴,采用疏密波、4-6Hz电刺激,每次30分钟,每天3次,共电刺激3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并连接电极片,不给予电刺激
目的:通过盲肠结扎穿刺(CLP)法复制脓毒血症大鼠模型,探讨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对脓毒血症引起的心肌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在体实验雄性SPF级大鼠通过盲肠结扎穿刺(CLP)法复制脓毒血症大鼠模型。TP干预组和多黏菌素组在大鼠造模术后分别于4h、28h后腹腔注射药物进行预处理,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n=10):假手术组(SHAME组)、脓毒血症模型组(CLP组)、TP低
目的:观察安石榴苷(Punicalagin,Pun)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模型小鼠行为学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探究安石榴苷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取22±3g健康小鼠(C57BL/6)60只,雌雄各半(雌雄分开饲养),将48只C57BL/6小鼠以9种CUMS方法在28天内建立小鼠抑郁模型,并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Pun给药高、中、低剂量用药组(50、25、12.5mg·kg-1)和模型组。
目的:全球RA总体发病率约为1%,患者群体规模非常庞大。现有常规RA治疗药物虽能缓解症状,但不能遏制疾病进程,且毒副作用明显。蝉翼藤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主要用于RA治疗的少数民族传统植物药。本团队前期研究表明,其主要活性成分能有效地抑制体内外炎症,并对多种体内关节炎模型具有可靠治疗作用。有鉴于此,我们制备了活性组分。本研究首先基于炎性巨噬细胞模型确定活性组分中关键性成分构成与药理活性特点,进一步分
目的:1、观察电针及天麻素对AD大鼠行为学的改善作用。2、观察电针对AD大鼠海马、杏仁核甘丙肽受体2(GalR2)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表达的影响;观察天麻素对AD大鼠海马、杏仁核GalR2和AchE表达的影响。3、探讨GalR2及AchE在电针及天麻素治疗AD过程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临床治疗AD提供基础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00~220g,随机分为8
目的:观察加味酸枣仁汤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认知记忆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司唑仑组、加味酸枣仁汤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D-半乳糖和Aβ1-42双因素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予以大鼠100mg/kg/d的剂量腹腔注射5%D-半乳糖,连续注射42天;在实验第21天,大鼠右侧海马区予以注射Aβ1-4
目的:考察大叶冬青叶中三萜类化合物27-O-p-(E)-coumaroyl ursolic acid(27-CAUA)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干预细胞程序性死亡通路的研究。方法:采用MTT法比较27-CAUA对不同乳腺癌细胞系和正常乳腺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观察27-CAUA对不同乳腺癌细胞系和正常乳腺细胞的形态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7-CAUA对细胞内蛋白EGFR、Her2、LC3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