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湖北2030”慢性病相关指标的混合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49176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湖北省的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前慢性病防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为湖北省达成“健康湖北2030”中慢性病相关目标提出基于循证的建议。
  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分析湖北省主要慢性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梳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6(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Study 2016, GBD 2016)与《湖北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报告》的定量资料,比较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四种慢性病在湖北省人群中的患病率、死亡率、早死概率以及疾病负担,分析四种主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流行及归因状况,采用加权平均法对湖北省四种慢性病的发展趋势进行定量预测。通过文献检索和整理,全面系统地梳理湖北省慢性病防控政策、措施及问题。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收集慢病防控中的相关信息,深入了解湖北省慢性病领域的现状及挑战。综合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果,提出合理可行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及建议。
  结果:
  2016年湖北省四种主要慢性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合计年龄标化患病率为18.57%,全人群标化死亡率为546.97/10万,早死概率为18.53%,造成的伤残调整寿命年为698.1万人年。吸烟、高血压、高体质指数分别为造成2016年湖北省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早死人数最多的危险因素。2013年湖北省全人群吸烟率为32.1%,高血压患病率为27.7%,肥胖率为11.2%。
  经预测,2030年湖北省四种慢性病总体早死概率为18.53%,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分别为:8.06%、6.42%、0.27%、0.67%。若按目前趋势发展,2030年湖北省将不能达到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主要因为男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早死概率下降缓慢。
  目前湖北省面临着慢性病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严峻和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存在的诸多挑战,包括存在部门合作不协调、管理经费不足且使用效率低、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基层卫生人员数量与能力不足、信息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等问题。
  结论:
  湖北省若要达成“健康湖北2030”中的慢性病相关指标,需重点关注男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的防控,并解决好慢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善目前慢性病状况与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四个试验研究了不同大豆油、精料、碳酸氢钠和莫能菌素水平对绵羊瘤胃和血浆中顺9,反11-共轭亚油酸(c9,t11-CLA)和反11-油酸(C18:1t-11)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大豆油水平能够提高瘤胃内容物和血浆中反11-共轭亚油酸和反11-油酸的含量,大豆油的添加水平不宜超过4%;提高精料水平会降低瘤胃内容物和血浆中反11-共轭亚油酸和反11-油酸的含量,为提高瘤胃和血浆中反11-共轭
学位
目的:探究妊娠期室外空气污染物的暴露与子代发育迟缓之间的关联。  方法:本研究在湖北省武汉市开展了一项横断面调查,以青山区及武昌区三所幼儿园全部在读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了儿童及父母的相关资料,包括儿童性别、月龄、出生体重、胎龄、生产方式、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产次、母亲身高、孕期母亲二手烟及酒精暴露、孕前及分娩时母亲体重、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等信息。通过问卷
学位
目的:评价PM2.5中碳质组分对健康大学生PEF的急性影响。  方法:本研究采用小组定群研究方法,选择37名健康在校大学生,持续测量早晚肺功能PEF,同时监测细颗粒物含碳组分质量浓度和温湿度变化。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均持续14天,秋季(2009年10月29日~2009年11月11日)、冬季(2009年12月23日~2010年1月5日)、春季(2010年3月24日~2010年4月6日)、夏季
目的:  分析湖北省参加孕检女性的婚姻匹配模式现状及不同出生年代女性婚配模式的变迁,并探讨婚姻匹配模式与女性心理压力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以参加2016年湖北省国家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的239303名参检女性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出生年代划将研究对象划分为1970~1974(70后)、1975~1979(75后)、1980~1984(80后)、1985~1989(85后)、1990~1994(90后
目的:探索2015年至2016年全国PM2.5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定量评估归因于PM2.5暴露的人群死亡风险效应。  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336个地级市PM2.5小时值数据及全国非意外死亡数据,肺癌(LC)、缺血性心脏病(IHD)、中风(Stroke)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因别死亡率数据,对全国PM2.5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索,并结合整合暴露反应
目的:  了解嫖客的性伴情况,与不同性伴间发生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情况,其中重点关注嫖客在商业性行为中的安全套使用状况;了解嫖客在商业性行为中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的相关因素。根据研究结果为性传播疾病,尤其是HIV的干预提供针对性建议。  方法:  通过外展人员招募与滚雪球抽样的方式,于2017年11-12月在开远市招募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嫖客的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性行为史,同时收集8ml静脉
学位
目的:  通过对全球健康领域国际咨询服务能力培训开展详细的项目评价,了解学员咨询服务知识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培训课程对学员个人和专业发展的影响,探索全球健康人才的培养方式,为今后开展类似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本研究采用一套完整的培训实施框架,注重培训项目的制定、执行和评估。在培训目标、学员需求调查以及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为期3天的以学员为中心的全球健康领域国际卫生咨询服务能力培训
学位
目的:  掌握2010-2017年武汉地区女性生育年龄、高龄产妇占比的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年龄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  以2010-2017年在武汉市妇幼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登记、孕24-42周、单胎妊娠且常住地为武汉地区的女性为研究对象。使用Joinpoint回归分析2010-2017年武汉女性生育年龄以及高龄产妇占比的时间趋势;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
学位
目的:评估武汉市环境温度与人类精液质量之间的潜在关联性,并探索颗粒物(PM2.5)与环境温度之间的交互作用。  方法:选取2013年4月8日至2015年6月30日,在武汉市某医院进行精液分析的1780名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武汉市2013年-2015年的气象资料和大气污染数据(PM2.5、O3、NO2)。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别探讨在精液检查前0-9天、10-14天、70-90天和0-90天环境温
目的:  了解我国食管癌筛查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进展,系统评价我国食管癌筛查项目的经济性。  分析湖北省钟祥市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发病影响因素,为研究食管癌筛查项目在不同食管癌风险性人群中筛查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提供理论基础,为今后的食管癌防治工作提理论供参考和建议。  探讨食管癌筛查项目在不同食管癌风险性人群中筛查的有效性和经济性,为中国农村食管癌筛查项目方案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系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