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掌握2010-2017年武汉地区女性生育年龄、高龄产妇占比的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年龄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
以2010-2017年在武汉市妇幼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登记、孕24-42周、单胎妊娠且常住地为武汉地区的女性为研究对象。使用Joinpoint回归分析2010-2017年武汉女性生育年龄以及高龄产妇占比的时间趋势;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评估年龄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H)、妊娠期合并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37周)、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以及5分钟阿氏评分(Apgar)评分<7的剂量-反应关系;并以25-29岁产妇为参照组,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和分层分析计算其余年龄组产妇发生不良孕产结局的风险。
结果:
1.共583571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其中35-39岁的占6.9%,≥40岁的占1.2%。
2.2010-2017年,武汉市产妇的平均年龄从27.1岁上升至29.7岁,≥35岁占比从4.3%上升至13.9%。2010-2015年(APC=0.90%,z=9.98,P<0.01)、2015-2017年(APC=2.14%,z=5.99,P=0.01)武汉市产妇的平均年龄均呈上升趋势。2010-2015年≥35岁产妇占比每年上升11.12%(z=4.25,P=0.02),2015-2017年≥35岁产妇占比每年上升29.37%(z=3.98,P=0.03)。
3.2010-2017年,初产妇的平均年龄(APC=0.66%,z=16.14,P<0.01)和≥35岁者占比均呈上升趋势(APC=6.99%,z=9.84,P<0.01)。2014-2017年经产妇平均年龄的增速(APC=1.32%,z=13.14,P<0.01)高于2010-2014年(APC=0.57%,z=5.27,P=0.01);2014-2017年经产妇中≥35岁者占比每年上升11.87%(z=12.03,P<0.01)。
4.武汉市城镇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在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1.66%,z=7.35,P=0.01)。2015-2017年,农村产妇的平均生育年龄增幅高于2010-2015年(APC:0.98%vs2.51%,P均<0.05)。2014-2017年城镇产妇中≥35岁者占比年均增长26.06%(z=6.48,P=0.01);2010-2015年、2015-2017年农村产妇中≥35岁者占比年均增长分别为4.85%(z=1.64,P=0.20)和27.32%(z=2.69,P=0.07)。
5.调整人口学特征、孕前BMI、产次等因素后,年龄与PIH、GDM、剖宫产、早产、SGA、LGA和5分钟Apgar评分<7均呈非线性相关(P均<0.05)。
6.多元logistics回归的结果显示,和25-29岁产妇相比,≥30岁产妇发生PIH、GDM、剖宫产、早产、LGA以及五分钟Apgar评分<7风险增加;≥35岁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增加;≥40岁产妇发生SGA的风险增加;相较于高龄经产妇,高龄初产妇发生剖宫产、早产以及5分钟Apgar评分<7的风险更高。
结论:
2010-2017年武汉市产妇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高龄产妇占比不断升高,这些变化可能与生育政策的放开有关。年龄与多个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呈非线性相关,年龄较大的产妇发生不良孕产结局的风险均较高。多个不良孕产结局风险升高的阈值年龄<35岁,且可能存在产次特异性。应鼓励适龄生育,并针对产妇的年龄和产次,开展特异性的临床咨询、产前监测和健康干预,以改善母婴健康状况。
掌握2010-2017年武汉地区女性生育年龄、高龄产妇占比的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年龄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
以2010-2017年在武汉市妇幼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登记、孕24-42周、单胎妊娠且常住地为武汉地区的女性为研究对象。使用Joinpoint回归分析2010-2017年武汉女性生育年龄以及高龄产妇占比的时间趋势;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评估年龄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H)、妊娠期合并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37周)、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以及5分钟阿氏评分(Apgar)评分<7的剂量-反应关系;并以25-29岁产妇为参照组,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和分层分析计算其余年龄组产妇发生不良孕产结局的风险。
结果:
1.共583571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其中35-39岁的占6.9%,≥40岁的占1.2%。
2.2010-2017年,武汉市产妇的平均年龄从27.1岁上升至29.7岁,≥35岁占比从4.3%上升至13.9%。2010-2015年(APC=0.90%,z=9.98,P<0.01)、2015-2017年(APC=2.14%,z=5.99,P=0.01)武汉市产妇的平均年龄均呈上升趋势。2010-2015年≥35岁产妇占比每年上升11.12%(z=4.25,P=0.02),2015-2017年≥35岁产妇占比每年上升29.37%(z=3.98,P=0.03)。
3.2010-2017年,初产妇的平均年龄(APC=0.66%,z=16.14,P<0.01)和≥35岁者占比均呈上升趋势(APC=6.99%,z=9.84,P<0.01)。2014-2017年经产妇平均年龄的增速(APC=1.32%,z=13.14,P<0.01)高于2010-2014年(APC=0.57%,z=5.27,P=0.01);2014-2017年经产妇中≥35岁者占比每年上升11.87%(z=12.03,P<0.01)。
4.武汉市城镇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在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1.66%,z=7.35,P=0.01)。2015-2017年,农村产妇的平均生育年龄增幅高于2010-2015年(APC:0.98%vs2.51%,P均<0.05)。2014-2017年城镇产妇中≥35岁者占比年均增长26.06%(z=6.48,P=0.01);2010-2015年、2015-2017年农村产妇中≥35岁者占比年均增长分别为4.85%(z=1.64,P=0.20)和27.32%(z=2.69,P=0.07)。
5.调整人口学特征、孕前BMI、产次等因素后,年龄与PIH、GDM、剖宫产、早产、SGA、LGA和5分钟Apgar评分<7均呈非线性相关(P均<0.05)。
6.多元logistics回归的结果显示,和25-29岁产妇相比,≥30岁产妇发生PIH、GDM、剖宫产、早产、LGA以及五分钟Apgar评分<7风险增加;≥35岁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增加;≥40岁产妇发生SGA的风险增加;相较于高龄经产妇,高龄初产妇发生剖宫产、早产以及5分钟Apgar评分<7的风险更高。
结论:
2010-2017年武汉市产妇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高龄产妇占比不断升高,这些变化可能与生育政策的放开有关。年龄与多个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呈非线性相关,年龄较大的产妇发生不良孕产结局的风险均较高。多个不良孕产结局风险升高的阈值年龄<35岁,且可能存在产次特异性。应鼓励适龄生育,并针对产妇的年龄和产次,开展特异性的临床咨询、产前监测和健康干预,以改善母婴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