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中碳质组分对健康大学生肺功能的影响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ene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PM2.5中碳质组分对健康大学生PEF的急性影响。
  方法:本研究采用小组定群研究方法,选择37名健康在校大学生,持续测量早晚肺功能PEF,同时监测细颗粒物含碳组分质量浓度和温湿度变化。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均持续14天,秋季(2009年10月29日~2009年11月11日)、冬季(2009年12月23日~2010年1月5日)、春季(2010年3月24日~2010年4月6日)、夏季(2010年7月24日~2010年8月6日)。
  结果:研究发现PM2.5中碳质组分的短期暴露与肺功能PEF的改变存在关联,且室内污染物暴露对肺功能的危害效应高于室外;碳质组分对晚上PEF的不利影响较早上PEF明显。分层分析表示碳质气溶胶对不同性别人群肺功能的健康效应不同,女性较男性明显。对于女性大学生人群,碳质组分对肺功能表现出较为一致的损害作用;对于男性大学生,随着室内外某些细颗粒物碳组分浓度升高,不仅没有观察到PEF测量值的下降趋势,其百分比变异反而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升高。不同季节的PM2.5碳质组分暴露对健康大学生肺功能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观察到的危害效应在夏季表现的最为明显,夏季室内POC浓度每升高10μg/m3,导致PEF变化-10.50%(95%CI:-20.94%,-0.05%);SOC导致的PEF改变量甚至可达到-15.81%(95%CI:-27.68%,-3.94%)。秋季也观察到了较高的EC的急性影响,在lag0~3天,PEF测量值改变-7.02%(95%CI:-12.38%,-1.67%);冬季则是OC和SOC两种碳组分对健康大学生肺功能急性损害效应明显,SOC可导致PEF变化-3.67%(95%CI:-6.69%,-0.39%),OC为-2.21%(95%CI:-4.32%,-1.11%);研究中未能观测到春季碳组分污染物的效应。研究还观察到秋冬某些碳质组分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结论:碳质组分TC、EC、OC、POC对健康成人肺功能存在急性不良影响;室内细颗粒物中碳质组分是研究其对健康成人肺功能更好的指标;细颗粒物中碳质组分对健康大学生晚上肺功能的急性损害更明显;颗粒物碳质组分对健康大学生肺功能的急性损害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女性为敏感人群,同时也存在季节差异,夏季更明显。
其他文献
现实生活中,许多实际模型是非线性的且包含时滞和随机扰动,因此可以用随机时滞非线性系统来描述。高阶随机时滞非线性系统作为一般的系统模型,为机械系统、电力系统、生物系统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此类系统,基于李雅普诺夫-克拉索夫斯基稳定性理论,研究了系统的镇定和跟踪控制问题。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对于一类具有相同阶次的系统,结合加幂积分方法,考虑了系统的跟踪控制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从微生物角度解决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低温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差的问题。通过模拟自然降温过程,分析了低温对于活性污泥系统的降解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能力、吸附与沉降性能、氮、磷的去除效果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从微生物学角度初步阐释了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对于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参数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该文以吡啶和吖啶作为煤的含氮模型化合物,在石英管常压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了600~1300℃范围内的热分解和水蒸气气化实验,探讨了影响氮分布的因素,其中包括温度、停留时间以及H/N(HO与模型化合物的摩尔比)对氮转化的影响.用离子色谱对模型化合物热分解和水蒸气气化中生成HCN和NH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并使用红外光谱和色质谱联用仪对反应中的液体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以铁氧体原料α-FeO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为基础,得到了精铁矿粉中微量SiO含量测定的一种新方法,重点探讨了操作过程和条件,通过与仪器分析结果对比可知:该法具有精确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和测定范围宽等优点,为精铁矿粉的除硅加工提供了分析上的保证;以精铁矿粉为原料,研究出了通过碱洗除硅、再经催化氧化制备高质量α-FeO的工艺,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产品主要指标为:FeO≥99.82%,
学位
目前,用水解法制备的二氧化钛(及其掺杂)粉末,大多得到粒径分布较宽的粉体,在应用研究方面大多集中在环保领域.本论文研究了无机盐水解法制备粒径分布较窄的二氧化钛及其掺杂粉末,并应用于分子重排反应.对环氧苯乙烷经分子重排反应(又称异构化反应)制备苯乙醛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对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用硫酸钛沸腾回流水解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粉末有着显著的优点,成本低,工艺简单,但文献报道的水解率最佳只
学位
从1986年至今,微波促进有机反应的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全新领域-MORE化学(Microwave-Induced Organic Reaction Enhancement Chemistry).1893年Biginelli首次报道了乙酰乙酸乙酯、芳香醛和脲在浓盐酸催化下于乙醇中加热回流18h得到了3,4-二氢嘧啶-2-酮衍生物,这一合成法称为Biginelli反应.近十年来,研究发现3,
学位
该文通过多种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光催化剂,并对其催化活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BiO-VO和BiO-YO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并对催化剂制备的有关影响因素,如物料配比、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等进行了研究.采用固体漫反射紫外扫描(DRS)、X射线衍射(XRD)、综合热分析(TG-TDA、DSC)、傅立叶红外扫描(FT-IR)、正电子湮没(PLS)等现代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关联其活性数据,得出催化
该论文在对国内外光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溶胶-凝胶法在石英光学纤维上成功制备了牢固的锐钛矿型TiO2膜,设计了两种新型的光学纤维载TiO2膜光催化氧化反应器:聚光型光催化氧化反应器和非聚光式光催化氧化反应器.选取苯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4-氯酚三种有机物以及自来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机物浓度测定、TOC测定、紫外扫描、紫外254nm吸光度(A254)、液相色谱分析
学位
本研究通过四个试验研究了不同大豆油、精料、碳酸氢钠和莫能菌素水平对绵羊瘤胃和血浆中顺9,反11-共轭亚油酸(c9,t11-CLA)和反11-油酸(C18:1t-11)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大豆油水平能够提高瘤胃内容物和血浆中反11-共轭亚油酸和反11-油酸的含量,大豆油的添加水平不宜超过4%;提高精料水平会降低瘤胃内容物和血浆中反11-共轭亚油酸和反11-油酸的含量,为提高瘤胃和血浆中反11-共轭
学位
目的:探究妊娠期室外空气污染物的暴露与子代发育迟缓之间的关联。  方法:本研究在湖北省武汉市开展了一项横断面调查,以青山区及武昌区三所幼儿园全部在读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了儿童及父母的相关资料,包括儿童性别、月龄、出生体重、胎龄、生产方式、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产次、母亲身高、孕期母亲二手烟及酒精暴露、孕前及分娩时母亲体重、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等信息。通过问卷
学位