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气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且清洁环保的新型能源和化工原料。据有关机构统计,全球天然气产量在2015年已到达35386亿立方米。中国作为天然气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其产量仅为1380亿立方米,只占同期全球天然气总产量的3.9%,从天然气供求关系来看,是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天然气定价采取成本加成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天然气的出厂价格偏低,影响了企业开采、生产和输配的积极性。此外,天然气与替代能源之间的比价过大造成天然气的过度消费,不利于资源合理分配。同时交叉补贴现象非常显著,天然气运营商往往依靠定价较高的工商业供气利润来补贴居民福利性供气价格带来的亏损,现行的供气价格不能充分体现供求关系、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相应的环保成本。原有的天然气定价机制难以满足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天然气行业的发展需求,必须尽快对其进行改革。如果不能确定合理的天然气价格机制,就无法提高用气效率、调节消费结构,不利于天然气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稀缺的天然气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我国为了使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尽可能地节约使用天然气这一稀缺资源,提高天然气的产出效率,一方面制定了各种大力发展天然气开采、利用的产业政策,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寻求节约使用天然气的定价政策措施。其中,在重庆市及其他部分省市率先试行的“阶梯气价”政策,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这一政策旨在保障绝大多数居民生活用气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通过政策实施,引导广大居民更加合理、节约的使用天然气。那么重庆市当前实施的阶梯气价政策能否即真正起到了节气作用,又不给居民带来额外负担、降低生活质量?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对阶梯气价的敏感性及承受力如何?阶梯气价级次和价格级差设置是否合理?阶梯气价政策还有哪些缺陷及弥补措施?这都是本文希望通过一系列分析和论述来给出答案的。
本文主要使用经济模型(ELES模型),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历年的统计数据对重庆市实施的天然气阶梯价格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抽样调查数据资料,研究重庆市实施天然气阶梯定价前后的节气效果、居民的气费承受能力,以求找到现行政策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而提出优化完善阶梯气价政策的措施和建议。
具体来说,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七个主要的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研究背景与意义。基于我国天然气定价长期无法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天然气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和使用背景,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是解决天然气合理定价问题,二是通过制定合理的阶梯定价政策,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天然气,三是总结阶梯气价的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使该政策更好的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通过参考和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对阶梯价格基础理论、阶梯价格在水电等其他能源领域运用、天然气阶梯价格的实施等方面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充分梳理,为展开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第三部分,相关理论借鉴与分析。这部分主要整理、汇总了本研究所涉及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天然气价格制定的相关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撑和依据。
第四部分,回顾我国天然气定价的各个发展阶段,分析传统定价机制存在的不足,指出我国实行阶梯价格政策的必要性。概括我国天然气阶梯定价政策的基本内容、目标和实施情况等,以及具体到重庆市的实施方案情况。
第五部分,阶梯气价政策效果实证分析,分为两个部分进行。一是节气效果分析。首先引入ELES模型,构造出天然气需求函数,将天然气的需求划分为基本生活需求和实际需求两个部分;然后利用2011至2015重庆市高、中高、中、中低、低5个层次收入人群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8大类商品消费支出总金额数据,测算出重庆市实施阶梯气价后的居民人均用气量,并与单一气价用气量进行比较,说明阶梯气价政策确有一定的节气效果;最后通过整理抽取的200户居民用气数据,看到实际节气效果并不明显,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对居民阶梯气价的承受能力进行分析。同样借助ELES模型,结合重庆市2011至2015相关数据,计算出不同收入人群天然气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天然气需求的收入弹性等数据,从理论上对居民承受能力进行分析;然后结合200户居民用气数据进一步发掘重庆市现行阶梯气价政策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六部分,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分析提出重庆市阶梯气价政策实施尚存的主要问题。概述起来,包括:各档价格级差偏低、阶梯价格档数过少、分档临界值不合理、各档价格偏低、多人口家庭用气气量基数增加幅度固定、用气收费周期难以确定、气价动态调整机制不完善、加价收益的归属不明确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寻求进一步完善阶梯气价政策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改进:合理调整各阶梯气价比、合理设置第一档覆盖范围、增设阶梯价格档数、合理制定多人口家庭用气气量基数、因地制宜设定用气量计量周期等。
第七部分,结论与不足。主要对本文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指出研究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以便举一反三,更好的指导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将通常用于消费者支出结构分析的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应用于天然气阶梯价格分析,将处于各阶梯的天然气视为不同的商品,与其他商品并列进行分析;二是提取了重庆市五年的城镇居民消费数据,对扩展线性支出模型的拟合程度进行了分析研判;三是结合重庆市近期开始实施的阶梯气价政策,对阶梯气价实施的合理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更加明确直观。
