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还原蛋白结合蛋白Txnip的基因表达调控及蛋白功能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糖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碳骨架和能量来源,它是直接进入糖酵解的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细胞在吸收和代谢葡萄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维持细胞内糖流量的稳态。硫还原蛋白结合蛋白(Txnip)是细胞调节葡萄糖的吸收和代谢的重要蛋白。Txnip蛋白在细胞内具有多种功能,除了能够与硫还原蛋白形成两个分子内二硫键,调节细胞的氧化还原水平,还具有调节糖类代谢和脂类代谢的功能,最近还有研究表明,Txnip与糖转运蛋白数目和活性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透明质酸(HA)的含量有关。Txnip的转录表达受多种因素的调控,这归因于Txnip的启动子上有着丰富的顺式作用元件,而感应细胞内葡萄糖刺激的顺式作用元件为碳水化合物感应元件(ChoREs),结合在ChoRE上的转录因子为MondoA/Mlx。探究Txnip蛋白对糖流量的感应,首先要探究MondoA/Mlx的激活机制。
  细胞中葡萄糖代谢的主要途径是糖酵解通路和磷酸戊糖通路,两种通路的第一步是将葡萄糖磷酸化成磷酸-6-葡萄糖(G6P)。本课题首先对于G6P激活Txnip的转录因子MondoA/Mlx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催化酶的内源性敲降和抑制剂处理,及转录因子与启动子探针结合的凝胶迁移实验(EMSA)等,证实了G6P是激活杂合复合物转录因子MondoA/Mlx,进而引发Txnip表达的的葡萄糖中间代谢物。
  而且,通过分子建模(Protein Modeling)以及蛋白质-小分子对接(Docking)技术,预测了MondoA的三维立体结构,并对小分子与氨基酸残基间的结合解离能进行计算,找到结合在MondoA上的小分子G6P的结合激活位点。通过重组法克隆了结合位点区域的MondoA突变体质粒后,检测了野生型和突变体MondoA对下游蛋白(如Txnip等)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模型中MondoA与G6P结合能力贡献强的氨基酸残基的突变,对MondoA下游信号通路造成很强的影响。本研究证实了MondoA通过与G6P结合被激活从而发挥调控下游蛋白表达的作用,并且人MondoA分子139-141区域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另外,Txnip功能的多样性已经被广泛认知,除了控制葡萄糖代谢流量,主要包括Txnip影响细胞周期以及抑癌相关功能的研究。Txnip具有两个亚型,目前对于Txnip蛋白分子两种亚型的功能差异还鲜有研究。我们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及测序(ChIP-Seq)技术等对Txnip蛋白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对Txnip两种亚型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Txnip受转录因子MondoA/Mlx调控的机制,重点是对G6P激活MondoA的具体结合和激活位点的研究;第二部分则是下游有关Txnip蛋白的功能分析,主要围绕Txnip影响细胞周期,Txnip与组蛋白,细胞周期蛋白和核糖体前体等分子的相互作用。论文主体内容共4章,第一部分涵盖了3-5章,第二部分主要位于第6章。
  综上所述,论文对葡萄糖代谢过程中何种代谢物对硫还原蛋白结合蛋白Txnip的基因表达调控进行研究,确定了糖酵解中的小分子代谢物G6P结合MondoA从而对该能够感应葡萄糖的转录因子进行了激活,进而增加Txnip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G6P可通过结合MondoA的关键氨基酸位点139-141GKL进而激活MondoA,此处结果具有创新性。此外,论文还研究了Txnip蛋白本身调控细胞周期以及遏制组蛋白基因表达等生物学功能。
其他文献
土壤线虫数量多、种类丰富,生活史和取食类型多种多样,在土壤食物网中占据多个营养级,在生态系统的物质营养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常被作为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生物指示者。然而,当前对土壤线虫的大尺度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却知之甚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从物种分类鉴定角度来看,线虫分离鉴定所需的专业技能以及高劳动力限制了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由于土壤动物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及栖息地需求,可能
学位
朊病毒(prion),即蛋白质感染因子,最初由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StanleyB.Prusiner发现,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 PrP)能够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体内错误折叠,并引发传染性海绵样脑病(TSEs)这类prion疾病。通常认为,prion疾病是由细胞型朊蛋白PrPC向病理型朊蛋白PrPSc的转变而引起的,这种构象转变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PrPC-PrPSc
学位
转基因作物的抗性基因能否漂移至野生近缘杂草是转基因作物风险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Brassica napus,AACC,2n=4x=38)是全世界主要的转基因油料作物,虽然其在我国尚未商业化释放,但我国每年进口大量的转基因油菜籽用于食用油加工,再加上转基因油菜形成自生苗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我们应该关注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向野生近缘杂草的基因漂移风险。野芥菜(wild B.junce
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nematodes,EPNs)是一种携带共生菌的昆虫寄生线虫,对许多经济害虫具有生物防治功能。EPNs的寿命和逆境抗性是影响其商品化的重要因素。小杆科EPN崇明拟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doides chongmingensis在天然和非天然共生菌培养下,其寿命和抗逆性存在显著差异。miRNA是一类具有调节功能的小分子RNA,在转录后水平
学位
人类细胞内的基因组DNA每天都会遭受来自内源或外源因素的威胁。如果细胞不能及时准确地修复这些DNA损伤,则会导致基因组突变、染色体畸变、细胞凋亡,乃至引起肿瘤等各种重大疾病地发生。  为了应对各种DNA损伤,机体演化出了一套精密、完善的损伤应答机制,包括细胞周期阻滞、损伤修复系统等。其中,DNA损伤修复系统根据不同的DNA损伤类型,利用不同的具体的信号通路完成DNA损伤修复过程。已有的研究表明,参
氧化应激损伤与机体中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密不可分,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的调控失衡将导致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是引起机体衰老和肿瘤等一系列疾病发生的重大起因。NRF2(NF-E2 p45-related factor 2)/ARE(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信号通路是体内极为重要的内源性防御系统,NRF2是细胞内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虫害频频爆发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咀嚼式昆虫二化螟和刺吸式昆虫褐飞虱都是水稻重要的专食性害虫。氮素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同时,氮素也是植食性昆虫生长发育需求量最大的元素。硝态氮和铵态氮是植物吸收和利用氮素营养的两种主要形式的氮源,因此,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水稻咀嚼式害虫二化螟及刺吸式害虫褐飞虱的抗虫机制,
学位
肝再生磷酸酶(PRL)家族基因在多种癌症中上调表达并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PRL磷酸酶的细胞生物学生理功能以及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利用果蝇这一模式生物来研究PRL同源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构建突变体是研究基因功能的常用方法,我们首先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制备prl-1基因的等位突变果蝇株。我们发现敲除prl-1基因并不影响果蝇的正常发育过程以及个体形态变化
兔子在进化上与人和小鼠都非常近,它们都属于灵长总目,而兔子是兔形目中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兔子精子发生过程中小RNA的研究,有利于找出兔子与人类的异同点,为以后的将兔子作为生殖方面的疾病模型做基础。现在关于兔子精子发生过程中小RNA的表达情况还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兔子不同发育时期的睾丸中的小RNA进行研究,增加对兔子精子发生过程小RNA表达情况的认识。在精子发生过程中,microRNA(miRNA)和
学位
目的:  原发性肺癌是临床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80%以上的肺癌患者经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癌患者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尽管目前在NSCLC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包括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但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普遍较低。因此,寻找新的诊断和预后指标,对区分不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进一步个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