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PM2.5中碳质组分对健康大学生PEF的急性影响。
方法:本研究采用小组定群研究方法,选择37名健康在校大学生,持续测量早晚肺功能PEF,同时监测细颗粒物含碳组分质量浓度和温湿度变化。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均持续14天,秋季(2009年10月29日~2009年11月11日)、冬季(2009年12月23日~2010年1月5日)、春季(2010年3月24日~2010年4月6日)、夏季(2010年7月24日~2010年8月6日)。
结果:研究发现PM2.5中碳质组分的短期暴露与肺功能PEF的改变存在关联,且室内污染物暴露对肺功能的危害效应高于室外;碳质组分对晚上PEF的不利影响较早上PEF明显。分层分析表示碳质气溶胶对不同性别人群肺功能的健康效应不同,女性较男性明显。对于女性大学生人群,碳质组分对肺功能表现出较为一致的损害作用;对于男性大学生,随着室内外某些细颗粒物碳组分浓度升高,不仅没有观察到PEF测量值的下降趋势,其百分比变异反而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升高。不同季节的PM2.5碳质组分暴露对健康大学生肺功能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观察到的危害效应在夏季表现的最为明显,夏季室内POC浓度每升高10μg/m3,导致PEF变化-10.50%(95%CI:-20.94%,-0.05%);SOC导致的PEF改变量甚至可达到-15.81%(95%CI:-27.68%,-3.94%)。秋季也观察到了较高的EC的急性影响,在lag0~3天,PEF测量值改变-7.02%(95%CI:-12.38%,-1.67%);冬季则是OC和SOC两种碳组分对健康大学生肺功能急性损害效应明显,SOC可导致PEF变化-3.67%(95%CI:-6.69%,-0.39%),OC为-2.21%(95%CI:-4.32%,-1.11%);研究中未能观测到春季碳组分污染物的效应。研究还观察到秋冬某些碳质组分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结论:碳质组分TC、EC、OC、POC对健康成人肺功能存在急性不良影响;室内细颗粒物中碳质组分是研究其对健康成人肺功能更好的指标;细颗粒物中碳质组分对健康大学生晚上肺功能的急性损害更明显;颗粒物碳质组分对健康大学生肺功能的急性损害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女性为敏感人群,同时也存在季节差异,夏季更明显。
方法:本研究采用小组定群研究方法,选择37名健康在校大学生,持续测量早晚肺功能PEF,同时监测细颗粒物含碳组分质量浓度和温湿度变化。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均持续14天,秋季(2009年10月29日~2009年11月11日)、冬季(2009年12月23日~2010年1月5日)、春季(2010年3月24日~2010年4月6日)、夏季(2010年7月24日~2010年8月6日)。
结果:研究发现PM2.5中碳质组分的短期暴露与肺功能PEF的改变存在关联,且室内污染物暴露对肺功能的危害效应高于室外;碳质组分对晚上PEF的不利影响较早上PEF明显。分层分析表示碳质气溶胶对不同性别人群肺功能的健康效应不同,女性较男性明显。对于女性大学生人群,碳质组分对肺功能表现出较为一致的损害作用;对于男性大学生,随着室内外某些细颗粒物碳组分浓度升高,不仅没有观察到PEF测量值的下降趋势,其百分比变异反而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升高。不同季节的PM2.5碳质组分暴露对健康大学生肺功能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观察到的危害效应在夏季表现的最为明显,夏季室内POC浓度每升高10μg/m3,导致PEF变化-10.50%(95%CI:-20.94%,-0.05%);SOC导致的PEF改变量甚至可达到-15.81%(95%CI:-27.68%,-3.94%)。秋季也观察到了较高的EC的急性影响,在lag0~3天,PEF测量值改变-7.02%(95%CI:-12.38%,-1.67%);冬季则是OC和SOC两种碳组分对健康大学生肺功能急性损害效应明显,SOC可导致PEF变化-3.67%(95%CI:-6.69%,-0.39%),OC为-2.21%(95%CI:-4.32%,-1.11%);研究中未能观测到春季碳组分污染物的效应。研究还观察到秋冬某些碳质组分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结论:碳质组分TC、EC、OC、POC对健康成人肺功能存在急性不良影响;室内细颗粒物中碳质组分是研究其对健康成人肺功能更好的指标;细颗粒物中碳质组分对健康大学生晚上肺功能的急性损害更明显;颗粒物碳质组分对健康大学生肺功能的急性损害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女性为敏感人群,同时也存在季节差异,夏季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