本研究的难点是利用实证分析说明天然气阶梯定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对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加工、处理是本文的一大难点所在,由于部分关键数据无法直接获取,只能采取间接类比方式,参考国内其他城市以及其他能源行业数据,通过计算转换而来,其数据的可靠性可能有限。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天然气定价采取成本加成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天然气的出厂价格偏低,影响了企业开采、生产和输配的积极性。此外,天然气与替代能源之间的比价过大造成天然气的过度消费,不利于资源合理分配。同时交叉补贴现象非常显著,天然气运营商往往依靠定价较高的工商业供气利润来补贴居民福利性供气价格带来的亏损,现行的供气价格不能充分体现供求关系、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相应的环保成本。原有的天然气定价机制难以满足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天然气行业的发展需求,必须尽快对其进行改革。如果不能确定合理的天然气价格机制,就无法提高用气效率、调节消费结构,不利于天然气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稀缺的天然气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我国为了使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尽可能地节约使用天然气这一稀缺资源,提高天然气的产出效率,一方面制定了各种大力发展天然气开采、利用的产业政策,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寻求节约使用天然气的定价政策措施。其中,在重庆市及其他部分省市率先试行的“阶梯气价”政策,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这一政策旨在保障绝大多数居民生活用气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通过政策实施,引导广大居民更加合理、节约的使用天然气。那么重庆市当前实施的阶梯气价政策能否即真正起到了节气作用,又不给居民带来额外负担、降低生活质量?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对阶梯气价的敏感性及承受力如何?阶梯气价级次和价格级差设置是否合理?阶梯气价政策还有哪些缺陷及弥补措施?这都是本文希望通过一系列分析和论述来给出答案的。
本文主要使用经济模型(ELES模型),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历年的统计数据对重庆市实施的天然气阶梯价格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抽样调查数据资料,研究重庆市实施天然气阶梯定价前后的节气效果、居民的气费承受能力,以求找到现行政策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而提出优化完善阶梯气价政策的措施和建议。
具体来说,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七个主要的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研究背景与意义。基于我国天然气定价长期无法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天然气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和使用背景,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是解决天然气合理定价问题,二是通过制定合理的阶梯定价政策,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天然气,三是总结阶梯气价的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使该政策更好的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通过参考和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对阶梯价格基础理论、阶梯价格在水电等其他能源领域运用、天然气阶梯价格的实施等方面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充分梳理,为展开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第三部分,相关理论借鉴与分析。这部分主要整理、汇总了本研究所涉及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天然气价格制定的相关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撑和依据。
第四部分,回顾我国天然气定价的各个发展阶段,分析传统定价机制存在的不足,指出我国实行阶梯价格政策的必要性。概括我国天然气阶梯定价政策的基本内容、目标和实施情况等,以及具体到重庆市的实施方案情况。
第五部分,阶梯气价政策效果实证分析,分为两个部分进行。一是节气效果分析。首先引入ELES模型,构造出天然气需求函数,将天然气的需求划分为基本生活需求和实际需求两个部分;然后利用2011至2015重庆市高、中高、中、中低、低5个层次收入人群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8大类商品消费支出总金额数据,测算出重庆市实施阶梯气价后的居民人均用气量,并与单一气价用气量进行比较,说明阶梯气价政策确有一定的节气效果;最后通过整理抽取的200户居民用气数据,看到实际节气效果并不明显,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对居民阶梯气价的承受能力进行分析。同样借助ELES模型,结合重庆市2011至2015相关数据,计算出不同收入人群天然气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天然气需求的收入弹性等数据,从理论上对居民承受能力进行分析;然后结合200户居民用气数据进一步发掘重庆市现行阶梯气价政策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六部分,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分析提出重庆市阶梯气价政策实施尚存的主要问题。概述起来,包括:各档价格级差偏低、阶梯价格档数过少、分档临界值不合理、各档价格偏低、多人口家庭用气气量基数增加幅度固定、用气收费周期难以确定、气价动态调整机制不完善、加价收益的归属不明确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寻求进一步完善阶梯气价政策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改进:合理调整各阶梯气价比、合理设置第一档覆盖范围、增设阶梯价格档数、合理制定多人口家庭用气气量基数、因地制宜设定用气量计量周期等。
第七部分,结论与不足。主要对本文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指出研究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以便举一反三,更好的指导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将通常用于消费者支出结构分析的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应用于天然气阶梯价格分析,将处于各阶梯的天然气视为不同的商品,与其他商品并列进行分析;二是提取了重庆市五年的城镇居民消费数据,对扩展线性支出模型的拟合程度进行了分析研判;三是结合重庆市近期开始实施的阶梯气价政策,对阶梯气价实施的合理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更加明确直观。
本研究的难点是利用实证分析说明天然气阶梯定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对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加工、处理是本文的一大难点所在,由于部分关键数据无法直接获取,只能采取间接类比方式,参考国内其他城市以及其他能源行业数据,通过计算转换而来,其数据的可靠性可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